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软盘里的90年代
东京云巢数据中心的冷却塔像钢铁巨怪般吞吐着白雾。苏夜戴着防静电手套,将软盘插入特制的USB转接器。老式软盘转动的咔嗒声中,林渊闻到一股陈年电子元件的焦糊味——那是祖父工作间的味道。
「这是MS-DOS 6.22格式。」苏夜的指尖在键盘上飞舞,终端窗口跳出绿色的目录树,「根目录下只有两个文件: NW.BAT 和 README.TXT 。」
王大锤凑过来,嘴里的合成咖啡差点喷在屏幕上:「NW?难道是...」
README.TXT 的内容只有两行,字体是过时的「四通利方」:
女娲补天计划 v0.1
——献给关中村永不熄灭的灯泡
林渊点击 NW.BAT ,显示器突然全屏播放一段黑白录像。画面里是90年代的关中村电子市场,穿皮夹克的程序员们蹲在地上倒卖5寸软盘,背景音里混杂着「GreatWall机要不要」的吆喝和BP机的滴滴声。
镜头突然晃动,对准一个戴圆框眼镜的年轻人——正是二十年前的祖父。他压低声音说:「老鬼说,咱们写的不是代码,是牢笼。可你看这些人,」他指向熙攘的人群,「他们连牢笼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画面切换到一间昏暗的办公室,墙上贴着《大众软件》海报和「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标语。祖父和另一个穿黑风衣的男人并排坐在386电脑前,后者的侧脸让林渊心脏猛地一跳——监控里的「幽灵」!
「这是...老鬼?」苏夜指着屏幕。
老鬼叼着烟,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出一行FoxBase代码:「鸿生,你想过没有,要是把社会比作一个程序,bug最多的模块是什么?」
祖父往烟灰缸里按灭烟头:「人性。所以我们需要『女娲补天计划』,用代码模拟人性漏洞,提前修补。」
录像突然雪花纷飞,最后一帧是老鬼在键盘上比出「V」字手势,腕间戴着一块老式上海牌手表。
「等等。」王大锤暂停画面,放大老鬼的手腕,「这个手表...我在开源社区见过类似的图案。」他打开GitHub,搜索「老鬼」的账号,最新commit停留在1999年12月31日:
commit 404d3e2 Author: 老鬼 <ghost@zhongguancun.net> Date: 1999-12-31 23:59:59 message: 去他妈的代码即牢笼,老子要当越狱者
附件是一张黑白照片,正是录像里的办公室,墙上用红笔写着硕大的「DEUS EX MACHINA」。
林渊的手机突然震动,收到一条匿名短信:八王旗旧货市场,1999年的钟摆。
暴雨中的旧货市场散发着霉变的电子元件气息。在堆满CRT显示器的角落,他们找到一个锈迹斑斑的座钟——上海牌,与老鬼腕间的同款。钟摆里藏着一张纸条,祖父的字迹力透纸背:
阿渊:如果看到这个,说明我已经去了该去的地方。老鬼不是自杀,是被「他们」逼死的。检查主板电池,密码是她的生日
「她」是谁?林渊攥紧纸条,想起祖父书房里从未摘下的褪色日历——1995年4月1日,那个被标红的日期。
苏夜突然指着座钟底座:「看这个接口,像是老式调制解调器。」她掏出随身携带的树莓派,尝试连接。三秒后,电脑弹出一个拨号界面,号码是一串熟悉的数字:19991231。
拨号声响起的瞬间,整个市场的灯光开始明暗闪烁,仿佛在模拟某种古老的通信协议。王大锤的键盘自动输入一串指令,打印机吐出一张热敏纸,上面是乱码中夹杂的中文:
重启...漏洞...内核...404
林渊的后颈剧烈刺痛,视线模糊中,他仿佛看见祖父站在旧货市场门口,朝他举起一张软盘,嘴型在说:不要相信数字。
当他冲过去时,只有雨水打在卷帘门上的哗啦声。苏夜捡起地上掉落的东西——是一枚老式主板电池,正极刻着「0401」,负极刻着「1965」。
「这是...」苏夜突然明白,「祖母的生日?可祖父的结婚照上...」
林渊摇头,他从未见过祖母的照片,祖父总是说她在很远的地方。他掏出手机,搜索「1965年4月1日」,第一条结果让他瞳孔骤缩:科研院计算所女程序员沈薇,1965年4月1日出生,1995年4月1日因实验室事故去世。
王大锤的声音带着颤抖:「我查到了『女娲补天计划』的下落。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所有相关资料都被封存进...」
「硅谷大厦的地下三层。」林渊握紧主板电池,想起大厦里那个禁止进入的区域,门口挂着「技术遗产部」的生锈铜牌。
暴雨中,三人对视一眼。远处的云巢数据中心突然亮起诡异的红光,像是某种远古巨兽被惊醒的眼睛。而在他们脚下,老鬼的座钟滴答作响,指针停在1999年12月31日23点59分——那个互联网黄金时代的尾声,也是一切秘密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