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i >正文

音响皇帝BO,牵手全球第一AR眼镜雷鸟,耳机党坐不住了?

潮汐商业评论/原创

自AI大模型技术实现突破以来,即引发一场终端革命,关于下一个智能终端入口,或者说关于下一代计算平台,市场有过很多“狼来了”的声音,大家纷纷猜测,在智能手机之后,究竟谁有资格“继承”这一身份地位。

数据不会说谎。

根据IDC、Counterpoint等机构数据,2025年全球AR+AI眼镜出货量预计达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

在中国市场,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将突破290万台,同比增幅超121%;作为对比,今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4%。

因此,在众多处于竞争地位的终端形态中,AR眼镜被视作AI大模型的最佳落地载体之一。

这一共识推动行业迅速升温,自去年起,已有“百镜大战”之势逐渐形成。

而在“百镜大战”中胜出的雷鸟创新等品牌都将参加今年的IFA(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

要知道,每年的IFA都是科技行业的风向标,汇聚全球消费电子企业,不仅是对行业趋势的集中展示,更是洞察技术融合与市场变革的关键窗口。

2025年,是AR眼镜各大玩家“破局之年”,想要进一步抢占消费者心智,强化龙头地位,必须“搞波大的”。

有意思的是,就在9月5日IFA期间,AR眼镜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品牌,雷鸟创新,官宣与拥有百年历史的丹麦殿堂级音响Bang & Olufsen达成全球长期技术合作,B&O将为雷鸟旗下新品提供专业音频调校能力“Audio by Bang & Olufsen”。

这可是消费级AR发展史上首次有顶级音频品牌深度介入,Bang&Olufsen更是“音响界劳斯莱斯”的存在。

二者此刻携手,意味着什么?

01 Bang&Olufsen,音响界劳斯莱斯是什么来头?

在消费电子领域,若以“奢华”为尺度衡量音响品牌,丹麦的Bang & Olufsen(B&O)无疑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名字。

创立于1925年,B&O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史,几乎等同于一部高端音响工业的设计美学与声学技术演进史。

B&O的品牌地位建立于对两个维度极致的追求:工业设计与声学技术。

早在多数品牌仍执着于纯技术性能时,B&O就确立了与外部设计师合作的模式,赋予设计师极高自由度,将产品视为“可听的雕塑”。基于这种策略,品牌多款产品成为工业设计典范,被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少数享有此殊荣的音响品牌。

在声学领域,B&O同样不以妥协著称。

B&O产品采用顶级用料与精密声学结构,目标客群聚焦高净值用户,因此在欧洲、北美及亚洲市场拥有极高的品牌忠诚度。

值得注意的是,B&O很早就意识到跨界合作是提升品牌价值与维持高端形象的关键路径。

不仅为奥迪等豪华汽车品牌提供定制音响解决方案,也与法拉利、圣罗兰、巴黎世家等奢侈品牌推出联名产品,持续强化其“奢华符号”的属性,被称为“富豪家庭的音响标配”。

尽管定位高端,B&O并非固步自封。

从其近期战略中可清晰看出,品牌正不断调整业务重心来应对市场变化。根据2025财年Q4财报,B&O营收达6.8亿丹麦克朗(约合6.5亿元人民币),超出市场预期,毛利率创下55.8% 的历史新高,反映出强大的品牌溢价与成本控制能力。

为了更聚焦于消费电子及新兴场景的声学技术拓展,B&O曾做出重大战略调整,将汽车音响业务出售给哈曼(Harman)。

如今,在品牌即将迈入百年之际,B&O选择与雷鸟创新的合作,应该是对未来音频技术应用场景的一次关键卡位。

AR眼镜可能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关键形态,而其真正的体验突破不单单依赖于视觉,而是多感官的虚实融合。传统AR眼镜音频常被诟病为“能听个响”,这正是B&O的机会所在。

正如流媒体改变了音乐的分发与消费方式,AR技术也将重塑声音的呈现与交互形态。空间音频、头部追踪、定向声场等技术,将使声音从“播放”演进为“塑造环境”。B&O必须进入这一新兴硬件入口,才能确保其声学技术在未来仍占据领导地位。

那么,都是AR眼镜,B&O为何选择了雷鸟创新?

02 音响贵族,为何选择雷鸟创新?

在消费电子领域,跨界合作常见,但顶级音响品牌与AR科技企业的深度联姻却意味深长。

B&O的选择,建立在对合作伙伴市场地位的严格筛选中。

雷鸟创新并非新兴玩家,而是连续三年半位居中国AR市场销量第一的头部企业。

根据CINNO Research国内消费级AI/AR市场报告,2025年上半年,雷鸟创新在AI/AR眼镜销量市场份额高达39%,呈现“断崖式领先”。同年618促销期间,雷鸟全周期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攀升至52%,销量同比增长3.36倍,包揽京东、天猫XR行业双平台销量冠军。

根据Counterpoint 全球XR市场追踪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雷鸟创新以39%的市场份额,首次登上全球第一。

选择雷鸟创新的理由,或许还因为双方“灵魂契合”。

B&O的核心诉求是声学体验的极致化,而雷鸟恰是AR行业中最早重视音频技术、并持续投入的品牌之一。

早在2022年,雷鸟Air 1S就成为中国首款获得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金耳朵优选”认证的眼镜类产品,此后多代Air系列产品均延续这一认证。

