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某县智慧水务系统新升级:能预判·会听话·秒响应的智能“水管家”上岗
项目背景
为提升县域范围内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号召,西北某县供排水公司联合我司建设了智慧水务综合管控平台,旨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重构传统供水管理模式,实现"从水源到用水户"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痛点问题
- 缺乏统一调度中心:没有相对独立且标准化的调度及信息化管理中心。
- 管网测点不足:无法感知管网状态、漏损、爆管事件无法及时发现和预防。
- 存在信息孤岛:水源地及水厂两个关键区域数据的未能整合,数据不能互通。
- 缺乏运营管理系统:缺少数字化仓储、物资管理及办公系统,影响运营效率。
项目概况
项目级别:本项目为西北地区县级智慧水务项目。
服务范围:覆盖全县6个镇和2个乡,服务人口约16万人。
供水工艺:该区以地表水与地下水为双取水水源,通过两座水厂进行多道净化工序处理,再由加压泵站实现全域输配。
测点部署:各类监测点约300+个,其中水厂监测点90+个、二供泵站监测点40+个、管网压力、流量水质监测点200+个。
系统建设
项目通过构建“物联感知+智慧连接+智能决策”的技术体系,建设了覆盖水源地、水厂、二供泵站、管网到用水户的全链条智慧水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全县水务全流程的实时监测与精准管理。
项目亮点
全业务系统深度整合,破除“数据孤岛”壁垒
该项目纵向整合了水源地、水厂、泵站及管网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横向打通了营收、巡检、仓储、OA办公、公众号助手等运营服务系统,构建了覆盖生产运营全场景的智慧水务综合管控平台,打破了信息孤岛,推动水务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建设管网漏损防控体系,AI驱动精准控漏
构建“DMA分区计量+ AI健康评估+压力流量差诊断”三维技术模型:
全域监测:通过 DMA 独立分区计量,夜间最小流量法识别异常区域。
智能预判:基于管道材质、使用年限、历史爆管数据等构建管网AI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管进行三级智能预警。
精准定位:压力 / 流量差值分析锁定漏点区域。
运营-服务全链条贯通,提升客户服务效能
通过构建多元化问题反馈机制(系统预警、居民投诉及意见反馈、巡检问题上报等),实现与工单联动,并根据工单需求实现配件的出库、调拨、车辆管理等与仓储和OA办公系统协同,缩短设备故障及居民投诉响应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
营收业务数字化闭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业务闭环:将抄表、计费、缴费、开票、对账全流程线上化,与税务系统无缝对接。
数据分析:提供商业费用统计、年度缴费趋势分析、实时营收看板、用水量时空分析、表册动态查询等功能,实现从微观用户缴费到宏观经营分析的核心指标可视化,助力水务企业降低漏损率并提升催缴效率。
便民入口:居民通过微信公众号可实现在线缴费(支持微信支付)、故障报修、意见反馈、缴费查询等功能,大大提高服务便捷性和服务满意度。
智慧水务新体验:语音掌控,动口不动手,效率加倍。
自然语言交互功能是本项目的一个创新体验,语音掌控只需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即可轻松完成多项操作。例如,操作人员可以语音查看某一界面或查询水量、水压等数据,系统能够迅速识别指令并准确调出对应的信息。这一功能不仅解放了双手,还使得操作过程更加流畅自然,特别适用于操作不便或遇紧急情况时进行系统操作,让水务管理变得更加高效、智能。
项目价值
本项目通过全面整合与优化水务管理流程,成功解决了该县水务管理面临的痛点问题。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水务管理的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为西部县域治水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