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ackend >正文

植物来源细胞外囊泡的脂质组学分析

在当前纳米医学研究领域,细胞外囊泡(EVs)作为天然的生物活性载体,在生物医学多个方向均展现出显著应用潜力,其中哺乳动物来源 EVs 因具备天然治疗活性和递送功能,被视为下一代纳米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然而,这类 EVs 的临床转化进程受限于产量低下、缺乏规模化制备技术等关键问题,使得科研人员开始寻找更具可持续性的替代方案。植物来源细胞外囊泡(PEVs)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研究视野,其研究历史可追溯至 1967 年,当时科学家首次在胡萝卜细胞培养体系中观察到 PEVs 的存在,但直到近二十年,随着分离、表征技术的不断发展,PEVs 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价值才逐渐被揭示。

已有研究证实,PEVs 在形态、粒径分布、表面电荷等理化性质上与哺乳动物来源 EVs 高度相似,且富含蛋白质、脂质、代谢物等生物分子,这使得 PEVs 继承了其来源植物的生物活性,具备天然纳米载体的特质。更重要的是,PEVs 来源于可食用或药用植物,在人体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近年来成为抗炎、抗氧化应激及抗癌相关研究的热点方向。同时,相较于合成纳米颗粒和哺乳动物来源 EVs,PEVs 在免疫原性、不良反应控制、生物稳定性及规模化制备方面均展现出明显优势,理论上更适合作为生物活性物质的递送载体。

尽管 PEVs 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广阔,但其临床转化仍面临诸多挑战,核心问题在于 PEVs 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结论存在混淆甚至矛盾。例如,柠檬来源 EVs(LEVs)在部分研究中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而另一部分研究则发现 LEVs 可通过调节活性氧(ROS)水平或激活 TRAIL 信号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葡萄柚、生姜、芦荟皮来源 PEVs 均被报道具有抗氧化活性,但现有研究既未对不同 PEVs 的活性进行横向比较,也未针对抗氧化应用场景优化 PEVs 的制备或使用条件。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目前对 PEVs 的组成,尤其是发挥核心功能的脂质成分缺乏系统解析,同时缺乏可靠的 PEVs 标志物用于分离、分类及质量控制,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对 PEVs 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的深入理解,也阻碍了 PEVs 应用方向的精准定位。

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研究采用多组学技术对四种常见食用植物(葡萄柚、生姜、柠檬、葡萄)来源的 PEVs 进行系统组成分析,旨在明确其脂质及蛋白质组成特征,为 PEVs 的下游生物医学应用提供指导。研究首先通过差速离心法分离获得四种 PEVs(分别命名为 GFEVs、GEVs、LEVs、GPEVs),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动态光散射(DLS)对其形态、粒径分布及表面电位进行表征;随后利用液相色谱 - 质谱(LC-MS)进行脂质组学分析,重点关注不同 PEVs 的脂质组成差异,尤其对 GEVs 中检测到的姜辣素、姜酚类成分进行验证;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评估 GEVs 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进一步通过膜插入法将肿瘤靶向肽 iRGD 修饰于 GEVs 表面(制备 GEV-iRGD),验证其靶向性及体内肿瘤富集能力;结合转录组学分析揭示 GEVs 发挥肿瘤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最后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 PEVs 的潜在标志物,为 PEVs 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

在 PEVs 的分离与制备过程中,研究首先选取新鲜葡萄柚、生姜、柠檬、葡萄,经去离子水充分清洗后去皮,取果肉置于榨汁机中,加入 PBS 匀浆获得汁液。随后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 PEVs:先将汁液于 1000×g 离心 10 分钟,去除大颗粒杂质;收集上清液,于 3000×g 离心 30 分钟,进一步去除细胞碎片;再次收集上清,于 10000×g 离心 1 小时,去除较大的亚细胞结构;最终将上清液转移至超速离心管,于 100000×g 离心 2 小时,离心后沉淀用 PBS 重悬,经 0.22 μm 滤膜过滤后,置于 - 80℃保存备用,该过程可有效去除非囊泡杂质,确保 PEVs 的纯度。

