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哈希表原理与双散列实战指南

🌟 Hash 表入门详解:原理 + 开放定址 + 双散列(含 C++ 示例)

哈希表(Hash Table)是一种支持快速插入、删除、查找的高效数据结构,几乎所有编程语言都内置了它的变体(如 C++ 的 unordered_map、Java 的 HashMap)。
本文将通过直观类比 + C++ 示例代码,带你从 0 理解哈希表,特别是 开放定址法与双散列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一、哈希表的基本思想:映射存储

📦 类比:图书馆中找书

假设你在图书馆找书:

  • 正常做法:挨本翻,效率极低;
  • 聪明做法:根据书的编号 → 找到固定书架位置

哈希表也是这样:

把“键值”通过某种规则变成数组下标 —— 哈希函数(Hash Function),然后把值存在这个位置上。


📐 二、哈希函数:让钥匙变成下标

最常用的哈希函数之一是:

h(k) = k % m
  • k: 关键字(如学号、身份证号等)
  • m: 哈希表大小(通常为质数)
  • %: 取余操作,相当于“将所有键值均匀撒到 0~m-1 中”。

示例:

k = 1234, m = 10
h(k) = 1234 % 10 = 4

👉 把编号 1234 的学生记录存到数组下标为 4 的位置。


💥 三、冲突了怎么办?(关键)

🎯 什么是冲突?

不同的 k,可能通过哈希函数算出的下标一样,称为哈希冲突(collision)

比如:

h(1234) = 4
h(5674) = 4   // 冲突了!

🔁 四、解决冲突:开放定址法(Open Addressing)

✨ 思路:

如果目标位置被占,就往后找空位。

📊 常见策略:

策略名探测方式示例(已知 h(k)=4)
线性探测i 次冲突后,检查 (h(k) + i) % m4, 5, 6, 7…
平方探测h(k) + i²4, 5, 8, 13…
🔥 双散列法h(k) + i × h2(k)4, 4+h2, 4+2×h2…

🚀 五、重点:双散列法(Double Hashing)

双散列是一种冲突更少、分布更好的方法,避免“堆积”效应。

📌 双散列公式:

Hi = (hash1(k) + i × hash2(k)) % m
  • hash1(k):主哈希函数,一般是 k % m
  • hash2(k):副哈希函数,常见是 c - (k % c),其中 c 是小于 m 的质数

这样可以跳跃式探测空位,不容易发生“线性堆积”。


✅ 六、完整 C++ 示例:双散列插入与查找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TABLE_SIZE = 11; // 哈希表大小
const int C = 7;           // 小于表长的质数,用于双散列class HashTable {
private:vector<int> table;vector<bool> occupied;int hash1(int key) {return key % TABLE_SIZE;}int hash2(int key) {return C - (key % C);}public:HashTable() : table(TABLE_SIZE, -1), occupied(TABLE_SIZE, false) {}// 插入元素void insert(int key) {int h1 = hash1(key);int h2 = hash2(key);for (int i = 0; i < TABLE_SIZE; i++) {int index = (h1 + i * h2) % TABLE_SIZE;if (!occupied[index]) {table[index] = key;occupied[index] = true;cout << "插入 " << key << " 到位置 " << index << endl;return;}}cout << "插入失败,表已满\n";}// 查找元素int search(int key) {int h1 = hash1(key);int h2 = hash2(key);for (int i = 0; i < TABLE_SIZE; i++) {int index = (h1 + i * h2) % TABLE_SIZE;if (!occupied[index]) return -1;if (table[index] == key) return index;}return -1;}// 打印哈希表void print() {for (int i = 0; i < TABLE_SIZE; i++) {cout << i << ": " << (occupied[i] ? to_string(table[i]) : "空") << endl;}}
};int main() {HashTable ht;// 插入一些元素ht.insert(10);ht.insert(21);ht.insert(32);ht.insert(43); // 冲突,尝试双散列探测ht.print();// 查找测试int key = 21;int idx = ht.search(key);if (idx != -1)cout << "找到 " << key << " 在位置 " << idx << endl;elsecout << "未找到 " << key << endl;return 0;
}

📊 七、性能分析简述

  • 装填因子 α = 已存元素个数 / 表长
  • α 越大,冲突越多,性能下降。
  • 双散列在开放定址中是性能最优的探测方式之一。
  • 在 α < 0.7 时,平均查找长度 ≈ 1~2 次探测。

🎁 八、小结 & 建议

内容
核心结构哈希表 = 数组 + 哈希函数
冲突解决开放定址法 + 双散列
实战技巧表长 m 选质数,hash2(k) 要与 m 互素
性能建议控制装填因子 < 0.7,避免频繁冲突

http://www.xdnf.cn/news/628633.html

相关文章:

  • 超时处理机制设计:从TICK到回调
  • 刷leetcode hot100返航版--贪心5/23
  • Python性能优化利器:__slots__的深度解析与避坑指南
  • 《2.1.4 C语言中的整数类型及类型转换|精讲篇》
  • 基于netmiko模块实现支持SSH or Telnet的多线程多厂商网络设备自动化巡检脚本
  • 测试总结(一)
  • 虚拟文件(VFS)
  • RK3588 DRM 介绍及调试记录
  • keycloak获取用户信息(go实现获取keycloak用户信息)
  • 打卡35天
  • IEC 60034-30-1标准解析:旋转电机能效分级与全球影响
  • 树形DP
  • HarmonyOS介绍
  • 【深度剖析】三一重工的数字化转型(下篇1)
  • Stream流的中间方法、终结方法与收集方法
  • 【日志软件】hoo wintail 的替代
  • Python——MySQL远程控制
  • [原创]X86C++反汇编01.IDA和提取签名
  • 1、初识YOLO:目标检测的闪电战
  • 地下综合管廊 3D 可视化平台
  • CSS定位详解:掌握布局的核心技术
  • C语言数据结构-链式栈
  • 为什么尺规无法三等分任意角?
  • Eclipse中设置Java程序运行时的JVM参数
  • 聊一聊手动测试与探索性测试的区别
  • 嵌入式培训之系统编程(四)进程
  • 试验台铁地板:颠覆传统的创新之举
  • 【RocketMQ 生产者和消费者】- 生产者启动源码 - MQClientInstance 定时任务(4)
  • ✨ PLSQL卡顿优化
  • 嵌入式开发之STM32学习笔记day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