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C UA双层安全认证模型解析
引导语
在工业物联网与智能制造日益发展的今天,安全通信成为系统架构设计的核心。OPC UA作为工业通信标准,其安全认证机制尤为关键。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OPC UA的双层安全认证模型,助力构建可信、稳固的工业系统。
一、双层安全认证
第一层:应用认证(Application Authentication)
用于验证连接的客户端或服务器应用是否可信。
核心机制
每个OPC UA应用实例必须拥有一个
ApplicationInstanceCertificate
(X.509证书)。在建立安全通道(Secure Channel)时,双方交换证书。
接收方检查对方证书是否在其
TrustList
中。TrustList
由管理员维护,包含已验证的证书、证书颁发机构(CA)及吊销列表(CRL)。
目的
确保连接的应用合法,防止恶意或伪造应用接入。
即使用户身份为匿名,也必须进行应用认证。
是加密通信的前提条件。
第二层:用户认证(User Authentication)
用于验证连接用户的身份。
支持方式
- 匿名访问:无需凭证,适用于只读或低权限场景。
- 用户名 + 密码:通过安全通道加密传输,适用于中等安全需求。
- X.509用户证书:用于高安全环境,支持双向认证。
目的
控制用户对服务器资源的访问权限。
根据用户身份分配不同权限(如读取、写入、订阅)。
可与企业身份系统(如Active Directory)集成。
应用认证 vs 用户认证 对比表
分类 | 应用认证 | 用户认证 |
---|---|---|
目标对象 | 应用(客户端/服务器) | 用户(操作员、系统账号等) |
认证方式 | ApplicationInstanceCertificate(X.509) | 匿名、用户名/密码、用户证书 |
认证时机 | 安全通道建立时 | 会话创建时 |
是否强制 | 是 | 可选(取决于服务器配置) |
管理方式 | TrustList、证书存储 | 用户数据库、AD、配置文件 |
安全角色 | 防止恶意应用连接 | 控制用户级访问权限 |
二、OPC UA安全设置详解
安全模式(Security Mode)
- None:无安全,明文传输。
- Sign:消息签名,验证来源但不加密。
- Sign & Encrypt:消息签名并加密,确保完整性与机密性。
安全策略(Security Policy)
定义使用的加密算法,例如:
推荐:
Basic256Sha256
其他:
AES128
、AES256
等
客户端需选择与服务器配置匹配的策略。
应用证书(Application Certificate)
客户端与服务器均需拥有自己的X.509应用证书。
用于建立安全通道并进行应用认证。
可通过OPC UA GDS(全局发现服务器)集中管理证书。
三、认证与安全如何协同工作?
- 认证设置:决定谁可以连接。
- 安全设置:决定通信如何被保护。
即使使用匿名用户,仍需进行应用层证书认证,以确保客户端是可信应用。这是OPC UA安全架构的核心原则。
总结对比
特性 | 认证设置 | 安全设置 |
---|---|---|
目的 | 验证用户身份 | 保护通信内容 |
类型 | 匿名、用户名/密码、证书 | None、Sign、Sign & Encrypt |
机制 | 用户凭证或证书 | 加密算法 + 应用证书 |
管理方式 | 本地配置或集中管理 | GDS、策略管理器、FTSS |
结束语
OPC UA的双层安全认证模型不仅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也为工业通信提供了灵活而强大的保障机制。无论是构建新系统,还是升级现有架构,理解并合理配置认证与安全策略,是每位安全工程师不可或缺的技能。
👉点个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