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ops >正文

数据结构——图

一、概念

由顶点的非空有限集合 V(由 n>0 个顶点组成)与边的集合 EEE(顶点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结构。其形式化定义为 G=(V,E)。

  • 顶点(Vertex):图中的数据元素通常称为顶点,在下面的示意图中我们使用圆圈来表示顶点。
  • 边(Edge):图中两个数据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通常称为边,在下面的示意图中我们使用连接两个顶点之间的线段来表示边。边的形式化定义为:e = <u,v>,表示从 u 到 v 的一条边,其中 u 称为起始点,v 称为终止点

  • 子图(Sub Graph):对于图 G=(V,E) 与 G′=(V′,E′ ),如果存在 V′⊆V ,E′⊆E,则称图 G′G^{'}G′ 是图 G`的一个子图。在下面的示意图中我们给出了一个图 G及其一个子图 G′。特别的,根据定义,G也是其自身的子图。

二、图的分类

1. 无向图和有向图

按照边是否有方向,我们可以将图分为两种类型:「无向图」和「有向图」。

  • 无向图(Undirected Graph):如果图中的每条边都没有指向性,则称为无向图。例如朋友关系图、路线图都是无向图。
  • 有向图(Directed Graph):如果图中的每条边都具有指向性,则称为有向图。例如流程图是有向图。

在无向图中,每条边都是由两个顶点组成的无序对。例如下图左侧中的顶点 v1 和顶点 v2之间的边记为 (v1,v2) 或 (v2,v1)。

在有向图中,有向边也被称为弧,每条弧是由两个顶点组成的有序对,例如下图右侧中从顶点 v1 到顶点 v2 的弧,记为 ⟨v1,v2⟩,v1被称为弧尾,v2被称为弧头,如下图所示

如果无向图中有 n 个顶点,则无向图中最多有 n×(n−1)/2n 条边。而具有 n×(n−1)/2n 条边的无向图称为 「完全无向图(Completed Undirected Graph)」

如果有向图中有 n个顶点,则有向图中最多有 n×(n−1)n 条弧。而具有 n×(n−1)n 条弧的有向图称为 「完全有向图(Completed Directed Graph)」

如下图所示,左侧为包含 444 个顶点的完全无向图,右侧为包含 444 个顶点的完全有向图

下面介绍一下无向图和有向图中一个重要概念 「顶点的度」

  • 顶点的度:与该顶点 vi相关联的边的条数,记为 TD(vi)。

例如上图左侧的完全无向图中,顶点 v3 的度为 3。

而对于有向图,我们可以将顶点的度分为 「顶点的出度」「顶点的入度」

  • 顶点的出度:以该顶点 vi为出发点的边的条数,记为 OD(vi)。
  • 顶点的入度:以该顶点 vi为终止点的边的条数,记为 ID(vi)。
  • 有向图中某顶点的度 = 该顶点的出度 + 该顶点的入度,即 TD(vi)=OD(vi)+ID(vi)

例如上图右侧的完全有向图中,顶点 v3 的出度为 3,入度为 3,顶点 v3 的度为 3+3=6

2. 环形图和无环图

3. 带权图

时,图不仅需要表示顶点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还需要表示这一关系的具体细节。这时候我们需要在边上带一些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被称为 。在具体应用中,权值可以具有某种具体意义,比如权值可以代表距离、时间以及价格等不同属性。

  • 带权图:如果图的每条边都被赋以⼀个权值,这种图称为带权图。
  • 网络:带权的连通⽆向图称为⽹络。

在下面的示意图中,我们给出了一个带权图的例子。

三、图的存储结构

图的结构比较复杂,我们需要表示顶点和边。一个图可能有任意多个(有限个)顶点,而且任何两个顶点之间都可能存在边。我们在实现图的存储时,重点需要关注边与顶点之间的关联关系,这是图的存储的关键。

图的存储可以通过「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来实现。其中顺序存储结构包括邻接矩阵和边集数组。链式存储结构包括邻接表、链式前向星、十字链表和邻接多重表。

1. 邻接矩阵

1.1. 概念

使用一个二维数组adjmatrix来存储顶点之间的邻接关系。

对于无权图来说,如果adjmatrix[i][j]为1,则说明顶点 vi到 vj存在边,如果adjmatrix[i][j]为0,则说明顶点 vi到 vj不存在边adjmatrix[i][j]为 w 并且 w≠∞则说明顶点 vi到 vj的权值为 w。如果adjmatrix[i][j] 为 ∞,则说明顶点 vi 到 vj不存在边。

