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分思维10:用户增长
一、用户增长模型
AARRR:获客>>激活>>留存>>变现>>推荐
老生常谈的增长模型AARRR。但是从实际看来,这套模型已经过时了,原因是现在早已经过了流量红利时代,拉新的成本太高了,都改成留存出发。
从留存的角度:留存>>变现>>推荐>>获客>>激活
先将产品内容做好,运营基础好,在留存的基础上变现,再投入渠道去拉新。
未来也可能改成:变现>>推荐>>获客>>激活>>留存
先考虑你这款产品的变现能力,能带来多少收入,净利润是多少,然后去变现和推荐,再拿这些钱去拉新激活留存。资本有足够时间去衡量ROI,然后再入场。
没有所谓的万能模型,也不可能通过分析找到一个厉害的增长点,带来大量用户,研究自己的产品、用户,找到当前产品真正存在的问题,慢慢去解决它,建立自己的产品壁垒。借鉴头部产品的玩法,找到为什么能直击用户的痛点。
二、用户增长的现状
一些广为流传但是无法落地的的增长方法
- 魔法数字。假设我们发现一个用户阅读篇数超过 3 篇,留存将大大提升。基于这个数据,产品就会想让所有用户阅读篇数超过 3 篇,这个结论没有问题,但是在落地时却非常困难,阅读是用户的主观行为,我们无法控制,让不阅读的人去阅读,本身就很难。
- 优化渠道结构提升新增用户的留存。优化渠道结构也很难,好的渠道总是有限的,并且渠道链路非常长,很多因素控制不了,反馈周期也需要很久。渠道还涉及到与外部的合作,你无法控制,所以用优化渠道结构提升新增用户留存也不靠谱。你如果真的想通过渠道提升新用户留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低质渠道给砍掉。
- 流失用户召回。召回手段很有限,push很容易被用户所讨厌,用户更加不愿意来。与其思考召回,不如将精力放在用户流失原因的分析上。
好点的增长思维
北极星指标:做产品时,北极星指标一定要找对,找到后需对北极星指标进行拆解,拆解后的指标需与每个团队的 KPI 挂钩。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知道自己做的每件事是正向还是负向,那 KPI 完成程度就会很直观
A/B 测试:目的是公正性和快速反馈性。原则:第一要基于数据分析来做 A/B 测试,第二 A/B 测试不只是看结果数据,还要看过程数据,排坑是第一步
三、增长案例介绍
摩拜的用户增长怎么做?
分析总结:
- 通过漏斗模型很容易发现引导页问题;
- 身份证和押金的前后顺序是产品设计层面,本质上就是 A/B 测试
- 转化率漏斗实际上很长,同时还要做各种维度拆解
- 注册流程一定要简化再简化
接下来就是留存和活跃,我们看摩拜是怎么做的
产品的功能较为简单,比拼的就是运营,做的所有事情就是活动,对于活动运营分析,关键就是拉新、促活、传播这三件事。
书中结尾的话:“所有的增长招式都越用越烂,效果越来越差,因此有效的方法每个人都藏私,凡是写到博客里的招式,都已经过时、不太好用了”。那么整体来说,增长部门不能依靠一两个奇技淫巧,而必须有一套成体系成建制地发现、验证、推广新技巧的方法。”
增长即是透明的,也是保密的。因此,能做到的点:
- 不要玩概念,要独立思考和辩证性思维
- 与其关注别人在干嘛,不如多研究用户数据
- 学习他人优点,自我借鉴套用
- 多看产品、运营的书,所有的分析增长都要靠产品、运营闭环
- 只有成体系的才是可传播的
四、增长分析
4.1 快速收集信息
可以从用户的体验,各种信息渠道进行收集补充
4.2 梳理商业模式
- 明确业务中存在的对象:消费者、平台、厂家、供应
- 梳理各对象之间的业务动作
- 补充缺失但实际存在的逻辑线
- 直播电商的商业模式:
4.3 商业模式参考
- 参考市面上的优秀产品的商业模式,减少不必要的流程,提高效率;
- 如果流程无法删减,一定要是能够带来实际利润的流程;
- 流程的动作,技术和自动化实现最好
4.4 拆解业务过程
一定要了解你的产品,不光是从商家的角度,更要从用户的角度去了解。推导用户会做出什么动作,产生什么行为,这一环节一定要遵循MECE原则。
4.5 如何进行增长分析
(1)判断有无未来
- 赚钱逻辑是什么:让用户买单;让资本买单
- 增长模式:MVP和PMF
- 增长阶段:探索期、拓张期、稳定期、衰退期(每个时期的重心不一样)
(2)打造增长引擎
- 获流:外部引流;自然裂变(pdd)
- 粘性:一定要让用户持续产生aha时刻——产品和内容怎么去做
- 变现方式:广告、商品、服务、佣金
(3)抓住头部
- 头部都分析不清楚,会错过最大的机会
- 多看看头部是怎么做的,可以避掉许多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