对 PEVs 的表征实验中,TEM 分析采用 Thermo Fisher Talos L120C 透射电子显微镜,加速电压设定为 120 kV,将 PEVs 样品滴加至铜网后负染,干燥后观察形态,结果显示四种 PEVs 均呈现典型的杯状结构,符合 EVs 的形态特征;NTA 分析使用 Malvern NanoSight NS300 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测定 PEVs 的浓度及粒径分布,每个样品重复测定 3 次,结果以均值 ± 标准差(SD)表示,数据显示 GFEVs、GEVs、LEVs、GPEVs 的粒径峰值分别为 156 nm、197 nm、107 nm、191 nm;DLS 分析采用 Brookhaven Instruments NanoBrook Omni 颗粒分析仪,测定 PEVs 的 zeta 电位,结果显示四种 PEVs 的 zeta 电位分别为 - 24.90±2.88 mV(GFEVs)、-39.61±1.93 mV(GEVs)、-23.57±2.06 mV(LEVs)、-25.25±2.64 mV(GPEVs),这些理化性质数据与已报道的哺乳动物来源 EVs 特征相符,证实了 PEVs 的成功分离。

脂质组学分析是本研究的核心环节之一,首先进行脂质提取:将冷冻保存的 PEVs 样品在冰上解冻,取 20 μL 样品与 240 μL 预冷的脂质提取液(异丙醇:乙腈:水 = 2:1:1,体积比)混合,涡旋振荡 1 分钟至充分混匀;随后在室温下孵育 10 分钟,转移至 - 20℃冰箱过夜,使脂质充分溶解;次日将混合液于 4000×g 离心 20 分钟,收集上清液,置于 - 80℃保存,待 LC-MS 分析。LC-MS 分析采用 Waters Corporation ACQUITY UPLC 系统结合 SCIEX TripleTOF6600 高分辨串联质谱仪,色谱分离选用 Phenomenex Kinetex UPLC C18 柱(100 mm×2.1 mm,100Å),柱温设定为 55℃,流速 1 mL/min;流动相由 A 相(乙腈:水 = 6:4,含 0.1% 甲酸)和 B 相(异丙醇:乙腈 = 9:1,含 0.1% 甲酸)组成,梯度洗脱程序如下:0~0.4 分钟,30% B;0.4~1 分钟,30%~45% B;1~3 分钟,45%~60% B;3.5~5 分钟,60%~75% B;5~7 分钟,75%~90% B;7~8.5 分钟,90%~100% B;8.5~8.6 分钟,100% B;8.6~8.61 分钟,100%~30% B;8.61~10 分钟,30% B。质谱检测采用正负离子模式,参数设置为: curtain gas 30 PSI,离子源气体 1(GS1)60 PSI,离子源气体 2(GS2)60 PSI,接口加热温度 650℃;正离子模式下离子喷雾电压(IS)5000 V,负离子模式下 IS -4500 V;采用信息依赖采集(IDA)模式,质量扫描范围 60~1200 Da,survey 扫描时间 150 ms,当离子信号超过 100 counts/s 且电荷态为 1 + 时,最多采集 12 个产物离子扫描,总循环时间 0.56 s;采用 40 GHz 多通道 TDC 检测器,4 个阳极 / 通道检测,脉冲频率 11 kHz,每扫描累加 4 个时间仓;动态排除时间 4 秒,每 20 个样品进行一次质量校正,同时每 10 个样品插入一个质量控制(QC)样品(由各脂质提取液按 10 μL / 样混合制备),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细胞实验部分,研究选用 B16F10 黑色素瘤细胞及表达荧光素酶的 B16F10-Luc 细胞,细胞培养于含 10% 胎牛血清、100 U/mL 青霉素、100 μg/mL 链霉素的 Dulbecco 改良 Eagle 培养基中,置于 37℃、5% CO₂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当细胞密度达到约 90% 时,采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缺氧培养条件通过通入 94% N₂、5% CO₂、1% O₂的混合气体维持。

