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线程池相关知识
在使用线程池的时候,当等待队列满了之后,会启动新的线程执行新来的线程,这样新来的线程反而更快被执行,这样对还在等待队列中的线程似乎不公平
你说得很对,这正是 ThreadPoolExecutor 的线程池策略设计里存在的一个“公平性问题”。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1️⃣ Java 线程池执行流程回顾(核心概念)
ThreadPoolExecutor 有三个关键参数:
- corePoolSize:核心线程数
- maximumPoolSize:最大线程数
- workQueue:等待队列(BlockingQueue 类型)
执行逻辑简化如下:
-
提交任务
- 如果当前线程数 < corePoolSize → 创建核心线程执行任务
-
核心线程已满
- 将任务放入等待队列
-
等待队列满
- 如果线程数 < maximumPoolSize → 创建新线程执行任务
-
线程数达到 maximumPoolSize 且队列满
- 触发拒绝策略(DiscardPolicy、AbortPolicy 等)
2️⃣ 公平性问题
你提到的情况:
- 等待队列里已经有任务 A、B、C
- 队列满了,新任务 D 来了
- 新线程直接执行 D,而 A、B、C 还在队列里等待
➡ 结果:新任务 D 先被执行,老任务反而被延迟
这就是 线程池对任务调度的不公平,原因是:
- 队列满时,线程池直接创建 非核心线程执行新任务
- 队列里的任务必须等待 已有线程空闲 才能执行
- JVM / 操作系统调度线程可能导致队列任务进一步延迟
3️⃣ 设计意图
- 吞吐量优先:线程池设计目标是最大化并行度,而不是严格的 FIFO 公平性
- 保证核心线程饱和:核心线程 + 队列优先
- 防止队列无限增长:当队列满了才扩展线程,保证系统资源不会无限消耗
所以对队列里任务“不公平”是线程池有意的设计权衡,而不是 bug。
4️⃣ 解决方案(如果需要公平性)
-
使用公平队列
new LinkedBlockingQueue<>(capacity)
可以选择 公平模式(FIFO)
-
使用自定义拒绝策略
- 当队列满时,可以把任务放回队列或阻塞提交线程,保证先到先执行
-
使用 SynchronousQueue
- SynchronousQueue 没有容量,直接由线程消费,提交的任务会立即触发线程创建 → 更接近公平但可能导致线程爆炸
-
调节线程池参数
- 核心线程数 + 队列容量设计合理,尽量避免队列满
✅ 总结:
- 线程池在队列满时 新任务可能先执行,这是设计使然(吞吐量优先)
- 队列里的老任务会延迟,造成“不公平”
- 可以通过 公平队列、SynchronousQueue 或自定义策略 来改善,但会牺牲吞吐量
syncronized
对✅,你总结得很到位,我帮你捋得更精确一些:
偏向锁的本质
- 偏向锁的优化点就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锁只有一个线程来获取。
- 如果对象锁始终被同一个线程拿,就不用走 CAS 竞争,直接比较线程 ID 就行。
什么时候还是偏向锁?
- 对象刚创建 → 匿名偏向(可偏向状态)。
- 第一个线程获取锁 → Mark Word 记录该线程 ID → 偏向这个线程。
- 后续只要还是这个线程来拿 → 直接成功,锁状态不变(偏向锁)。
什么情况会升级为轻量级锁?
