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java >正文

Linux 进程间通信(IPC):信号、共享内存

1.无名管道

1.管道本质:
内核空间中的一段缓冲区,遵循先进先出特点。
无名管道的:读端:pipefd[0]
写端:pipefd[1]
读写端不能交换。

      无名管道默认大小:65536bytes = 64K

2.管道的特性:

      1. 写阻塞:读端和写端都存在,向管道中写数据,当管道满时,发生写阻塞。
2. 读阻塞:读端和写端都存在,从管道中读数据,若管道为空,则发生读阻塞。
3. 读返回0:当写端关闭,从管道中读数据,若管道中有数据,则读到数据;
若管道中没有数据,read则返回0,不再阻塞。
4. 管道破裂:读端关闭,向管道中写入数据,发生管道破裂(异常)

2.有名管道本质:

       内核空间的一段缓冲区,但这块缓冲区和一个管道文件相关联

3.信号

信号:

        实现进程间的通知机制

        实现进程间的异步通信

异步通信:接收方不知道什么时间发送方会发送数据

1.系统支持的信号

        kill -l 查看

    2) SIGINT:ctrl + c 
让一个进程被打断
3) SIGQUIT:ctrl + \
让一个进程结束
9) SIGKILL:
强制让一个进程结束
11)SIGSEGV:
让一个进程结束(段错误)
13)SIGPIPE:
让一个进程结束(管道破裂)
14)SIGALRM:
让一个进程结束(定时时间到达)
17)SIGCHLD:
子进程结束时发送给父进程
18)SIGCONT:
让停止态的进程继续执行
19)SIGSTOP:
让运行态的进程进入停止态(暂停)强制停止
20)SIGTSTP:
ctrl + z   让进程进入暂停态,后台进程
来自终端的停止信号
10) SIGUSR1
12) SIGUSR2
用户可自定义的信号

管理员信号     

9) SIGKILL
19)    SIGSTOP
管理员信号:只能按照默认方式处理,不能够被忽略和捕获。

2.信号处理流程

        信号处理方式:

                1.缺省:按照默认方式进行处理

                2.忽略:不处理

                3.捕获:以自定义方式处理    

        signal函数

         sighandler_t signal(int signum, sighandler_t handler);

                功能:设置信号的处理方式(注册一个信号)

                参数:

                        signum:要处理的信号编号

                        handler:

                                        SIG_IGN:忽略方式处理该信号

                                        SIG_DFL:缺省方式处理

                                        函数地址:捕获方式处理

                返回值:

                        失败:NULL

                        自定义方式:返回自定义函数入口

     void (*sighandler_t)(int signum);
sighandler_t:执行信号任务处理函数的入口
参数:
signum:触发该任务函数的信号

                信号未被注册,则按照默认方式处理

                信号只需注册一次,并且应该尽早注册

                每次接收到信号都会触发一次信号函数

        3.发送信号

                1. kill命令

                2.kill()

                        int kill(pid_t pid, int sig)

                        功能:给指定的进程发送一个信号

                        参数: pid:接收信号的进程PID

                        sig:信号的编号

                        返回值: 成功:0;         失败:-1;

                3.子进程结束时,会发送SIGCHLD信号给父进程 子进程空间

                        异步回收:通过子进程发送的SIGCHLD信号实现。

                4. int raIse(int sig)

                        功能:给自己所在进程发信号

                5.unsigned int alarm(unsigned int seconds);

                         功能:设置一个闹钟不当闹钟时间到达时,向自己所在的进程发送一个SIGALRM

                        参数:

                                seconds:设置的闹钟的定时时间

                                返回值: 成功返回上次设定剩余的时间 ,上次未设定则返回0

                6.pause()

                        功能:让一个进程进入可唤醒的休眠状态

                        注意:paues可以被一个可捕获的信号唤醒(9,19号信号不可被捕获)

4.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进程间效率最高的通信方式

        1.通信原理

                使用内核空间中内存区域共享

                使用内存映射技术,减少的数据的反复拷贝,提高了通信效率

        2.共享内存操作流程

                IPC对象

                1.创建IPC Key:key t ftok(const char *pathname, int proj_id)

