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CMOS反相器的工作原理
反相器的功能是把输入信号取反,输入高电平,输出低电平,反之亦然。
反相器主要由晶体管构成,可能用的是MOSFET,比如CMOS结构。CMOS反相器由PMOS和NMOS组成。
PMOS在上,接电源,NMOS在下,接地。当输入高电平时,NMOS导通,PMOS截止,输出接地,也就是低电平。输入低电平时,PMOS导通,NMOS截止,输出接电源,高电平。这样就能实现逻辑反转了。
当输入低电平时,PMOS的栅极电压低于源极,所以形成导电沟道,电流从电源经过PMOS到输出端,此时NMOS的栅极电压不够,无法导通,所以输出高电平。反之,输入高电平时,NMOS导通,PMOS关闭,输出被拉到地电平。
在数字电路中,通常高电平代表1,低电平代表0。反相器的作用就是输入1输出0,输入0输出1。可能需要提到阈值电压,晶体管导通的条件,比如NMOS的Vgs要超过阈值电压才能导通,PMOS则是Vgs低于阈值电压(因为PMOS是负的)。
CMOS在静态时几乎不耗电,只有在切换时才有动态功耗,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数字电路多用CMOS的原因。
当输入是低电平(0V),PMOS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差足够大(比如VDD),所以PMOS导通,而NMOS的栅极电压不足以导通,所以输出连接到VDD,即高电平。当输入是高电平(比如VDD)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