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ops >正文

罗氏线圈抗干扰特性测试方法研究

一、干扰源作用机制分析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罗氏线圈在电力系统电流测量中,要求被测导体垂直穿过线圈中心通孔。但在实际多导体系统中(如三相输电线路),邻近相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会通过空间耦合方式侵入测量回路,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电流传感的准确性。因此,建立科学的抗干扰评价体系对提升测量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试方法设计与实施
本实验采用对比分析法构建测试体系,具体实施流程包括:

  1. 基准状态测试:在无干扰环境下,建立输入电流I1与输出电压Vout的基准对应关系,记录系统传输系数K=ΔVout/ΔI1
  2. 干扰状态测试:保持I1恒定时,在距线圈中心轴径向距离d≥3R(R为线圈半径)处引入干扰电流I2,观测输出电压的偏移量ΔV'

三、实验环境优化方案
鉴于实验室条件限制,本测试采取三项关键技术改进:

  1. 信号增强策略:在不改变线圈绕组参数前提下,将积分电路反馈电阻R7从基准值50Ω提升至100Ω,使系统增益提升60%
  2. 误差补偿机制:引入数字滤波算法消除增益提升带来的直流偏移,零点漂移控制在±2mV以内
  3. 干扰模拟方案:采用亥姆霍兹线圈构建等效干扰场,通过电流密度等效原则实现小电流(20A)模拟实际大电流(200A)干扰环境

四、关键技术参数分析
提高增益虽增强信号分辨率,但带来两方面影响:

  1. 信噪比变化:有用信号功率提升6dB的同时,热噪声分量增加约40%
  2. 线性度偏移:在100A量程段,系统非线性误差从0.2%增至0.35%
    实验数据表明,当干扰电流达到被测电流的120%时,系统输出偏差仍能控制在1.5%FS范围内,满足IEC 61869-10标准要求。

该改进方案在保证测试精度的同时,创新性地解决了实验室大电流模拟难题,为电子式电流传感器的抗干扰性能评估提供了可复用的实验方法。后续研究将着重于多频段复合干扰场的建模与补偿算法优化。

http://www.xdnf.cn/news/4526.html

相关文章:

  • 卷积神经网络基础(七)
  • 使用Java NIO 实现一个socket通信框架
  • MSTP 实验拓扑配置
  • 生产管理是啥?生产计划该怎么做?
  • 黄金分割法(0.618 法)
  • 机器学习实战:6种数据集划分方法详解与代码实现
  • 微粉助手 1.1.0 | 专为社交电商用户设计的一站式营销工具,集成了群发消息、智能加好友、清理僵尸粉等功能
  • FBRT-YOLO:面向实时航空图像检测的更快更好的YOLO变体解析
  • AcWing 递归实现组合型枚举
  • 性能比拼: Redis Streams vs Pub/Sub
  • 电池全自动生产线:驱动新能源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 华为安全认证好还是数通认证好?
  • Excel表格批量合并工具推荐
  • 每日算法-250507
  • Manus AI突破多语言手写识别的技术壁垒研究报告
  • SpringBoot学习笔记(1)
  • 【信奥数学基础】最小公倍数与不等式证明
  • Docker 容器化部署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
  • 【数据结构】单链表
  • Qt开发经验 --- 避坑指南(6)
  • Android接入国标平台:工业现场级的GB28181移动端接入实践
  • ps信息显示不全
  • 【纯小白博客搭建】Hugo+Github博客部署及主题(stack)美化等界面优化记录
  • 基于STM32、HAL库的ZMOD4410AI1R 气体传感器驱动程序设计
  • qwen2.5vl
  • 考研数据结构之树形查找: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与红黑树(包含真题解析)
  • 使用 Couchbase Analytics Service 的典型步骤
  • 【面板数据】公开整理-各省刑事案件统计数据集(2011-2023年)
  • Java01-初识Java
  • C 语言 第六章 结构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