细胞毒性评估采用 CCK-8 法和 IVIS 光谱成像技术。CCK-8 实验中,将 B16F10 细胞以 1×10⁴个 / 孔的密度接种于 96 孔板,过夜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0、10⁸、10⁹、10¹⁰ EVs/mL)的四种 PEVs,孵育 24 小时;随后每孔加入 10 μL CCK-8 试剂,继续孵育 4 小时,使用 Tecan Infinite E Olex 酶标仪测定 450 nm 处的吸光度(OD 值),计算细胞相对活力。IVIS 光谱成像实验中,B16F10-Luc 细胞以 1×10⁴个 / 孔接种于 96 孔板,过夜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0、1×10⁹、2.5×10⁹、5×10⁹、7.5×10⁹、10×10⁹ EVs/mL)的 GEVs,孵育 24 小时;随后更换为含有 150 μg/mL AbMole 品牌 D - 荧光素(M8873)的新鲜培养基,通过 PerkinElmer IVIS Spectrum 系统进行成像,并用 Living Image 软件分析荧光信号强度,间接反映细胞活力。

为提升 GEVs 的肿瘤靶向性,研究采用膜插入法制备 GEV-iRGD:将 DSPE-PEG-iRGD溶液按 20000:1 的比例(DSPE-PEG-iRGD:GEVs,摩尔比)加入 GEVs 溶液中,4℃振荡孵育 4 小时;随后使用 10 kDa 超滤离心管,用 PBS 清洗 3 次,去除未结合的 DSPE-PEG-iRGD,获得 GEV-iRGD。对 GEV-iRGD 的表征显示,TEM 图像显示其仍保持典型杯状形态,说明修饰过程未破坏 GEVs 的膜完整性;DLS 分析显示,相较于未修饰 GEVs,GEV-iRGD 的粒径略有增加,而 zeta 电位从 - 38.9 mV 显著变化至 - 16.8 mV,这一变化可能源于 DSPE-PEG-iRGD 分子的引入;为进一步验证修饰成功,将 DSPE-PEG-iRGD-FITC按相同比例与 GEVs 孵育,超滤清洗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 GEV-iRGD-FITC 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未修饰 GEVs,证实 DSPE-PEG-iRGD 成功插入 GEVs 膜表面。

体内实验选用 4 周龄雌性 C57BL/6J 小鼠(体重约 20 g),肿瘤模型建立:通过皮下注射 1×10⁶个 B16F10 细胞(100 μL PBS 悬浮)至小鼠左侧胁部,7 天后肿瘤体积达到约 60 mm³ 时开始实验。

体内生物分布实验中,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尾静脉注射 1×10⁹个 Cy5 标记的 GEVs 或 GEV-iRGD(100 μL PBS 悬浮);在注射后 4 小时、24 小时、72 小时,每组处死 3 只小鼠,收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及肿瘤组织,通过 IVIS Spectrum 系统进行成像,测定各组织的荧光辐射效率;随后将肿瘤和肝脏组织用 4% PFA 固定,30% 蔗糖脱水过夜,OCT 包埋剂包埋后制作冰冻切片,DAPI 染核,CLSM 观察 Cy5 荧光分布,分析 GEVs 和 GEV-iRGD 在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肿瘤富集能力。

体内肿瘤抑制实验中,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6 只):对照组(PBS)、GEVs 组(2×10¹⁰个 GEVs/100 μL PBS)、GEV-iRGD 组(2×10¹⁰个 GEV-iRGD/100 μL PBS),每隔 2 天尾静脉注射一次,共注射 3 次。实验期间,每隔 2 天测量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按公式 V = 长 × 宽 ²/2 计算肿瘤体积;同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评估处理对小鼠整体状态的影响。第 14 天,通过 CO₂窒息法处死小鼠,解剖收集肿瘤及主要器官(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称重肿瘤组织,用于后续组织学分析。