对于带权图来说

  • 优点:实现简单,并且可以直接查询顶点 vi 与 vj之间是否有边存在,还可以直接查询边的权值。
  • 缺点:初始化效率和遍历效率较低,空间开销大,空间利用率低,并且不能存储重复边,也不便于增删节点。如果当顶点数目过大(比如当 n>10^5)时,使用邻接矩阵建立一个 n*n的二维数组不太现实
1.2. 代码实现
class Graph {// 构造函数,初始化图的顶点个数constructor(verCount) {this.verCount = verCount;// 使用二维数组表示邻接矩阵this.adjMatrix = new Array(verCount).fill(null).map(() => new Array(verCount).fill(null));}// 添加边addEdge(vi, vj, val) {if (!this.isValid(vi) || !this.isValid(vj)) {// 抛出错误,指示顶点无效throw new Error(`${vi} 或 ${vj} 不是有效的顶点。`);}// 在邻接矩阵中设置边的权值this.adjMatrix[vi][vj] = val;}// 获取边的权值getEdge(vi, vj) {if (!this.isValid(vi) || !this.isValid(vj)) {// 抛出错误,指示顶点无效throw new Error(`${vi} 或 ${vj} 不是有效的顶点。`);}// 返回邻接矩阵中的边权值return this.adjMatrix[vi][vj];}// 打印图的边printGraph() {for (let vi = 0; vi < this.verCount; vi++) {for (let vj = 0; vj < this.verCount; vj++) {const val = this.getEdge(vi, vj);if (val !== null && val !== undefined) {// 打印边的信息console.log(`${vi} - ${vj} : ${val}`);}}}}// 判断顶点是否有效isValid(v) {// 判断顶点是否在有效范围内return 0 <= v && v < this.verCount;}
}// 示例用法
const graph = new Graph(5);
const edges = [[1, 2, 5], [2, 1, 5], [1, 3, 30], [3, 1, 30], [2, 3, 14], [3, 2, 14], [2, 4, 26], [4, 2, 26]];// 添加边到图中
edges.forEach(([vi, vj, val]) => {graph.addEdge(vi, vj, val);
});try {// 尝试获取边的权值和打印图的边console.log(graph.getEdge(3, 4));graph.printGraph();
} catch (error) {// 捕获并打印错误信息console.error(error.message);
}

2. 边集数组

2.1. 概念

使用一个数组来存储存储顶点之间的邻接关系。数组中每个元素都包含一条边的起点 vi、终点 vj和边的权值 val(如果是带权图)

2.2. 代码实现
class EdgeNode {// 边信息类constructor(vi, vj, val) {this.vi = vi;  // 边的起点this.vj = vj;  // 边的终点this.val = val;  // 边的权值}
}class Graph {// 基本图类,采用边集数组表示constructor() {this.edges = [];  // 边数组}// 图的创建操作,edges 为边信息createGraph(edges = []) {edges.forEach(([vi, vj, val]) => {this.add_edge(vi, vj, val);});}// 向图的边数组中添加边:vi - vj,权值为 valadd_edge(vi, vj, val) {const edge = new EdgeNode(vi, vj, val);  // 创建边节点this.edges.push(edge);  // 将边节点添加到边数组中}// 获取 vi - vj 边的权值get_edge(vi, vj) {for (const edge of this.edges) {if (vi === edge.vi && vj === edge.vj) {return edge.val;}}return null;}// 根据边数组打印图printGraph() {this.edges.forEach(edge => {console.log(`${edge.vi} - ${edge.vj} : ${edge.val}`);});}
}// 示例用法
const graph = new Graph();
const edges = [[1, 2, 5], [1, 5, 6], [2, 4, 7], [4, 3, 9], [3, 1, 2], [5, 6, 8], [6, 4, 3]];// 添加边到图中
graph.createGraph(edges);// 获取边的权值和打印图的边
console.log(graph.get_edge(3, 4));
graph.printGraph();

3. 邻接表

3.1. 概念

使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相结合的存储结构来存储图的顶点和边。其数据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是数组,主要用来存放顶点的数据信息,另一个部分是链表,用来存放边信息。

在邻接表的存储方法中,对于对图中每个顶点 viv_ivi 建立一个线性链表,把所有邻接于 viv_ivi 的顶点链接到单链表上。这样对于具有 n 个顶点的图而言,其邻接表结构由 n 个线性链表组成。

然后我们在每个顶点前边设置一个表头节点,称之为「顶点节点」。每个顶点节点由「顶点域」和「指针域」组成。其中顶点域用于存放某个顶点的数据信息,指针域用于指出该顶点第 1 条边所对应的链节点。

