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可靠性测试【二】
包装可靠性测试
在包装可靠性测试中,综合多项测试全面评价包装可靠性可以从哪些几个方面入手:
01确定测试项目的相关性:
-
分析产品从生产地到目的地整个运输链可能经历的情况。例如,对于一个要运往国外的电子产品,它可能在陆运过程中经历多次装卸(对应跌落测试)、长时间的公路运输振动(振动测试),还可能在海运过程中遭遇高湿度环境(温湿度测试)以及在仓储期间承受一定的堆码压力(压力测试)。
-
根据运输方式(陆运、海运、空运)、运输距离、运输时长等因素确定每个测试项目在整体可靠性评价中的权重。比如长途海运的产品,温湿度测试和压力测试的权重可能需要相对提高。
-
对于易碎产品,如玻璃制品,跌落测试和冲击测试的结果可能更为关键,在综合评价时应给予较大权重。而对于电子设备,除了物理防护测试外,还需要重点关注温湿度对其性能的影响,所以温湿度测试结果在综合评价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
1.模拟完整运输场景
-
2.考虑产品特性
02数据整合分析:
-
为每个测试项目设定合格标准或性能指标范围。例如,在跌落测试中,规定产品在不同高度跌落后的损坏率不得超过一定比例;在振动测试中,确定产品在特定振动频率和时长下的性能衰减极限。
-
将各项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不同类型的数据(如跌落高度、振动频率、温湿度数值等)能够在同一评价体系下进行比较。
-
1.建立量化的评价体系
03考虑长期影响和累积效应:
-
1.多次循环测试
-
对于一些运输周期较长的产品,进行多次循环的测试项目组合。比如模拟多次装卸 - 运输振动 - 堆码压力的循环过程,观察包装和产品性能的变化趋势。
-
分析在多次循环测试后包装材料的老化、变形情况以及对产品保护的持续能力。如果在几次循环后包装出现明显破损或产品出现损坏迹象,即使单次测试结果较好,结果也可能存在问题。
-
-
2.潜在风险分析
-
考虑测试项目中未完全涵盖但可能存在风险的环节。例如,虽然进行了标准的跌落测试高度范围,但对于某些特殊形状的产品,可能在低于标准高度但特定角度的跌落时容易损坏,需要在综合评价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