组织学分析包括 H&E 染色、TUNEL 染色及免疫组化(IHC)。H&E 染色中,肿瘤及器官组织经 4% PFA 固定后,石蜡包埋,制作 5 μm 切片,常规 H&E 染色,通过 Olympus SlideView VS200 研究级切片扫描仪观察组织形态变化。TUNEL 染色中,肿瘤石蜡切片脱蜡至水,4% PFA 固定,按 TUNEL 试剂盒说明书染色,DAPI 染核,CLSM 观察凋亡细胞。IHC 实验中,肿瘤切片脱蜡至水,抗原修复后,5% 脱脂牛奶封闭 1 小时,加入 Ki-67 一抗,4℃孵育过夜;次日加入 HRP 标记二抗,室温孵育 1 小时,DAB 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片后通过切片扫描仪观察,Ki-67 阳性细胞代表增殖活跃的肿瘤细胞。

血液学及生化分析中,小鼠处死后收集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部分血液样本室温静置凝血后,2000×g 离心 20 分钟,收集血清,检测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评估处理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转录组学分析旨在揭示 GEVs 抑制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首先提取经 GEVs(5×10⁹ EVs/mL)处理 24 小时的 B16F10 细胞及对照组细胞的总 RNA(Trizol 试剂,AbMole),经纯度和完整性验证后,进行 cDNA 文库构建及 RNA 测序(RNA-seq)。测序数据采用 R 3.6.3 软件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 Pearson 相关性分析评估样本差异;采用火山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标准:|log₂FC|>1,调整后 P<0.05);通过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明确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最后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关键差异基因的表达,计算基因相对表达量。

蛋白质组学分析用于筛选 PEVs 的潜在标志物。四种 PEVs 经 RIPA 裂解液提取总蛋白,测定蛋白浓度后,进行 4D 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HPLC 系统)。通过 PCA 分析样本聚类情况,Venn 图分析四种 PEVs 共有的及特有的蛋白质;将鉴定到的蛋白质与 Vesiclepedia 数据库中哺乳动物来源 EVs 的标志物进行对比,同时分析每种 PEVs 中表达量前 200 的蛋白质,筛选出在四种 PEVs 中均高表达且与哺乳动物 EVs 标志物重叠的蛋白质,作为 PEVs 的潜在标志物。

