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模块的技术原理
摄像头模块的技术原理涉及光学、电子与计算处理的协同工作,其核心流程可分为以下阶段:
一、光学信号捕获
透镜组聚焦
多层镜片结构(含非球面镜)校正像差,将入射光线聚焦至传感器表面。镀膜技术可减少反射损失,提升透光率至98%以上。
滤光处理
采用拜耳阵列滤光片(RGB或RGB-IR),每个像素仅允许特定波长通过,实现色彩分离。红外监控摄像头通过IR-CUT机械切换日夜模式。
二、光电转换与信号处理
传感器工作
CMOS/CCD传感器:通过PN结光电效应将光子转化为电子,形成电位差。CMOS传感器逐行扫描读取电荷,集成ADC直接输出数字信号。
像素结构:微透镜提升聚光效率,14μm大像素尺寸可增强低光灵敏度。
ISP处理
图像信号处理器执行去马赛克、降噪(3DNR算法)、HDR合成等操作,原始数据经MIPI接口传输至主控芯片。
三、功能扩展技术
对焦系统
相位检测(PDAF)通过专用像素计算相位差,实现毫秒级对焦。
激光对焦适用于暗光环境,有效距离0.1-5米。
智能分析
AI芯片集成NPU,支持0.5TOPS算力实现人脸检测等边缘计算。多摄系统通过算法融合超广角/长焦数据提升画质。
四、传输与适配
工业级设计:IP66防护、-30℃~85℃宽温工作,DC-DC电源管理保障稳定性。
无线传输:编码压缩后通过WiFi/4G传输,受环境干扰需优化天线设计。
该技术链持续演进,如车载领域采用以太网传输替代传统LVDS,实现更低延迟。
👇点击以下名片,获取更多产品资料👇
欢迎咨询,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