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i >正文

LCR 120. 寻找文件副本

目录

题目链接:

题目:

代码:

总结:


题目链接:

LCR 120. 寻找文件副本 - 力扣(LeetCode)

题目:

LCR 120. 寻找文件副本

已解答

简单

相关标签

相关企业

设备中存有 n 个文件,文件 id 记于数组 documents。若文件 id 相同,则定义为该文件存在副本。请返回任一存在副本的文件 id

示例 1:

输入:documents = [2, 5, 3, 0, 5, 0]
输出:0 或 5

提示:

  • 0 ≤ documents[i] ≤ n-1
  • 2 <= n <= 100000

解题思路:

数组重复元素查找代码深度解析

这段 Java 代码出自 Solution 类的 findRepeatDocument 方法,核心功能是在给定的整数数组 documents 中查找并返回任意一个重复出现的元素。代码通过 “排序 + 遍历比对” 的思路实现需求,逻辑清晰且易于理解,以下从功能定位、实现步骤、设计思路、优缺点等维度展开详细解析。

一、功能定位与核心需求

该方法的输入是一个整数数组 documents,输出是数组中任意一个重复出现的元素;若数组中无重复元素(根据题目场景通常不会出现),则返回 0
从方法名 findRepeatDocument 推测,这可能是一道算法题的解决方案(例如 “找出数组中重复的数字” 类题目),核心需求是高效定位重复元素,无需返回所有重复元素,只需找到任意一个即可。

二、代码实现步骤拆解

代码仅用 5 行核心逻辑完成功能,步骤清晰,可拆解为 “排序预处理” 和 “遍历比对找重复” 两个关键阶段:

1. 数组排序:Arrays.sort(documents);

这一步是整个算法的 “预处理阶段”,通过 Java 内置的 Arrays.sort() 方法对输入数组 documents 进行升序排序

  • 排序的作用:将数组中相同的元素 “聚集” 在一起。例如,原数组 [2, 3, 1, 0, 2, 5, 3] 排序后会变为 [0, 1, 2, 2, 3, 3, 5],重复元素 2 和 3 分别相邻排列,为后续查找重复元素奠定基础。

  • 排序算法选择Arrays.sort() 在 Java 中根据数组元素类型和长度自动选择最优排序算法(例如对整数数组,通常使用双轴快速排序或归并排序),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n 为数组长度),确保排序效率稳定。

2. 遍历比对:查找相邻重复元素

排序完成后,通过循环遍历数组,对比相邻元素是否相等,找到第一个重复元素即返回:

java

运行

for (int i = 1; i < documents.length; i++) {if (documents[i] == documents[i - 1]) {return documents[i];}
}
return 0;

  • 循环逻辑
    循环从索引 i = 1 开始(因为要对比当前元素与前一个元素),遍历至数组末尾(i < documents.length)。每次循环中,通过 documents[i] == documents[i - 1] 判断当前元素与前一个元素是否相同。

  • 终止条件:一旦发现相邻元素相等(即 documents[i] == documents[i - 1]),说明找到重复元素,立即返回该元素(return documents[i]),无需继续遍历,保证效率。

  • 边界处理:若循环结束后未找到任何重复元素(理论上的极端情况),方法返回 0 作为默认值,避免无返回值的编译错误。

三、设计思路与核心逻辑解析

该方法的核心设计思路是利用 “排序后重复元素相邻” 的特性简化查找过程,将 “无序数组中找重复” 的复杂问题转化为 “有序数组中找相邻相等元素” 的简单问题,具体逻辑链如下:

  1. 无序数组的痛点:在未排序的数组中查找重复元素,通常需要逐个遍历并记录已出现的元素(如用哈希表存储),否则难以高效判断元素是否重复。

  2. 排序的价值:排序后,相同元素必然连续排列(例如 [1, 2, 2, 3] 中两个 2 相邻),无需额外空间记录已出现元素,只需对比相邻元素即可。

  3. 遍历的高效性:排序后遍历数组的时间复杂度为 O(n)(n 为数组长度),加上排序的 O(n log n),整体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在多数场景下属于高效解法。

四、优缺点分析

优点:

  1. 实现简单,易于理解:代码仅依赖排序和一次遍历,逻辑直观,无需复杂的数据结构或算法知识,新手也能快速掌握。

  2. 无需额外空间(除排序开销外):排序过程虽可能占用一定内存(取决于排序算法),但相比 “哈希表法”(需额外 O (n) 空间存储元素出现次数),空间复杂度更优(若忽略排序的临时空间,可视为 O (1))。

  3. 适用于多数场景:对于中等规模的数组(如长度在 10^5 以内),O(n log n) 的时间复杂度完全可接受,且 Java 内置排序方法经过高度优化,实际运行效率较高。

缺点:

  1. 修改原数组结构:排序会改变原数组中元素的位置,若题目要求 “不能修改输入数组”,则该方法不适用(例如某些场景需保留数组原始顺序)。

  2. 时间复杂度依赖排序:对于超大规模数组(如长度 10^6 以上),O(n log n) 的排序时间可能略逊于哈希表的 O(n) 时间复杂度(哈希表法通过一次遍历即可找到重复元素)。