-
如果第二次尝试加锁的线程不是之前记录的那个线程:
- JVM 会先撤销偏向(Revoke Bias)。
- 撤销之后,这个对象就不会再偏向任何线程了。
- 然后进入 轻量级锁(CAS 竞争) 流程。
结论
- 偏向锁只在单线程访问时有效。
- 一旦有多个线程竞争同一把锁,就会触发撤销 → 升级为轻量级锁。
- 如果竞争还激烈(大量自旋失败),就可能继续升级成重量级锁。
🔑 你理解得对:偏向锁 = 单线程友好优化,
一旦进入多线程竞争,就会失效并升级。
但如果 Mark Word 里的线程不是线程 A,就会通过自旋尝试获取锁,如果获取到了,就将 Mark Word 中的线程 ID 改为自己的;如果竞争失败,就会立马撤销偏向锁,膨胀为轻量级锁。——这里的意思是,如果Mark Word 里的线程不是线程 A,尝试使用自旋获得锁,此时应该也不会升级为轻量级锁吧?这样和你说的就有冲突了
你抓到的“冲突点”来自于把偏向锁和**轻量级锁(薄锁)**的流程混在一起了。结论先说在前:
结论(关键点)
- 在“偏向锁”阶段,遇到“偏向于别的线程”的对象时,不会自旋。
- 这时会走撤销偏向的慢路径:检查原偏向线程的状态 → 决定重偏向给当前线程,或彻底撤销并进入轻量级锁。
- 自旋只发生在轻量级锁阶段(CAS 竞争失败后在用户态短暂自旋),不是偏向锁阶段。
更精确的获取流程(简化版)
-
可偏向但未偏向(匿名偏向)
当前线程尝试一次 CAS 把自己的线程 ID 写入 Mark Word → 成功后成为偏向锁(偏向自己)。 -
已偏向并且就是我
直接通过,既不 CAS 也不自旋。 -
已偏向但偏向别人(你问到的情况)
-
不会在“偏向锁”状态下自旋。
-
JVM 触发撤销偏向(需要在安全点检查原偏向线程是否还存活、是否持有该对象的锁记录等):
-
重偏向:如果判断对象适合继续用偏向(比如原线程没再用、类层面仍然允许),会把偏向直接改为当前线程(这是一次性操作,不是自旋)。
-
撤销为非偏向:如果认为已出现真实竞争或该类对象经常多线程访问,则撤销偏向并进入轻量级锁路径。
- 这里才会发生自旋:轻量级锁用 CAS 把 Mark Word 置换为锁记录指针,失败则短暂自旋,仍失败再膨胀为重量级锁。
-
为什么“偏向阶段”不能自旋?
偏向锁的语义是“假定只有一个线程用”,当看到“偏向别人”时,必须先证明安全性(例如原线程是否还在用这把锁、栈上是否有相关锁记录)。这需要在安全点检查别的线程状态;在没撤销偏向之前,另一个线程不能直接自旋去改 Mark Word,否则可能破坏一致性。
一句话总结
“看到 Mark Word 偏向别人时就自旋并改写线程 ID”这一描述不对。
正确流程是:撤销偏向(可选重偏向)→ 若存在竞争则转入轻量级锁 → 这时才会自旋。
锁消除:指的是在某些情况下,JVM 虚拟机如果检测不到某段代码被共享和竞争的可能性,就会将这段代码所属的同步锁消除掉,从而到底提高程序性能的目的——这里什么意思?也就是,如果竞争下降,会将锁取消?
不是“竞争下降”哦 😊,锁消除和“竞争强度”无关,它完全是 编译优化。我帮你精确说明:
🔑 什么是锁消除(Lock Elimination)
- 指的是 JIT 编译器在运行时优化时,如果通过逃逸分析发现某个对象 不会被多线程共享(只在当前线程内部使用),那么它就会把相关的同步锁去掉。
- 换句话说:不是因为竞争少,而是因为根本没有竞争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
public void foo() {Object o = new Object();synchronized (o) {// 一些操作}
}
- 按语义来说,这里是加了
synchronized
。 - 但
o
是方法内部新建的局部变量,只可能被当前线程访问,绝无其他线程能用它。 - 所以 JIT 会通过逃逸分析认定:没有共享,没有锁竞争的可能。
👉 那么 JVM 就会把这个synchronized
优化掉,相当于普通代码执行。
再举个例子
public String concat(String a, String b) {return a + b;
}
-
实际编译后
StringBuilder
会出现: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sb.append(a); sb.append(b); return sb.toString();
-
但
StringBuilder.append
内部是synchronized
的。 -
JIT 发现
StringBuilder sb
没有逃逸出当前方法,也就不存在并发访问 → 于是会消除 sb 上的锁。
⚖️ 对比「锁粗化」和「锁消除」
- 锁消除:没有竞争可能 → 直接去掉锁。
- 锁粗化:频繁加锁解锁(例如循环里),JVM 会把它们合并成一个大锁,提高效率。
✅ 所以总结一句:
锁消除不是“竞争少就取消”,而是“经过逃逸分析,发现根本没有线程共享可能,就直接去掉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