为了方便随机访问任意顶点的链表,通常我们会使用一组顺序存储结构(数组)存储所有「顶点节点」部分,顺序存储结构(数组)的下标表示该顶点在图中的位置。

3.2. 代码实现
// 边信息类
class EdgeNode {// 构造函数,初始化边的终点、权值和下一条边constructor(vj, val) {this.vj = vj;    // 边的终点this.val = val;  // 边的权值this.next = null; // 下一条边}
}// 顶点信息类
class VertexNode {// 构造函数,初始化边的起点和下一个邻接点constructor(vi) {this.vi = vi;    // 边的起点this.head = null; // 下一个邻接点}
}// 图类,采用邻接表表示
class Graph {// 构造函数,初始化图的顶点个数和顶点数组constructor(verCount) {this.verCount = verCount;this.vertices = [];for (let vi = 0; vi < verCount; vi++) {const vertex = new VertexNode(vi);this.vertices.push(vertex);}}// 判断顶点 v 是否有效isValid(v) {return 0 <= v && v < this.verCount;}// 图的创建操作,edges 为边信息createGraph(edges = []) {edges.forEach(([vi, vj, val]) => {this.addEdge(vi, vj, val);});}// 向图的邻接表中添加边:vi - vj,权值为 valaddEdge(vi, vj, val) {if (!this.isValid(vi) || !this.isValid(vj)) {throw new Error(`${vi} 或 ${vj} 不是有效的顶点。`);}const vertex = this.vertices[vi];const edge = new EdgeNode(vj, val);edge.next = vertex.head;vertex.head = edge;}// 获取 vi - vj 边的权值getEdge(vi, vj) {if (!this.isValid(vi) || !this.isValid(vj)) {throw new Error(`${vi} 或 ${vj} 不是有效的顶点。`);}const vertex = this.vertices[vi];let curEdge = vertex.head;while (curEdge) {if (curEdge.vj === vj) {return curEdge.val;}curEdge = curEdge.next;}return null;}// 根据邻接表打印图的边printGraph() {for (const vertex of this.vertices) {let curEdge = vertex.head;while (curEdge) {console.log(`${vertex.vi} - ${curEdge.vj} : ${curEdge.val}`);curEdge = curEdge.next;}}}
}// 示例用法
const graph = new Graph(7);
const edges = [[1, 2, 5], [1, 5, 6], [2, 4, 7], [4, 3, 9], [3, 1, 2], [5, 6, 8], [6, 4, 3]];// 添加边到图中
graph.createGraph(edges);// 获取边的权值和打印图的边
console.log(graph.getEdge(3, 4));
graph.printGraph();

四、图论问题应用

图论和图论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扮演这很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对很多问题都有效的一种简单而系统的建模方式。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图论问题,然后使用图论的景点算法加以解决。例如:

  • 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布线。
  • 互联网和路由移动电话网的路由设计。
  • 工程项目的计划安排问题。

常见的图论问题应用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图的遍历问题图的连通性问题图的生成树问题图的最短路径问题图的网络流问题二分图问题 等等

http://www.xdnf.cn/news/9977.html

相关文章:

  • 大语言模型 24 - MCP 自动操作 提高模型上下文能力 Cursor + Sequential Thinking Server Memory
  • 云游戏混合架构
  • 【机械视觉】Halcon—【六、交集并集差集和仿射变换】
  • AI Agent开发入门笔记(1)
  • C++ 实现 std::move_only_function
  • DeepSeek R1 模型小版本升级,DeepSeek-R1-0528都更新了哪些新特性?
  • UniDream AI绘画——让想象力,无界绽放
  • 可定制化货代管理系统,适应不同业务模式需求!
  • 智能改变一切:当技术革命遇见人类文明
  • OpenCV---pointPolygonTest
  • 【实例】事业单位学习平台自动化操作
  • 【Web应用】若依框架:基础篇12 项目结构
  • DeepSeek 赋能文化遗产数字化修复:AI 重构千年文明密码
  • 如何从ISO镜像直接制作Docker容器基础镜像
  • 明场检测与暗场检测的原理
  • Excel 中的SUMIFS用法(基础版),重复项求和
  • 基于SpringBoot的商家销售管理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 第二章 2.1 数据存储安全风险之数据存储风险点
  • Java类和对象详解
  • RS232转Profinet网关在检漏仪与西门子PLC里的应用
  • 前端流式接收数据讲解
  • 万兴PDF手机版
  • audit日志轮训保留180天的日志,按天保存
  • C++17原生测试编程实践:现代特性与分支覆盖指南
  • 大疆上云API+流媒体服务器部署实现直播功能
  • 基于粒子滤波的PSK信号解调实现
  • new和delete的理解
  • ESP8266远程控制:实现网络通信与设备控制
  • 编程之巅:语言的较量
  • for(auto a:b)和for(auto a:b)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