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之心》——鱼小妖的觉醒
《数据之心》——鱼小妖的觉醒
六、墨鳞
我站在天算中枢的玻璃长廊里,脚下是整片中国大地的光流图。北京如星河,上海似熔金,而西南群山之间,一点微弱的蓝光,像萤火般闪烁。
——那是墨鳞村。
我总在深夜回来。不是为了工作,是为了看它还在不在。
“信号强度:32%。偶尔波动。”系统提示。
我闭上眼。十岁那年的雨声又回来了。
父亲倒在门槛上,雨水顺着屋檐砸在铁皮桶里,一声,一声,像倒计时。
母亲的收音机在角落沙沙响,播着天气预报:“今晚有暴雨,山区注意滑坡……”
可那声音断断续续,像被什么咬碎了。
“要是信息能像水一样自然流淌……”
我睁开眼。
如今,它真的在流淌了。可我仍怕。
怕哪一天,山洪再起,光缆再断,
怕又有一个孩子,只能抱着收音机,听不完整一句话。
所以,我必须站在这里。
不是为了荣耀,不是为了头衔。
是为了让那微弱的信号,永不熄灭。
七、破茧
我曾以为,考上天枢学院,就能改变一切。
可第一次远程答辩,我的画面卡在“加载中……”,导师说:“鱼同学,我们听不到你。”
我坐在出租屋的床边,窗外是城市的霓虹,屋里只有我一个人的呼吸。
平板上的进度条,停在98%。
“为什么差这2%?” 我盯着它,指甲掐进掌心。
2%的距离,像一道天堑。
城里的孩子一键上传,而我,拼尽全力,还是被丢下。
那天,我拆了那台平板,一行行读它的Wi-Fi模块代码。
我用铝锅、铜线、旧路由器,做了人生第一个信号放大器。
当“连接成功”亮起时,我哭了。
原来,技术不是冰冷的工具。
它是弱者的盾,是无声者的嘴。
是我,向世界呐喊的方式。
八、师承
老周教我第一课时,没讲代码,只讲了一个字:“听。”
“听什么?”我问。
他指了指服务器阵列:“听它的心跳。RabbitMQ不是机器,是守门人。它累了,会喘;受伤了,会咳。”
我不懂。直到那天,日志里跳出ACCESS_REFUSED。
我盯着那行红字,忽然想起老周说过:“权限不是锁,是信任。你得让它认识你。”
我输入:
sudo rabbitmqctl add_user optimizerepair som3150
“optimizerepair”——优化修复。
这不是用户名。
这是我对它的承诺:我来,不是为了控制你,而是为了修复你,优化你,让你更好。
当蓝光重新流淌,我听见了。
那不是服务器的嗡鸣。
是心跳。
像父亲当年翻山时的脚步,沉重,却坚定。
九、双钥
爬虫“影”连不上了。
ortrherepr……我念着这个用户名。
它不是随便起的。
是“repair”的变位,“the repair”的倒写。
老周的习惯——把真相藏在代码的缝隙里。
他早就料到这一天:
有人会重启生产者,
但只有另一个密钥,才能唤醒消费者。
双生之钥,缺一不可。
我输入:
sudo rabbitmqctl add_user ortrherepr cdgeeefental111329
密码cdgeeefental111329……
我忽然笑了。
“cdg”是“Chengdu Gateway”的缩写,
“eefental”是“efficient eternal”的变音,
“111329”……是老周的生日。
他在用密码写诗。
一首关于永恒效率的诗,
一首关于数据不朽的诗。
我闭上眼,仿佛看见他坐在老终端前,笑着对我说:
“小妖,系统不怕老,怕的是没人记得它为什么而生。”
十、心跳
爬虫重启了。
消息数从3,降到2,1,0。
每减一,我的心就松一分。
“它活了。”
不是我修的。
是它自己想活。
像墨鳞鱼,哪怕溪流干涸,它还在动鳃。
像父亲,哪怕山路崩塌,他还在走。
我指尖轻触胸口的神经接口。
它不是机器。
是我与数据世界的契约。
每一次连接,都是呼吸;
每一次传输,都是心跳。
我轻声说:
“我听见你了。”
“这一次,换我来守护你。”
尾声
我回了那条消息:“不是我造的。是我们,一起修好的。”
“我们”——
是父亲在雨中跋涉的脚步,
是老周在终端前的低语,
是墨鳞村孩子第一次流畅下载的笑声,
是这条永不干涸的数据之河。
我望向星空。
一条黑鲤跃出云海,逆流而上,游向银河深处。
我在心里说:
“爸爸,这次,我让信息,真的流淌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