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 《成为技术领导者》思考题(第九章)
文章目录
- 思考题
- 思路和示例框架
- 1. 在你和别人打交道时,你感到和做技术工作一样舒适吗?如果没有,你打算为此做些什么?
- 2. 你是否曾见到有人如此陶醉于自己的成功以至惹人生厌?你是他们之中的一员吗?
- 3. 你的成功是否改变了起先促成功的条件?你达成目标后将会发生什么?你会怎么做?
- 4. 回顾你职业中最糟糕的时期,最困难的事是什么?怎样转机?学到了什么?如果再遇低潮,会采取什么不同的行动?
- 5. 你经历了什么困难?从中学到了什么?
- 6. 当你和他人交往时,他们了解你的动机吗?你想让他们了解吗?你如何检查?
- 7. 画出你的事业线,邀请朋友一起参与,并延伸到未来。如果它是一部电影,会叫什么名字?谁演你?
思考题
- 在你和别人打交道时,你感到和做技术工作一样舒适吗?如果没有,你打算为此做些什么?
- 你是否曾见到有人如此陶醉于自己的成功以至惹人生厌?你是他们之中的一员吗?
- 你的成功是否改变了起先促成功的条件?如果你成功地达到了你目前正在努力的目标,那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为此你将要做什么?
- 你能记起你事业中最糟糕的时期吗?在那段时期,什么是最困难的事情?事情是怎样才有转机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要是你再处于事业的低潮,你现在会采取哪些不同的行动?
- 你经历了什么困难?从中学到了什么?
- 当你和他人交往时,他们了解你的动机吗?你想让他们了解吗?你是如何检查他们是否了解你的动机的?
- 画出你的事业线。如果可能,在你画和讲述时邀请一名或多名朋友在场。并一定把线延伸到未来。假如这是一本小说或一部电影,你愿意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在电影里你愿意让谁来扮演你?
思路和示例框架
1. 在你和别人打交道时,你感到和做技术工作一样舒适吗?如果没有,你打算为此做些什么?
思路:
探索你在人际互动与专业技术中的舒适度落差。是不是因为社交技能不足,还是缺乏练习?你是否回避交往?
示例框架:
### 技术工作 vs 人际互动
- 技术工作让我有掌控感,流程清晰
- 与人打交道时容易紧张,害怕表达不清或被误解### 不适应的根源
- 担心被拒绝
- 缺乏练习,不知道怎么开场或接话### 改变行动
- 读《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
- 每周设定一次刻意练习——如主动发起 1 次团队对话
2. 你是否曾见到有人如此陶醉于自己的成功以至惹人生厌?你是他们之中的一员吗?
思路:
探讨“自我膨胀”和“他人观感”的边界。你是否无意中表现出优越感?
示例框架:
### 观察到的现象
- 某位同事不断炫耀升职和高薪,忽略团队贡献### 自我对照
- 我有时候分享成绩时忽略了团队
- 有无意中“引起嫉妒”的行为,比如反复提某个奖项### 反思与改变
- 在讲成功时,强调“我们”,而非“我”
- 真诚听取他人的付出,营造平衡感
3. 你的成功是否改变了起先促成功的条件?你达成目标后将会发生什么?你会怎么做?
思路:
成功有时会削弱你当初成功的动力和环境(如好奇心、谦逊)。如何让成功不成为发展的阻碍?
示例框架:
### 成功后的变化
- 达到主管岗位后,反而减少了主动学习的时间
- 初期的“饥渴感”在变弱### 潜在风险
- 自满导致技能停滞
- 忘记初衷,管理者变“控制者”### 对策
- 定期重温初心,设定新挑战
- 启动导师制度,激发新一轮成长
4. 回顾你职业中最糟糕的时期,最困难的事是什么?怎样转机?学到了什么?如果再遇低潮,会采取什么不同的行动?
思路:
反思逆境中的认知变化和成长方式。找出转折点,思考未来如何更快走出低谷。
示例框架:
### 最低谷
- 2021年公司裁员,被迫离职
- 自我否定严重,觉得前路茫然### 最困难的事
- 重新找回信心面对面试
- 接受现实,不再沉溺过去### 转机
- 一位前同事主动推荐我去新公司
- 改变“我是失败者”的叙事,重新定义自己### 学到的东西
- 网络很重要
- 自信不能全依赖于职位或公司### 若再遇低谷
- 主动建立“复原力清单”:写日记、请教导师、整理简历
- 设置过渡目标,逐步修复信心
5. 你经历了什么困难?从中学到了什么?
思路:
泛化困难经历,重点落在学到的应对机制上。哪些困难成为你的“垫脚石”?
示例框架:
### 遇到的困难
- 跨部门协作中不断被“踢皮球”### 学到的事
- 主动厘清角色边界、职责归属
- 沟通时先确认共识,而非直接争论方案### 总结
- 困难让我建立了更高效的沟通模型
6. 当你和他人交往时,他们了解你的动机吗?你想让他们了解吗?你如何检查?
思路:
这个问题聚焦在“动机透明度”上。你传达的动机是否与他人理解的一致?是否会被误解为有私心?
示例框架:
### 我的动机
- 推进项目落地,团队都有成就感### 他人的理解
- 有人误以为我是在刷业绩,争升职### 反思
- 我没有讲清楚我的目标和关切### 检查方式
- 多问一句:“你觉得我为什么这么说?”
- 在计划开始前明确自己的意图和希望达成的双赢结果### 调整
- 让动机更可感知,比如“我们一起赢”
7. 画出你的事业线,邀请朋友一起参与,并延伸到未来。如果它是一部电影,会叫什么名字?谁演你?
思路:
这是个非常创造性的练习,帮助你可视化过去与未来,并赋予职业生涯故事性和个人标签。
示例框架:
### 我的事业线(草图)
- 2015:毕业 → 第一份工作(混乱)
- 2017:转行 → 找到方向
- 2019:成为项目负责人
- 2021:创业失败
- 2022:重新出发,开始讲课+写作
- 未来(2025+):希望成为影响1000人的领导者### 电影名字
《重启人生3.0》### 演我的人
刘昊然(略带理工气质但有温度)### 好友的反馈
- “你原来这么有计划!”
- “你未来部分可以再具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