  3. 仅返回第一个重复元素:由于找到第一个相邻重复元素后立即返回,无法获取所有重复元素,但题目需求仅需 “任意一个重复元素”,因此不影响功能。

五、适用场景与优化方向

适用场景:

  • 题目允许修改输入数组(排序会改变原数组顺序)。

  • 对空间复杂度有要求(需避免使用额外哈希表等数据结构)。

  • 数组规模中等,O(n log n) 时间复杂度可接受。

优化方向(可选):

  1. 处理原数组不可修改的场景:若需保留原数组顺序,可复制一份数组进行排序,避免修改输入(代价是额外 O (n) 空间)。

  2. 提升极端规模下的效率:对于超大规模数组,可改用 “哈希表法”:遍历数组时用 HashSet 记录已出现元素,若当前元素已在集合中,则返回该元素,时间复杂度优化为 O (n),但需额外 O (n) 空间。

  3. 边界条件增强:可添加对输入数组的校验(如 if (documents == null || documents.length <= 1) return 0;),避免空数组或长度为 1 的数组进入循环,增强代码健壮性。

六、示例验证

为直观理解代码逻辑,以具体示例演示执行过程:

  • 输入数组documents = [3, 1, 2, 3, 4]

  • 步骤 1:排序后数组变为 [1, 2, 3, 3, 4]

  • 步骤 2:遍历数组:

    • i=1documents[1]=2 与 documents[0]=1 不相等,继续。

    • i=2documents[2]=3 与 documents[1]=2 不相等,继续。

    • i=3documents[3]=3 与 documents[2]=3 相等,返回 3

  • 输出结果3(正确找到重复元素)。

总结

这段代码通过 “排序 + 相邻比对” 的经典思路,简洁高效地解决了 “查找数组中任意重复元素” 的问题。其设计巧妙利用排序的特性简化查找逻辑,实现成本低且易于维护,适合多数中等规模数组的场景。尽管存在修改原数组、时间复杂度依赖排序等局限性,但在满足题目约束的前提下,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解决方案,也体现了 “预处理(排序)简化问题” 的算法设计思想。

代码: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findRepeatDocument(int[] documents) {Arrays.sort(documents);for(int i=1;i<documents.length;i++){if(documents[i]==documents[i-1]){return documents[i];}}return 0;}
}


总结:

本文解析了LCR120题&quot;寻找文件副本&quot;的Java解法。该算法通过排序预处理(时间复杂度O(nlogn))和遍历比对(O(n))两个步骤,在数组中查找任意重复元素。核心思路是利用排序后相同元素相邻的特性,通过比较相邻元素快速定位重复项。该方法实现简单、空间效率高(仅需排序开销),适用于中等规模数组。但存在修改原数组的局限性,且仅返回首个发现的重复元素。文章还探讨了优化方向,如处理不可修改数组的场景或使用哈希表法提升效率。示例验证展示了算法的执行过程,证实了其有效性。

http://www.xdnf.cn/news/17550.html

相关文章:

  • 【bug】diff-gaussian-rasterization Windows下编译 bug 解决
  • Redis 数据倾斜
  • 腾讯前端面试模拟详解
  • 从零构建自定义Spring Boot Starter:打造你的专属开箱即用组件
  • 【linux】企业高性能web服务器
  • Horse3D引擎研发笔记(四):在QtOpenGL下仿three.js,封装EBO绘制四边形
  • HarmonyOS 开发入门 第一章
  • AI驱动的智能编码革命:从Copilot到全流程开发自动化
  • LAMPLNMP 最佳实践
  • 基于FPGA的热电偶测温数据采集系统,替代NI的产品(二)总体设计方案
  • Python Day27 HTML 核心知识笔记及例题分析
  • 【Kafka系列】第三篇| 在哪些场景下会选择使用 Kafka?
  • 自建Web应用防火墙(WAF)
  • React 19 通用 ECharts 组件
  • uni-app app端安卓和ios如何申请麦克风权限,唤起提醒弹框
  • 什么是网络准入控制系统?解析一款网络准入的详细功能
  • FPGA+护理:跨学科发展的探索(二)
  • 最短路问题从入门到负权最短路
  • 【算法专题训练】11、字符串中的变位词
  • “鱼书”深度学习进阶笔记(3)第四章
  • MLAG双活网络妙招:BGP + 静态VRRP实现智能负载均衡
  • (一)vscode搭建espidf环境
  • Linux线程——线程控制及理解
  • LLM大语言模型初步学习认识
  • day23|前端学习三件套
  • 集成电路学习:什么是URDF Parser统一机器人描述格式解析器
  • 10种经典学习方法的指令化应用
  • 动态创建可变对象:Python类工厂函数深度解析
  • 【k近邻】Kd树的构造与最近邻搜索算法
  • 用户虚拟地址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