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从入门到精通之(六)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让算法灵活切换的秘密武器
在日常开发中,算法的选择常常是程序设计的核心,比如支付方式的选择、排序逻辑的切换、促销活动的动态调整等。当需求变化时,我们需要在多个算法之间切换,但又不希望修改已有代码。如何做到?
策略模式正是为这种场景设计的解决方案。
1. 什么是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
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种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互相替换,同时保证算法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用一句话概括:策略模式就是让不同的算法可以像插件一样自由切换,而无需修改调用者的代码。
2. 现实生活中的策略模式
想象一下,你在网上购物时选择支付方式。系统提供了多种支付方式:信用卡、支付宝、微信等。你只需选择其中一种,系统会根据你的选择完成支付。
在这个场景中:
- 支付方式是不同的算法。
- 系统作为调用者无需关心支付细节,只需根据你的选择调用对应的支付算法。
3. 策略模式的代码实现
以支付系统为例,展示策略模式的实现。
3.1 定义策略接口
首先,定义一个通用的支付策略接口。
interface PaymentStrategy {void pay(double amount);
}
3.2 实现具体的策略
创建具体的支付方式,比如信用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
class CreditCardPayment implements PaymentStrategy {@Overridepublic void pay(double amount) {System.out.println("Paid $" + amount + " using Credit Card.");}
}class AlipayPayment implements PaymentStrategy {@Overridepublic void pay(double amount) {System.out.println("Paid $" + amount + " using Alipay.");}
}
3.3 创建上下文类
上下文类负责维护对策略对象的引用,并根据需要调用具体的策略。
class PaymentContext {private PaymentStrategy paymentStrategy;public void setPaymentStrategy(PaymentStrategy paymentStrategy) {this.paymentStrategy = paymentStrategy;}public void executePayment(double amount) {if (paymentStrategy == null) {System.out.println("No payment method selected!");} else {paymentStrategy.pay(amount);}}
}
3.4 客户端代码
在客户端中,动态切换支付方式。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aymentContext context = new PaymentContext();// 使用信用卡支付context.setPaymentStrategy(new CreditCardPayment());context.executePayment(100);// 切换到支付宝支付context.setPaymentStrategy(new AlipayPayment());context.executePayment(200);}
}
运行结果:
Paid $100 using Credit Card.
Paid $200 using Alipay.
4. 策略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算法独立:每种策略都有自己的类,便于维护和扩展。
- 遵循开闭原则:新增算法时无需修改已有代码。
- 灵活切换:可以根据运行时条件动态更换算法。
缺点:
- 增加类数量:每种策略都需要一个独立的类。
- 客户端需要了解策略:客户端需要知道有哪些策略,并显式地选择。
5. 策略模式的应用场景
- 支付系统:支持多种支付方式。
- 排序算法:动态选择不同的排序逻辑。
- 促销活动:根据用户类型或节日选择不同的促销策略。
- 游戏开发:角色技能或 AI 行为的动态切换。
6. 总结
策略模式通过将算法封装成独立的类,极大地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它非常适合那些需要动态切换算法的场景,但需要注意控制策略类的数量,避免代码过于臃肿。
下一篇专栏,我们将继续探讨另一种行为型模式:责任链模式,看它如何实现请求处理的链式分发。
思考问题:
在复杂系统中,如何优雅地管理众多策略类?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