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N通信协议入门

LIN通信协议入门

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协议是汽车电子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低成本、低速、单线串行通信总线。它主要用于连接不需要CAN总线高性能和高成本的传感器、执行器、开关等设备(如车窗、雨刮、座椅、空调控制、车灯等),作为CAN网络的补充。

以下是LIN协议入门的核心知识点:

一、LIN的核心特点

  1. 低成本:

    • 单线传输(对比CAN的双线差分)。
    • 对微控制器要求低(8位MCU即可)。
    • 收发器芯片价格低廉。
    • 软件协议栈相对简单。
  2. 低速: 最高波特率通常为 20 kbps(常用 19.2 kbps)。

  3. 单主多从结构:

    • 主节点 (Master): 只有一个。负责控制整个总线的通信,发起所有通信(发送帧头 Header),管理调度表,处理错误,执行睡眠/唤醒。
    • 从节点 (Slave): 可以有多个(最多16个)。只在收到与自己相关的帧头后才响应(发送响应 Response)。
  4. 时钟同步: 从节点不需要高精度的本地时钟。主节点在帧头中发送一个特定的同步字节 (0x55),从节点据此校准自己的波特率。

  5. 确定性: 通信由主节点严格按照调度表发起,保证了通信的时序确定性。

  6. 应用场景: 车身控制、舒适系统、智能传感器等对实时性和带宽要求不高的场合。

二、LIN帧结构

一个完整的LIN帧由主节点发送的Header从节点(或主节点自身)发送的Response组成。

  1. 帧头 (Header) - 由主节点发送:

    • 同步间隔场 (Break Field):
      • 标志帧的开始。
      • 至少持续 13位 的显性电平(逻辑0)。
      • 长度远大于普通数据位,确保能被所有从节点可靠识别为“帧开始”。
    • 同步场 (Sync Field):
      • 一个固定值:0x55(二进制 01010101)。
      • 目的:让所有从节点校准自己的波特率。从节点通过测量这个字节中0->1或1->0的跳变时间来计算实际波特率并调整自身UART。
    • 标识符场 (Protected Identifier Field):
      • 6位:帧ID (0-63)。定义了帧的类型和含义(携带什么数据,哪个从节点响应)。
      • 2位:奇偶校验位 (P0, P1)。由6位ID计算得出(P0 = ID0 XOR ID1 XOR ID2 XOR ID4, P1 = NOT (ID1 XOR ID3 XOR ID4 XOR ID5)),用于保护ID传输的正确性。
      • ID决定了:
        • 响应由哪个(或哪些)从节点发送。
        • 响应的数据场包含多少字节(0, 2, 4, 8字节)。
        • 使用哪种校验和(经典校验和 或 增强校验和)。
        • 帧的类型(信号携带帧、诊断帧、保留帧等)。
  2. 响应 (Response) - 由从节点(或主节点自身)发送:

    • 数据场 (Data Field):
      • 包含实际传输的数据(应用信号或诊断信息)。
      • 长度由帧ID决定(0, 2, 4, 8字节)。
    • 校验和场 (Checksum Field):
      • 1个字节,用于验证数据(和部分ID)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
      • 两种类型:
        • 经典校验和 (Classic Checksum): 仅对数据场所有字节求和(忽略进位),取反码。用于ID范围 0-59(通常)。
        • 增强校验和 (Enhanced Checksum):标识符场(低6位ID)数据场所有字节求和(忽略进位),取反码。提供更强的保护,用于ID范围 60-61(诊断帧)和 62-63(保留帧),也常用于所有新设计(更安全)。

三、LIN通信过程(典型)

