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HRF双模载波组网过程简析
双模载波通信技术路径:
为实现双发双收,双模芯片基于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物理层采用 HPLC 和 HRF 同时收、发机制,在发端通过路径备份、路径优选、负载均衡等多种策略,利用 HPLC 和HRF 物理层进行高效的数据传输。
芯片设计时,将 HPLC 和 HRF 容易受到干扰的模拟前端尽量布局在对角线位置,以减少对彼此的干扰。如 HRF 模拟前端选择在右上角,HPLC 模拟前端在左下角,中间使用数字基带进行空间隔离。
第一步:CCO组网初始化
1.监听邻居网络
CCO上电后启动监听定时器(默认10秒),检测是否存在其他网络的网间协调帧。若监听到,则进行SNID和时隙协调;若未监听到,则独立组网。
2.发送中央信标
CCO开始周期性发送中央信标,包含以下关键信息:
-
短网络标识(SNID):唯一标识当前网络(取值1-15)。
-
无线信道编号:由CCO指定,STA需在此信道上扫描接入。
-
时隙分配:安排TDMA时隙(用于信标发送)和CSMA时隙(用于站点接入请求)。
-
组网序列号:每次重启后递增,用于标识网络状态变化。
3.触发STA关联请求
STA接收到中央信标后,在CSMA时隙内向CCO发送关联请求报文,内容包括MAC地址、能力参数等。
第二步:STA接入认证与路由建立
1.白名单认证
CCO检查STA的MAC地址是否在白名单内。若匹配成功,分配TEI(终端设备标识符,范围1-1015);若拒绝,STA需等待后重试。
2.路由层级扩展
-
一级站点:直接与CCO通信的STA。
-
多级代理(PCO):CCO安排代理信标时隙,PCO转发信标并中继数据,支持15级层级扩展。
-
路由表维护:CCO通过发现列表报文收集邻居节点信息,动态更新路由路径。
3.混合组网支持
STA在载波信道条件不佳时可切换至高速率无线信道,形成双路径冗余。代理节点(如PCO2)同时支持载波和无线中继。
第三步:网络维护机制
1.发现列表广播
-
所有节点(包括CCO和STA)定期发送发现列表报文(周期20-420秒),包含邻居节点信息,用于路由优化。
-
载波通信率统计:通过统计信标和发现列表的接收次数评估链路质量。 代理选择:STA根据通信率选择最优代理节点。
2.时间同步(NTB)
CCO维护32位网络基准时间(NTB),STA通过接收信标同步本地计时器(NTB_STA),同步误差需小于50μs。
3.心跳检测与离线处理
STA周期性发送心跳报文。若CCO检测到STA离线,更新拓扑表;若STA检测到组网序列号变化,主动离线并重新发起关联。
第四步:多网络协调
1.SNID冲突解决
多个CCO监听到相同SNID时,通过协商缓冲期(随机10ms-10s)重新分配SNID,确保网络独立运行。
2.信道与时隙协调
CCO间协商无线信道和信标时隙,避免多网络干扰。最大支持6个网络共存。
五、典型组网拓扑
树型主干网络
以CCO为根节点,PCO为中继,形成多层级联结构,支持载波与无线混合路径。
星型子网
物联终端(IoTD)以物联网关(IoTG)为中心组成星型网络,数据经IoTG回传至主干网。
第五步:组网异常处理
-
组网序列号变更:STA检测到CCO组网序列号变化后,立即离线并重新关联。
-
路由失效:STA在心跳超时或通信率过低时切换备用代理,并上报拓扑更新。以上流程通过周期性的信标、发现列表、心跳机制协同工作,确保双模网络的自组织、高可靠和动态扩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