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运动学(Forward Kinematics,简称FK)和逆向运动学(Inverse Kinematics,简称IK)
正向运动学(Forward Kinematics,简称FK)和逆向运动学(Inverse Kinematics,简称IK)是机器人学和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机器人或机械臂的运动关系。
正向运动学(FK)
正向运动学是指给定机器人关节(如机械臂的各个关节)的角度,计算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如机械手)的位置和方向的过程。换句话说,FK是从关节角度到末端执行器位置的映射。
特点:
- 输入:关节角度(θ)
- 输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方向(P, R)
- 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几何变换(如旋转和平移),从基座到末端执行器逐步计算出位置和方向。
逆向运动学(IK)
逆向运动学是指给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目标位置和方向,计算出实现这一位置和方向所需的关节角度的过程。换句话说,IK是从末端执行器位置到关节角度的映射。
特点:
- 输入:末端执行器的目标位置和方向(P, R)
- 输出:关节角度(θ)
- 过程:通常需要解决一个复杂的方程组,因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方向可能由多个关节的组合来实现,这可能导致多个解或无解的情况。
FK和IK的转换
在路径规划和机器人控制中,FK和IK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 路径规划:在路径规划中,我们通常首先在构型空间(configuration space)中规划路径,而不是直接在笛卡尔空间中。构型空间是指机器人所有可能的关节角度组合的空间。规划完成后,我们确实需要通过逆向运动学(IK)将构型空间中的路径转换为笛卡尔空间中的路径,即确定末端执行器在每个时间点的位置和方向。
- 控制:在执行任务时,控制器可能需要根据末端执行器的目标位置和方向来计算关节角度,这涉及到IK转换。
总结来说,路径规划通常在构型空间中进行,然后通过IK转换为笛卡尔空间中的路径;而在控制过程中,确实需要通过IK来计算关节角度以实现末端执行器的目标位置和方向。
转换的挑战:
- 多解问题:IK可能存在多个解,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解。
- 无解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给定的末端执行器位置可能无法通过当前的关节配置达到,即无解。
- 奇异性:在某些关节配置下,机器人可能无法移动或移动受限,这称为奇异性。
通过FK和IK的转换,可以实现从关节空间到笛卡尔空间的路径规划和控制,这对于机器人的精确操作和任务执行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