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自己的AI视频监控系统-第三章-信息的推送与共享4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为何选择linux环境深入开发?
- 二、Linux环境下 Docker部署
- 三、完整代码解读
- 系统架构概述
- 详细组件分析
- 1. RTSP推流管道 (RTSPPushPipeline)
- 2. 流管理器 (StreamManager)
- 3.模型管理器 (ModelManager)
- 4. 报警处理器 (AlertHandler)
- 5. FastAPI Web服务
- 6. 显示循环 (display_loop)
- 总结
- 下期预告
前言
上一小节,我们借助gstreamer实现了分析画面的展示,本小节将基于分析流推流,合并到我们的AI视频监控系统上,具体参考video_system项目
一、为何选择linux环境深入开发?
在完成了基本的原型验证和功能开发后,上一小节我们在windows环境下安装组件会遇到很多阻力,接下来,将我们的AI视频监控系统(video_system)深入部署到Linux环境中,这并非一种随意选择,而是基于技术栈特性、生产环境要求和开发效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战略性决策。主要原因如下:
-
技术栈的自然归属与最佳性能:
-
GStreamer 的深度集成:GStreamer 框架虽然在 Windows 和 macOS 上均可运行,但其在 Linux 生态系统(特别是基于 Debian/Ubuntu 的发行版)中拥有最原生的支持、最丰富的插件库和最稳定的性能。许多高级插件和硬件加速方案(如 NVIDIA 的 DeepStream、VAAPI 等)都首先或仅在 Linux 平台上提供。在 Linux 上,我们可以更充分地发挥 GStreamer 管线的能力,实现更低延迟、更高吞吐量的视频处理与推流。
-
AI 框架的部署优势: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如 PyTorch, TensorFlow)及其 GPU 加速库(CUDA, cuDNN)在 Linux 上通常拥有最好的支持、最新的功能和最优的性能表现。这对于我们系统中需要实时进行画面分析的 AI 模型至关重要。
-
-
强大的生态与工具链:
-
包管理与依赖管理:Linux 的包管理机制(如 apt, yum)使得安装和管理 GStreamer、Python、驱动等复杂依赖变得非常简单和统一,避免了 Windows 下可能出现的 DLL 冲突或路径问题。
-
命令行与脚本自动化:Linux 强大的 Shell 环境使得自动化部署、日志分析、进程监控和系统维护变得极其高效。我们可以轻松编写脚本来自动启动服务、监控推流状态、定时清理资源等,极大地提升了运维效率。
-
容器化与云部署:现代云服务和边缘计算设备(如 NVIDIA Jetson, Intel NUC)的主流操作系统都是 Linux。Docker 等容器技术也与 Linux 内核深度结合。将系统部署在 Linux 上,为我们未来进行容器化封装、水平扩展和云端部署铺平了道路,是实现项目商业化、规模化的必然选择。
-
-
生产环境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
Linux 系统以其卓越的稳定性和“无需关机”的特性闻名。这对于需要 7x24 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视频监控系统来说是核心需求。Linux 可以稳定地长期运行,而很少出现类似Windows系统需要频繁重启更新的情况。
-
Linux 的资源占用通常更少,可以将更多的 CPU、内存和 GPU 资源留给我们的应用程序和 AI 模型,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效率。
-
-
从开发到部署的一致性:
- 选择 Linux 作为开发环境,可以构建一个与最终生产环境高度一致的“开发-测试-部署”流水线。这避免了跨平台开发可能带来的“在Windows上运行正常,到Linux上就出问题”的陷阱,减少了调试成本,提高了开发迭代的速度。
虽然在前期原型阶段,Windows 或 macOS 提供了便捷的图形界面和开发工具,但当项目进入深入开发和产品化阶段时,Linux 在性能、生态、稳定性和部署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其成为我们 video_system 项目毋庸置疑的最佳宿主平台。这将为系统带来更高的处理能力、更强的可扩展性和更专业的部署形态。
后续我们将基于linux系统做深度且高效的计算部署。
二、Linux环境下 Docker部署
- 待补充
- 该部分内容后续将进行补充,因为需要整理的内容较多,计划可能单独出一章节
三、完整代码解读
- 虽然是一个完整可行的代码,但是也包含了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细节
系统架构概述
这个代码实现了一个完整的AI视频监控系统,包含以下主要组件:
-
RTSP推流管道 (RTSPPushPipeline) - 负责将处理后的视频帧推送到RTSP服务器
-
视频流解码器 (VideoStreamDecoder) - 解码输入视频流
-
TensorRT模型推理 (TrtModel) - 使用TensorRT加速的AI模型推理
-
流管理器 (StreamManager) - 管理多个视频流
-
模型管理器 (ModelManager) - 管理多个AI模型及其在视频流上的应用
-
报警处理器 (AlertHandler) - 处理检测到的异常情况并触发报警
-
FastAPI Web服务 - 提供RESTful API接口管理系统
-
显示循环 (display_loop) - 将多个视频流合成为一个画面并显示
- 系统流程图如下:
详细组件分析
1. RTSP推流管道 (RTSPPushPipeline)
功能:将处理后的视频帧通过GStreamer管道推送到RTSP服务器。
-
优点:
- 使用GStreamer提供高效的视频处理与推流能力
- 实现了线程安全的图像共享机制
- 包含错误处理和状态监控
-
缺点:
-
缺乏硬编码能力
-
缺乏动态配置能力
-
错误图像处理较为简单
-
2. 流管理器 (StreamManager)
功能:管理多个视频流的生命周期和设置。
-
优点:
-
提供统一的流管理接口
-
支持动态添加/删除视频流
-
实现了线程安全的操作
-
提供统计信息收集
-
-
缺点:
-
缺乏流优先级管理
-
没有实现负载均衡机制
-
3.模型管理器 (ModelManager)
功能:管理AI模型及其在视频流上的应用。
-
优点:
-
支持多个模型同时运行
-
使用线程池和进程池实现异步推理
-
提供模型与流的动态关联
-
实现了报警条件管理
-
-
缺点:
-
缺乏模型版本管理
-
没有实现模型热更新
-
4. 报警处理器 (AlertHandler)
功能:根据检测结果触发报警动作。
-
优点:
-
缺点:
- 当前版本暂未完善
5. FastAPI Web服务
功能:提供RESTful API接口用于系统管理。
-
优点:
-
接口设计符合RESTful规范
-
提供了完整的流和模型管理功能
-
支持实时帧获取
-
-
缺点:
-
缺乏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
-
没有实现API速率限制
-
6. 显示循环 (display_loop)
功能:将多个视频流合成为一个画面并通过共享内存传递。
-
优点:
-
实现了多画面布局管理
-
使用共享内存提高性能
-
提供连接状态可视化
-
-
缺点:
- 缺乏动态布局调整能力
总结
现阶段我们实现了一个完整的AI视频监控系统video_system,具备8通道实时拉流分析以及展示,是一个完备的系统项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真正的项目有很多业务内容需要考虑,如与其它设备的控制,不同算法场景的实现等。不过video_system项目已经具备了应用的雏形,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项目,具备生态数据共享能力和较为优异的硬件适配能力。后续我们将针对更加细节的内容进行补充,并引入大模型等新技术,提高AI视频监控系统的生命力。
下期预告
- 大语言模型技术简介
- 系统如何融入大语言模型
- 基于大语言模型构建AI视频监控系统的交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