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入门第3课:Python中的条件判断与循环语句
Python入门第3课:Python中的条件判断与循环语句
标签: Python, 条件判断, 循环, 控制流程, 程序逻辑
欢迎回来!在前两课中,我们学习了Python的基础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和输入输出。程序已经能存储信息并和用户对话了。但真正的程序逻辑,需要让代码能够“思考”和“重复”。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Python中控制程序流程的两大核心武器:条件判断 (if
, elif
, else
) 和 循环语句 (for
, while
)。掌握了它们,你的程序就能根据情况做出决策,并自动重复执行任务。
1. 条件判断:让程序“做选择”
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充满了“如果…就…”的逻辑。比如,“如果天气好,我就去散步;否则,我就在家看书。” Python中的 if
语句正是用来实现这种逻辑的。
基本语法:if
语句
if 条件:# 如果条件为真(True),执行这里的代码块语句1语句2# ...
if
后面跟着一个条件表达式,它会计算出一个布尔值(True
或False
)。:
是必需的,表示if
语句的开始。- 缩进(通常是4个空格)的代码块是
if
的主体。只有当条件为真时,这个代码块才会被执行。
age = 18
if age >= 18:print("你已成年,可以投票!")
# 如果 age 小于 18,这行 print 不会执行
if-else
:二选一
很多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在条件成立时执行操作,还需要在条件不成立时执行另一个操作。这时就用 else
。
if 条件:# 条件为真时执行语句A
else:# 条件为假(False)时执行语句B
temperature = 25
if temperature > 30:print("天气炎热,注意防暑!")
else:print("天气舒适。")
# 根据 temperature 的值,只会执行其中一个 print
if-elif-else
:多选一
当需要根据多个条件进行判断时,可以使用 elif
(else if 的缩写)。
if 条件1:# 条件1为真时执行语句A
elif 条件2:# 条件1为假,且条件2为真时执行语句B
elif 条件3:# 条件1和2都为假,且条件3为真时执行语句C
else:# 以上所有条件都为假时执行语句D
注意: elif
和 else
是可选的,但 if
是必需的。一旦某个条件为真,其后的 elif
和 else
都会被跳过。
score = 85
if score >= 90:grade = "A"
elif score >= 80: # 只有 score < 90 时才会检查这个条件grade = "B"
elif score >= 70:gra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