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PCA 分析中四种 PEVs 的脂质样本呈现明显的聚类特征,其中 GFEVs 与 LEVs 的脂质组成相似度最高,这可能与其同属柑橘属植物的进化关系密切;四种 PEVs 中检测到的分子总数分别为 GFEVs 16623 个、GEVs 49139 个、LEVs 23314 个、GPEVs 10832 个,其中可鉴定的脂质种类分别占 5.91%(GFEVs)、2.69%(GEVs)、5.04%(LEVs)、7.35%(GPEVs),提示 GEVs 的脂质组成更为复杂且未知脂质比例较高。 hierarchical 聚类热图显示四种 PEVs 的脂质丰度存在显著差异;脂质类别分析显示,GFEVs 中甘油磷脂占比最高(50.05%),而 GEVs、LEVs、GPEVs 中甘油脂占比最高(分别为 46.23%、53.77%、47.97%),且 GEVs 的甘油磷脂占比(5.25%)显著低于其他 PEVs,脂肪酸占比显著高于其他 PEVs(GEVs 的脂肪酸含量约为 GPEVs 的 40 倍、GFEVs 的 5.6 倍);Venn 图显示四种 PEVs 共有的脂质种类为 465 种,GEVs 特有的脂质种类达 400 种,显著多于其他 PEVs(GFEVs 29 种、LEVs 87 种、GPEVs 40 种),进一步证实 GEVs 脂质组成的独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脂质组学分析在 GEVs 中检测到 6 - 姜酚、8 - 姜酚、10 - 姜酚、6 - 姜辣素、8 - 姜辣素、10 - 姜辣素等具有细胞毒性的成分,HPLC 验证结果显示,GEVs 中确实存在 6 - 姜酚、8 - 姜酚、10 - 姜酚、6 - 姜辣素、8 - 姜辣素(10 - 姜辣素因含量低于检测限未被检出);CCK-8 实验显示,这些姜酚和姜辣素成分对 B16F10 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毒性,当浓度达到 200 μM 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这为 GEVs 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四种 PEVs 中仅 GEVs 对 B16F10 细胞具有显著毒性,且呈浓度依赖性:当 GEVs 浓度达到 10¹⁰ EVs/mL 时,细胞相对活力显著降低(P<0.0001),而 GFEVs、LEVs、GPEVs 即使在 10¹⁰ EVs/mL 浓度下也未表现出明显毒性;IVIS 成像结果与 CCK-8 一致,GEVs 浓度越高,B16F10-Luc 细胞的荧光信号越弱,进一步证实 GEVs 的细胞毒性。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经 1×10⁹、5×10⁹、10×10⁹ EVs/mL GEVs 预处理的 B16F10 细胞,在培养 7 天后的细胞数量分别为 1.7×10⁵、5.8×10⁴、0.02×10⁵个,显著低于对照组(2.3×10⁵个);集落形成实验中,对照组形成 144 个集落,而 1×10⁹、5×10⁹、10×10⁹ EVs/mL GEVs 处理组分别形成 99 个、49 个、1 个集落,且即使 1×10⁹ EVs/mL GEVs(24 小时 CCK-8 实验中无明显毒性)也能在 7 天培养期内抑制细胞增殖,提示 GEVs 对肿瘤细胞具有长期抑制作用。活死细胞染色显示,GEVs 处理组的红色荧光(死细胞)随浓度增加而增多,绿色荧光(活细胞)减少;Annexin V-FITC/PI 流式分析显示,GEVs 处理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以晚期凋亡为主;TUNEL 染色显示,GEVs 处理组的绿色荧光(凋亡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这些结果共同证实 GEVs 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GEV-iRGD 的靶向性实验结果显示,体外细胞摄取实验中,GEV-iRGD 的细胞摄取效率显著高于未修饰 GEVs:流式分析显示,10⁸ EVs/mL GEV-iRGD 处理组的荧光强度是 GEVs 组的 1.8 倍(P<0.0001);CLSM 观察显示,GEV-iRGD 处理组的细胞质绿色荧光更强,证实其更强的细胞内化能力。体内生物分布实验中,IVIS 成像显示,GEV-iRGD 在肿瘤组织中的荧光辐射效率显著高于 GEVs,且在注射后 72 小时仍保持较高富集水平;而在肝脏组织中,GEV-iRGD 的荧光强度显著低于 GEVs(注射后 4 小时差异最明显,P=0.0325);冰冻切片 CLSM 观察显示,肿瘤组织中 GEV-iRGD 的 Cy5 荧光信号更强,肝脏组织中则相反,证实 GEV-iRGD 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和富集能力。

体内肿瘤抑制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肿瘤体积在 14 天内快速增长至约 1800 mm³,而 GEVs 组和 GEV-iRGD 组的肿瘤体积分别约为 1000 mm³ 和 600 mm³,且 GEV-iRGD 组的肿瘤重量(0.404±0.126 g)显著低于 GEVs 组(0.763±0.097 g)和对照组(1.082±0.140 g);小鼠体重变化显示,三组小鼠的体重均呈缓慢增长趋势,且 GEV-iRGD 组未出现明显体重下降,而 GEVs 组在首次注射后出现短暂体重下降,提示 iRGD 修饰可降低 GEVs 的潜在副作用。组织学分析显示,GEV-iRGD 组肿瘤组织出现明显的细胞坏死(H&E 染色),TUNEL 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其他两组,Ki-67 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其他两组,证实 GEV-iRGD 可在体内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血液学及生化分析显示,三组小鼠的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差异;但 GEVs 组的血清 BUN 和 AST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GEV-iRGD 组的 BUN 和 AST 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提示 iRGD 修饰可减少 GEVs 在肝脏和肾脏的富集,从而降低其对肝肾功能的潜在影响。

