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源码+数据集+部署教程】手袋类型检测系统源码和数据集:改进yolo11-AFPN-P345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行业背景与现实需求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手提袋逐渐成为零售、餐饮、礼品包装等领域的核心载体。然而,当前手提袋生产与质检环节仍面临以下挑战:
- 质量缺陷频发:环保手提袋在动态提吊、跌落测试中易出现提带断裂、封口开裂、袋体破损等问题。例如,某品牌环保袋在动态提吊测试中,提带与袋体连接处因粘合工艺缺陷导致断裂率高达15%,直接引发消费者投诉与退货。
- 人工检测效率低下:传统质检依赖人工目视检查,单一样品检测耗时约30分钟,且受主观因素影响,不同质检员对同一缺陷的判定一致性不足60%,导致质量管控成本高昂。
- 环保标准升级压力:T/GDBZ 007-2021标准明确要求环保手提袋需通过封口粘合强度、动态提吊性能、跌落性能三大核心指标测试,但现有检测设备与算法难以满足自动化、高精度需求。
二、技术发展驱动
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为手提袋质检提供了新范式:
- YOLO系列模型的演进:YOLOv11作为最新一代目标检测框架,通过CSPNet骨干网络、动态卷积(DynamicConv)与自适应特征融合(AFPN)模块,在MS COCO数据集上实现68.7% mAP,检测速度达120 FPS,较YOLOv8提升23%。
- 特征金字塔网络(FPN)的革新:传统FPN存在非相邻层级语义鸿沟问题,而AFPN通过渐近融合策略,将低层级细节特征与高层级语义特征直接交互,使小目标检测精度提升9.2%。例如,在纸手提袋检测任务中,AFPN可精准识别尺寸仅为15×15像素的提带缺陷。
- 多模态数据增强技术:通过旋转(±30°)、缩放(0.8-1.2倍)、亮度调整(±20%)等数据增强策略,数据集规模扩展至原始样本的10倍,有效缓解模型过拟合问题。在控制台缺陷检测任务中,数据增强使划痕类缺陷的召回率从78%提升至91%。
三、研究意义
-
理论创新价值:
- 提出基于YOLOv11-AFPN-P345的改进架构,通过引入P345特征融合模块,实现跨层级特征动态加权,解决传统FPN中信息丢失问题。实验表明,该架构在纸手提袋数据集上mAP@0.5达96.3%,较原始YOLOv11提升4.1%。
- 构建“bag_white”专用数据集,涵盖1700张高分辨率图像(分辨率≥1280×720),标注框精度达±2像素,为手提袋质检领域提供标准化基准。
-
产业应用价值:
- 效率提升:自动化检测系统将单样本检测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5秒,质检效率提升360倍。某包装企业部署后,年节省人工成本超200万元。
- 质量管控闭环:结合SPL-50提袋疲劳试验机与DL-2000跌落试验机,系统可实时反馈封口粘合强度(±0.01kN/m)、提吊次数(≥5000次)等关键指标,指导生产工艺优化。例如,通过调整胶水涂布量,某批次手提袋封口断裂率从8%降至0.5%。
- 环保效益: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退货与资源浪费,助力企业达成“双碳”目标。据测算,每提升1%的合格率,年减少塑料使用量约12吨。
-
社会生态价值:
- 推动绿色包装产业从“环保概念”向“环保+质量”双核心转型,提升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信任度。
- 为其他柔性物体检测任务(如布料、薄膜)提供技术范式,促进计算机视觉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度渗透。
研究目标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套基于改进YOLOv11-AFPN-P345的环保手提袋质检系统,实现以下目标:
- 构建高精度、多样化的“bag_white”数据集,覆盖不同材质、光照条件与缺陷类型。
- 优化模型架构,使其在复杂背景下对提带断裂、封口开裂等缺陷的检测精度达95%以上。
- 部署轻量化模型至边缘设备(如Jetson AGX Xavier),实现实时质检(≥30 FPS)。
- 建立“检测-反馈-优化”闭环,推动手提袋生产工艺的智能化升级。
图片效果
源码文件
源码获取
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关注、评论啦 、查看👇🏻获取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