  1. 主节点启动: 主节点根据预设的调度表 (Schedule Table) 决定在何时发送哪个帧的Header。
  2. 发送Header: 主节点发送Header(Break + Sync + PID)。
  3. 从节点响应:
    • 所有从节点都接收到Header。
    • 每个从节点检查PID中的ID。
    • 只有预先配置为负责响应此ID的那个(或那些)从节点,才会在Header结束后的一段特定时间内(在响应间隔 Response Space 内)开始发送Response。
    • 该从节点发送Data Field + Checksum Field。
  4. 主节点/其他节点接收:
    • 主节点(以及总线上其他需要此数据的从节点)接收完整的帧(Header + Response)。
    • 接收方验证校验和是否正确。
  5. 错误处理: 如果主节点在预期时间内未收到响应(超时),或校验和错误等,主节点会记录错误并可能采取相应措施(如重试、报告给上层应用)。

四、调度表 (Schedule Table)

  • 是LIN通信的核心控制机制,由主节点维护。
  • 定义了帧的发送顺序每个帧的发送时间间隔(或相对延时)。
  • 确保周期性信号(如温度读数)和非周期性事件(如开关按下)都能得到及时处理。
  • 调度表通常在系统设计阶段定义,并配置在主节点中。

五、睡眠与唤醒

  • 睡眠模式 (Sleep Mode): 当总线空闲时(无通信),主节点可以发送一个特殊的睡眠命令帧(ID通常是 0x3C,数据场第一个字节为 0x00)命令所有节点进入低功耗睡眠模式。节点会关闭收发器或进入低功耗状态。
  • 唤醒 (Wake-up):
    • 总线唤醒: 任何节点(主或从)都可以通过在总线上产生一个显性脉冲(持续≥150μs,通常250μs)来唤醒总线。
    • 本地唤醒: 从节点可以通过自身的输入信号(如检测到开关按下)请求本地MCU唤醒,然后该MCU可以触发总线唤醒。
    • 主节点检测到唤醒信号后,会唤醒自身并开始发送Header(通常是广播唤醒帧或恢复调度表),唤醒其他从节点。

入门关键点总结

  1. 记住“单主多从”:主节点发起(发Header),从节点响应(发Response)。
  2. 理解帧结构:Break(开始) -> Sync(同步波特率) -> PID(ID+校验) -> Data(数据) -> Checksum(校验和)。
  3. 调度表驱动:通信按计划进行。
  4. 低成本是核心:应用在对成本敏感、速度要求不高的地方。
  5. 诊断和睡眠唤醒是重要功能。
  6. 动手实践:用开发板+分析仪/示波器观察实际通信过程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http://www.xdnf.cn/news/1131229.html

相关文章:

  • 面试问题:
  • AI治AI:大语言模型自检新法
  • ARCGIS PRO DSK 颜色选择控件(ColorPickerControl)的调用
  • Java设计模式之-组合模式
  • Haproxy代理服务(小白的“升级打怪”成长之路)
  • 微信小程序141~150
  • rustdesk远控电脑替代todesk,平替向日葵等软件
  • 【云原生网络】Istio基础篇
  • 实时调度类
  • 鸿蒙网络编程系列58-仓颉版TLS数字证书查看及验签示例
  • JavaScript进阶篇——第五章 对象成员管理与数组遍历优化
  • uniapp+vue3+鸿蒙系统的开发
  • 查看.bin二进制文件的方式(HxD十六进制编辑器的安装)
  • 从缓存 CAS 看Kimi K2使用的MuonClip优化器
  • Mybatis07-缓存
  • 【LLM】OpenRouter调用Anthropic Claude上下文缓存处理
  • Jenkins Pipeline 中使用 JsonSlurper 报错:cannot find current thread
  • 55. 跳跃游戏
  • 2025年中国品牌全球化发展分析:中国品牌在社交渠道、电商平台及官网流量方面显著增长
  • 语音增强论文汇总
  • IIS网站间歇性打不开暴力解决方法
  • 【数据结构】栈与链表的区别
  • 【Qt开发】Qt的背景介绍(二)-> 搭建Qt开发环境
  • 如何在硬件中进行有效地调试
  • TCP 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笔记
  • 前端vue3获取excel二进制流在页面展示
  • Promise与Axios:异步编程
  • sqli-labs靶场通关笔记:第23关 注释符过滤
  • React -自定义hooks - 封装双向数据绑定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地图:舵轮、路径与导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