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PCA 和 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可清晰区分 GEVs 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提示 GEVs 处理显著改变细胞的转录水平;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EVs 处理组共有 1301 个基因显著上调,2795 个基因显著下调;GO 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分裂、DNA 复制)、DNA 损伤应答(DNA 损伤修复)、凋亡(凋亡过程正调控、细胞增殖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KEGG 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DNA 复制、Rap1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p53 信号通路、细胞衰老等通路,其中细胞周期和 p53 信号通路与凋亡密切相关。网络分析筛选出 7 个核心基因(Ccnd1、Cdk2、Cdkn1a、Ccne1、Ccne2、Ccnd3、Mdm2),这些基因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和凋亡;qRT-PCR 验证结果显示,GEVs 处理组的 Cdkn1a 和 Mdm2 基因表达显著上调,Ccnd1、Cdk2、Ccne1、Ccne2、Ccnd3 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与 RNA-seq 结果一致;体内 IHC 实验显示,GEV-iRGD 处理组肿瘤组织中 CDKN1A(p21,由 Cdkn1a 编码)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 GEVs 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 p53 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四种 PEVs 的蛋白含量存在差异:10¹⁰个 GFEVs、GEVs、LEVs、GPEVs 分别提取出 31.38 μg、64.89 μg、11.19 μg、8.96 μg 总蛋白;PCA 分析显示,同一 PEVs 的三个生物学重复样本聚类良好,且 GFEVs 与 LEVs 的蛋白质组成相似度较高;Venn 图显示四种 PEVs 共有的蛋白质为 1238 种,GEVs 特有的蛋白质达 1355 种,显著多于其他 PEVs;将四种 PEVs 的蛋白质与 Vesiclepedia 数据库中哺乳动物 EVs 的标志物对比,发现 24 种蛋白质重叠;进一步分析每种 PEVs 中表达量前 200 的蛋白质,筛选出在四种 PEVs 中均高表达且属于上述重叠蛋白的三种蛋白质:热休克蛋白 70(V4UFD6)、泛素 - 60S 核糖体蛋白 L40(A0A438JSE9)、肌动蛋白(F6HJM9)、延伸因子 1-α(V4SBI0),其中热休克蛋白 70、肌动蛋白、延伸因子 1-α 在四种 PEVs 中均位于表达量前 100 位,因此被认为是 PEVs 的潜在标志物。目前由于缺乏针对这些植物蛋白的商业化抗体,尚未能进一步验证其作为标志物的可靠性,但未来商业化抗体的开发将为 PEVs 的分离、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关键工具。

http://www.xdnf.cn/news/19464.html

相关文章:

  • 【项目思维】这是一份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大纲(简化版)
  • LabVIEW自动抗乳化测试仪
  • 高效大规模创新3D重建模型iLRM
  • 进阶篇(上):大模型训练工作流(LoRA 微调实战)
  • 链表相关OJ题
  • 2025年AI智能体开源技术栈全面解析:从基础框架到垂直应用
  • RocksDB 在 macOS M 系列 上运行时报错的解决方案
  • 音视频面试题集锦第 36 期
  • Unity:XML笔记
  • 在 Qt/C++ 中查找最近点并截断 QVector<QPointF>
  • 驱动——miscdevice框架 vs 标准字符设备cdev框架
  • Android开发之add方式添加Fragment生命周期不响应
  • 单例模式
  • Selenium 自动化测试实战:绕过登录直接获取 Cookie
  • 希尔排序。
  • Java面试-微服务(业务问题)
  • QT控件QPlainTextEdit、QTextEdit与QTextBrowser的区别
  • 【秋招笔试】2025.08.31小红书秋招笔试真题
  • 解读数据中台建设汇报方案【附全文阅读】
  • 淘天二面总结
  • 链表算法知识汇总
  • lesson51:CSS全攻略:从基础样式到前沿特性的实战指南
  • 【读论文】量子关联增强双梳光谱技术
  • RabbitMinQ(模拟实现消息队列项目)02
  • 【零碎小知识点 】(四) Java多线程编程深入与实践
  • Spring Cloud ------ Gateway
  • 阿里Qoder怎么样?实测对比TRAE SOLO 和 CodeBuddy IDE
  • 【甲烷数据集】全球逐日无缝隙柱平均干空气甲烷浓度(XCH₄)
  • Solid Explorer文件管理器:功能强大的安卓文件管理器及网盘文件管理器
  • FFMPEG 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