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国家终于要给城市"升级系统"了!未来城市不再拼命盖新楼,而是让现有城区更安全、舒适、智能,且每个城市都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发展路径
2025年7月北京“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领导人聚在一起,讨论“怎么把中国城市搞得更好”。这是10年后又一次开这种会,国家现在特别重视城市问题,因为城市已经是中国发展的“主战场”了。
-
城市问题成了大麻烦:现在中国65%的人住在城市(超过一大半!),但城市管理没跟上——比如房子卖不动、堵车严重、环境差等问题一堆。
-
要换新思路:以前城市光顾着“摊大饼”(盖新楼、扩地盘),现在得转向“精耕细作”(提升质量、让生活更舒服)。会议定了7个大目标和5个转变方向。
-
城市vs农村会议:一个“灵活应变”,一个“稳扎稳打”
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的核心区别:
- 城市会议:不是每年开,只在“关键时候”开(比如2015年讨论怎么规划城市,2025年讨论怎么升级城市)。重点在“战略应变”——针对新问题(如房子卖不动、城市太拥挤)快速出招。
- 农村会议:每年固定开,像“年终总结”一样稳(主要管农业、农民收入、粮食安全)。重点在“保基本”——确保农村不拖后腿。
- 为啥这么比?:国家想“城乡两手抓”,城市负责“带头创新”,农村负责“稳住根基”,合起来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双引擎”。
会议定了新目标?
核心是让城市“现代化、人性化”,具体分7个方向:
- 优化城市体系:让大城市和小城市分工合作,别都挤在一块儿。
- 建设创新城市:多搞科技和产业升级,别光靠盖楼赚钱。
- 宜居城市:解决住房、交通、上学难,让生活更方便。
- 美丽城市:搞绿化、减污染,环境要漂亮。
- 韧性城市:防地震、防洪涝,城市要扛得住灾害。
- 文明城市:提升市民素质,少些乱丢垃圾、排队插队。
- 智慧城市:用数字技术(比如AI、大数据)管理城市,少些“拍脑袋”决策。
“5个转变”是啥?
这是未来城市工作的总原则:
- 理念转变:别光看GDP,多想想“人需要啥”(比如多建公园、少盖空置办公楼)。
- 方式转变:别粗放扩张,要“精细管理”(比如旧小区改造代替拆新建)。
- 动能转变:发挥每个城市的特色(比如旅游城市搞文旅,工业城市搞制造)。
- 重心转变:政府多花钱在治理上(比如请更多社工、装智能监控)。
- 方法转变:各部门别“各干各的”,要协同(比如建地铁时顺便修水管)。
这对普通人有啥影响?
- 短期:可能会看到更多旧小区改造、地铁延伸、公园扩建——生活更便利。
- 长期:城市问题(如高房价、堵车)有望缓解,国家用“城乡双会”机制确保政策不跑偏。
这场会是中国城市发展的“转折点”,从“狂飙突进”转向“精雕细琢”,目标是让老百姓住得更舒心、活得更安心。
国家将城市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载体。当前我国65%人口生活在城市,但治理滞后、房地产风险、空间低效等问题突出,会议因此提出城市发展从 "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 ,首次明确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总目标,涵盖创新、宜居、美丽、韧性等七大方向,并要求落实 "五个转变" 路径(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等)。相较每年制度化的农村工作会议(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城市会议更侧重 "战略应变" ,通过城乡双轨联动构建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