高压、高功率时代,飞机电气系统如何保障安全?
飞机电气系统是飞机供电系统、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总称,由供电、配电和用电三个子系统构成。
供电系统包括主发电机、蓄电池和应急电源,采用单线制供电并利用机身作为地线回路;配电系统依托电网、遥控断路器及电气多路传输技术进行电力调配;而用电设备则覆盖飞行控制、导航、通信、照明、防冰加热等关键载荷,其中加热设备的耗电量往往占总消耗的一半以上。
这一庞大的系统通过余度设计和负载管理保障可靠性,早期以直流电源为主,20世纪20年代逐步形成完整的电气系统,50年代以后逐渐转向115/200伏交流电。进入现代,随着波音787等机型引入分层总线架构和远程终端控制,电气系统在配电效率与线缆减重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同时数字样机建模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系统设计和验证环节。
电气系统的核心组件包括汇流条、IDG发动机发电机、APU发电机及变压器整流器,应急电源系统则采用冲压空气涡轮(RAT)和静态逆变器。在这一体系不断演进的同时,航空制造业整体也朝着高压、宽频与高功率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电气线路互联系统潜在风险和故障概率的增加,大功率电气负载对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长期以来,飞机电气系统的可靠性管理主要依赖统计学方法,基于技术日志、地面故障处理记录和配件维修数据进行平均值评估。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天然滞后性,往往需要12个月以上的数据积累才能反馈有效信息。随着机队规模和机型复杂度不断上升,单纯依靠统计均值进行“一刀切”的管理已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容易忽略每架飞机的独特问题。正如同一件衣服不可能适合所有人一样,平均化的管理方式容易忽略每架飞机的独特隐患。
在实际维护中,还存在诸多难题。首先,传统人工检测效率低,大型飞机的全面检查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导致飞机停场时间延长,增加了运营成本。其次,数据分散在不同系统之间,缺乏统一整合与智能分析,信息传递滞后,管理效率低下。再次,突发故障常常带来航班延误与取消,不仅影响航司收益与声誉,还迫使其储备大量备件,占用资金并增加库存压力。这些问题共同揭示了传统维护体系在现代航空环境下的局限性。
面对上述挑战,数字孪生与数字样机技术的引入,为飞机电气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通过在虚拟环境中构建电气系统的高精度模型,包括设备、线束与连接器等关键要素,管理者能够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预测潜在故障,并在问题发生之前实施干预。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对电气系统物理实体和逻辑关系的感知能力,也为维修和安全保障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然而,随着飞机电气系统复杂度不断增加,仅在系统层面进行建模和仿真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电气系统中的众多关键子系统——如飞行控制、导航与显示控制——都依赖嵌入式处理器来驱动,其运行逻辑与实时响应性能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换言之,如果没有对底层处理器的精确建模与验证,数字样机的整体结果就缺乏足够的可信度。因此,在数字样机的整体框架下,处理器仿真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
天目全数字实时仿真软件SkyEye,是当前嵌入式处理器仿真领域的代表性工具之一。作为一款支持多架构处理器(如 ARM、RISC-V、DSP、PowerPC、MIPS 等)及其外设接口建模的全数字仿真平台,可为嵌入式系统构建高保真的虚拟运行环境,具备可视化建模与硬件行为级仿真能力。
SkyEye为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提供多机多功能目标系统的仿真环境,采用分布式部署方式,通过多路传输数据总线把多种机载电子分系统交联在一起,实现信息的测量、采集、传输、处理、监控和显示功能,并完成飞行控制、发动机控制、导航、性能管理等任务,从而解决大规模航电系统硬件测试环境搭建费时费力且不易维护的问题。
▲SkyEye大规模航电系统仿真案例
随着航空电子装备水平的持续提升,飞机电气系统正逐渐成为制约工程效率与安全的关键瓶颈。未来,依托数字样机与处理器仿真的融合应用,再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分析手段,飞机电气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将更加智能化与前瞻化。数字样机不仅能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维护成本,更将在飞行安全保障和运营效率提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可以预见,随着这一技术的深度渗透,飞机电气系统将迈向更高效、更可靠、更智能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