                                                功能:创建一个IPC Key

                                                参数:pathname 路径 

                                                proj_id: 工程ID
注意:两个进程在创建KEY时必须使用相同的参数
返回值:
成功:IPC key
失败:-1

                2.创建共享内存:int shmget(key_t key, size t size, int shmflg);

                         功能:创建一个共享内存
参数:
key:IPC key
size:共享内存的大小
会被扩展成PAGE_SIZE(4096bytes)的整数倍
shmflg:
IPC_CREAT | 0664
返回值:
成功:共享内存的ID
失败:-1

                3.建立共享内存段与用户空间的的内存映射:

                        void *shmat(int shmid, const void *shmaddr, int shmflg);

                             功能:建立共享内存内存映射
参数:
shmid :共享内存id
shmaddr:映射的用户空间首地址
NULL:让操作系统分配
shmflg:
SHM_RDONLY:只读
!SHM_RDONLY:可读可写
返回值:
成功:映射的用户空间首地址
失败:(void *) -1

                4.向共享内存写入数据(通过用户空间首地址)

                5.解除映射关系:int shmdt(const void *shmaddr);
功能:解除内存映射关系
参数:
shmaddr:要解除的用户空间首地址
返回值:
成功:0
失败:-1

                6.删除共享内存:int shmctl(int shmid, int cmd, struct shmid ds *buf);

                              int shmctl(int shmid, int cmd, struct shmid_ds *buf);
功能:操作共享内存
参数:
shmid:要操作的共享内存id
cmd:要执行的操作指令
IPC_RMID:删除操作
buf:设置的参数
返回值:
成功:0
失败:-1

ipcs -a  查看内核中的IPC对象
ipcrm -s 删除信号量集
ipcrm -m 删除共享内存
ipcrm -m shmid 
ipcrm -M shmkey

5.信号量集

 实现进程间同步

6.消息队列

       和管道类似,有同步效果
增加数据的等级(优先级:优先级数据越小,优先级越高)

http://www.xdnf.cn/news/18251.html

相关文章:

  • Vue3 el-table实现 将子表字段动态显示在主表行尾
  • MySQL 三大日志:redo log、undo log、binlog 详解
  • 在职老D渗透日记day21:sqli-labs靶场通关(第27a关)get联合注入 过滤select和union “闭合
  • 趣谈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比特咖啡给你一杯满满的情绪价值,让您在数字世界里”畅饮“
  • 基于VLM 的机器人操作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综述 2
  • 选项式api和组合式api
  • 如何将Date类型的数据转换为LocalDateTime类型
  • Git的初步学习
  • 【力扣 Hot100】 刷题日记——双指针的经典应用
  • RabbitMQ:SpringAMQP Fanout Exchange(扇型交换机)
  • Java技术总监的成长之路(技术干货分享)
  • 驱动开发系列65 - NVIDIA 开源GPU驱动open-gpu-kernel-modules 目录结构
  • 【PyTorch】多对象分割项目
  • Apache Doris 4.0 AI 能力揭秘(一):AI 函数之 LLM 函数介绍
  • 云计算核心技术之云存储技术
  • oc-mirror plugin v2 错误could not establish the destination for the release i
  • Windows Server DNS优化,网络响应速度提升方案
  • C#传参调用外部exe
  • 【科研绘图系列】R语言绘制多组火山图
  • pytest+requests+allure自动化测试接入Jenkins学习
  • Apache IoTDB 大版本升级记录(成熟的2.0.2版本)
  • 机械原理的齿轮怎么学?
  • 从零开始理解一个复杂的 C++/CUDA 项目 Makefile
  • Chrome插件开发【windows】
  • MyCAT2的主从配置
  • 数据仓库OLTPOLAP维度讲解
  • Spring Cache 整合 Redis 实现高效缓存
  • 数字政务安全实战:等保2.0下OA系统的身份认证与数据防护
  • Mentalab Hypersync高精度无线同步系统:以亚毫秒级助力ExG多模态数据整合
  • 清空 github 仓库的历史提交记录(创建新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