况且,雷鸟在音频领域的创新并非浅尝辄止。

2023年,推出“相位消除技术”和“轻语模式”,通过DSP算法更新大幅降低漏音,解决AR眼镜在公共场合的隐私痛点;2024年,Air 2s行业首发对称式音频结构设计,搭载4颗全频扬声器单元,实现0.7mm大冲程,带来更强的解析力和低频表现;2025年发布的V3眼镜,采用3D结构堆叠技术平衡体积与音质,并与AAC联合开发定制扬声器,通过QQ音乐臻品音质2.0认证,音质表现对标千元级开放式耳机。

这些技术迭代表明,雷鸟早已将音频视为与显示、交互并列的核心体验维度,与B&O“只做最好的产品”的理念高度契合。

其次,B&O青睐的不仅是雷鸟的音频积累,更是其完整的技术架构与商业化能力。

雷鸟是业内唯一拥有核心光学全链路自研及量产能力的AR企业,其光波导设计、MicroLED光引擎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更重要的是,雷鸟展现了将技术转化为市场爆款的能力。

Air系列通过持续迭代,将消费级AR眼镜价格下探至2000元以内,大幅降低用户门槛;而V3系列占据25年一季度AI拍摄眼镜品类95%以上的份额,精准切中第一视角拍摄需求;同时,与阿里云、高通等企业合作,推动AI大模型与AR眼镜的端侧融合,实现“无需手机独立运行”。

这种“技术-产品-市场”的正向循环,为B&O提供了规模化落地其声学技术的可靠平台。

可以说,B&O与雷鸟的合作,是音响贵族与AR领军者基于互补优势的战略选择。

03 强强联合创造下一代计算平台?

站在AR眼镜“破局之年”的节点往回看,在AR眼镜的竞争丛林中,视觉技术一直是焦点战场——光波导、FOV视场角、屏幕亮度等参数占据着宣传页的显要位置。然而,一个关键体验维度长期被忽视:音频。

直到百年声学巨头B&O与全球AR领军品牌雷鸟创新宣布合作,行业才意识到,真正的沉浸感,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交响。

对B&O而言,跨界AR是其布局下一代硬件入口的战略必然,智能眼镜正加速成为AI与空间计算技术的关键载体。

B&O需超越传统家用与车载音响的边界,将声学技术植入新形态硬件,以确保在音频消费场景变迁中保持领导力。

雷鸟作为连续三年中国市场第一的AR品牌,拥有成熟的硬件落地能力和用户基础,成为B&O探索“空间声场”的理想伙伴。

对雷鸟而言,B&O的声学赋能是其实现差异化竞争、拉升品牌定位的关键一步。

尽管雷鸟早已重视音频体验,但与B&O的合作将一次性补齐音频短板,使产品从“参数领先”跃升至“体验完整”。

更重要的是,B&O的奢华基因为雷鸟提供了品牌向上的跳板,推动AR眼镜从“极客玩具”转向“高端生活方式产品”。

双方合作的影响力将远超产品本身,为AR行业带来多重变革。

首先,竞争维度升级。从“光学参数比拼”转向“综合体验竞争”。音频成为与视觉并重的核心体验维度,技术壁垒从单一显示技术扩展到声学、AI交互与生态整合。

其次,生态拓展加速。随着B&O的品牌号召力,可能吸引更多高端开发者与内容创作者关注AR生态,推动优质视听内容诞生,与B&O的合作有望打开高端消费市场与跨界应用场景。

此外,消费市场或将认知重塑。通过将AR眼镜与“奢华声学体验”绑定,加速破圈渗透,消费者对AR眼镜的价值感知,从科技配件转向高端生活方式工具,而高端化体验升级将进一步刺激市场增长。

实际上,下一代计算平台的竞争,本质上是人类感官体验数字化竞赛。

正如雷鸟创新CEO李宏伟曾言:“它不是在替代手机,而是在创造人类与数字世界交互的新维度。”

http://www.xdnf.cn/news/20020.html

相关文章:

  • Kafka 内存池MemoryPool 设计
  • 海盗王64位dx9客户端修改篇之五
  • 别再手工缝合API了!开源LLMOps神器LMForge,让你像搭积木一样玩转AI智能体!
  • 《sklearn机器学习——回归指标1》
  • Linux中的fork详解
  • 好看的背景颜色 uniapp+小程序
  • vue3+ts导出PDF
  • 力扣55:跳跃游戏
  • 每周资讯 | 中国游戏市场将在2025年突破500亿美元;《恋与深空》收入突破50亿元
  • 52核心52线程,Intel下一代CPU憋了个大的
  • uni-app 项目 iOS 上架踩坑经验总结 从证书到审核的避坑指南
  • 一文从零部署vLLM+qwen0.5b(mac本地版,不可以实操GPU单元)
  • 为什么要用VR全景?5个答案告诉你
  • 用户眼中的VR自来水厂之旅
  • 【Android】Room数据库的使用
  • Linux系统TCP/IP网络参数优化
  • 在Unity中实现DTLN-AEC处理音频文件的功能
  • 【论文阅读】Security of Language Models for Cod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 深度学习篇---pytorch数据集
  • 【Python】数据可视化之核密度
  • 【RNN-LSTM-GRU】第二篇 序列模型原理深度剖析:从RNN到LSTM与GRU
  • 关于Spring的八股
  • vector 题目练习 算法代码分析 代码实现
  • 鸿蒙NEXT交互机制解析:从输入设备到手势响应的全面指南
  • 深度学习-----修改学习率来优化模型的几个方法
  • redis的hash表如何扩容
  • Web与Nginx网站服务
  • 2025数学建模国赛高教社杯A题思路代码文章助攻
  • 【CS32L015C8T6】配置单片机PWM输出(内附完整代码及注释)
  • rh134第二章复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