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深入掌握MyBatis:连接池、动态SQL、多表查询与缓存

文章目录

  • 一、MyBatis连接池
    • 1.1 连接池的作用
      • 1.2 MyBatis连接池分类
  • 二、动态SQL
    • 2.1 if标签
    • 2.2 where标签
    • 2.3 foreach标签
    • 2.4 SQL片段复用
  • 三、多表查询
      • 3.1 多对一查询(一对一)
      • 3.2 一对多查询
  • 四、延迟加载
      • 4.1 立即加载 vs 延迟加载
      • 4.2 配置延迟加载
  • 五、MyBatis缓存
    • 5.1 一级缓存
    • 5.2 二级缓存
    • 5.3 一级缓存 vs 二级缓存:核心差异
    • 5.4 缓存使用陷阱与最佳实践**
  • 总结

一、MyBatis连接池

1.1 连接池的作用

  • 什么是连接池:存储数据库连接的容器,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连接。
  • 解决的问题:每次执行SQL都创建连接会浪费资源,连接池复用连接提升性能。

1.2 MyBatis连接池分类

类型描述
POOLED使用连接池(默认)
UNPOOLED不使用连接池(适合简单场景)
JNDI通过JNDI获取外部连接池

配置示例

<dataSource type="POOLED"><property name="driver" value="com.mysql.jdbc.Driver"/><property name="url" value="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property name="username" value="root"/>
</dataSource>

二、动态SQL

2.1 if标签

动态拼接查询条件,避免手动拼接SQL字符串。

<select id="findByWhere" resultType="User">SELECT * FROM user<where><if test="username != null">AND username LIKE #{username}</if><if test="sex != null">AND sex = #{sex}</if></where>
</select>

2.2 where标签

自动处理WHERE后的AND/OR冗余,替代WHERE 1=1

<where><if test="username != null">username LIKE #{username}</if>
</where>

2.3 foreach标签

遍历集合生成条件,支持INOR拼接。

<!-- IN (1,2,3) -->
<foreach collection="ids" item="i" open="id IN (" separator="," close=")">#{i}
</foreach><!-- OR id=1 -->
<foreach collection="ids" item="i" open="id=" separator=" OR id=">#{i}
</foreach>

2.4 SQL片段复用

提取公共SQL片段,减少重复代码。

<sql id="baseSelect">SELECT * FROM user</sql>
<select id="findAll"><include refid="baseSelect"/>
</select>

三、多表查询

3.1 多对一查询(一对一)

需求:查询账户信息并关联用户信息。

JavaBean

public class Account {private Integer id;private Double money;private User user; // 关联用户
}

XML配置

<resultMap id="accountMap" type="Account"><id property="id" column="id"/><association property="user" javaType="User"><result property="username" column="username"/></association>
</resultMap><select id="findAll" resultMap="accountMap">SELECT a.*, u.username FROM account a JOIN user u ON a.uid = u.id
</select>

3.2 一对多查询

需求:查询用户及其所有账户。

JavaBean

public class User {private List<Account> accounts; // 用户拥有多个账户
}

XML配置

<resultMap id="userMap" type="User"><collection property="accounts" ofType="Account"><result property="money" column="money"/></collection>
</resultMap><select id="findOneToMany" resultMap="userMap">SELECT u.*, a.money FROM user u LEFT JOIN account a ON u.id = a.uid
</select>

四、延迟加载

延迟加载,也叫懒加载,简单来说就是在真正需要数据的时候才去加载数据,而不是在一开始就把所有关联数据都加载出来。这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对象关系时,避免一次性加载大量无用数据。

4.1 立即加载 vs 延迟加载

  • 立即加载:查询主对象时,直接加载关联对象(默认)。
  • 延迟加载:按需加载关联对象,提升性能。

4.2 配置延迟加载

开启全局延迟加载

<settings><setting name="lazyLoadingEnabled" value="true"/><setting name="aggressiveLazyLoading" value="false"/>
</settings>

一对一延迟加载示例
假设有 UserAddress 两个实体,一个用户对应一个地址。在传统的查询方式中,可能会一次性将用户及其地址信息都查询出来。但在延迟加载模式下,查询用户时并不会立即查询地址信息。

然后在 User 的映射文件中配置:

<resultMap id="userMap" type="User"><id column="user_id" property="id"/><result column="username" property="username"/><association property="address" select="cn.tx.mapper.AddressMapper.findAddressByUserId" column="user_id" fetchType="lazy"/>
</resultMap>

这样,当查询用户时,只有在访问 user.getAddress() 时才会去查询地址信息。

多对一延迟加载示例
比如多个订单对应一个用户,在查询订单时,用户信息可以延迟加载。在 Order 的映射文件中配置:

<resultMap id="orderMap" type="Order"><id column="order_id" property="id"/><result column="order_no" property="orderNo"/><association property="user" select="cn.tx.mapper.UserMapper.findUserByOrderId" column="user_id" fetchType="lazy"/>
</resultMap>

当访问 order.getUser() 时才会加载用户信息。

一对多延迟加载示例
User 的映射文件中配置如下:

<resultMap id="userMap" type="User"><id column="user_id" property="id"/><result column="username" property="username"/><collection property="orders" select="cn.tx.mapper.OrderMapper.findOrdersByUserId" column="user_id" fetchType="lazy"/>
</resultMap>

只有在调用 user.getOrders() 时,才会执行查询订单的SQL语句。

多对多延迟加载示例
假设 UserRole 是多对多关系,需要通过中间表 user_role 来关联。

首先在 User 的映射文件中配置:

<resultMap id="userMap" type="User"><id column="user_id" property="id"/><result column="username" property="username"/><collection property="roles" select="cn.tx.mapper.RoleMapper.findRolesByUserId" column="user_id" fetchType="lazy"/>
</resultMap>

Role 的映射文件中也做类似配置:

<resultMap id="roleMap" type="Role"><id column="role_id" property="id"/><result column="role_name" property="roleName"/><collection property="users" select="cn.tx.mapper.UserMapper.findUsersByRoleId" column="role_id" fetchType="lazy"/>
</resultMap>

这样在查询用户或角色时,相关联的多对多关系数据只有在实际访问时才会加载。

五、MyBatis缓存

5.1 一级缓存

1. 定义与特性

  • 作用范围SqlSession 级别,默认开启。
  • 生命周期:与 SqlSession 绑定,Session 关闭或执行 commit()/rollback() 时清空。
  • 工作机制:同一个 Session 内多次执行 相同查询,优先从缓存读取。
SqlSession session = sql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
UserMapper mapper = session.getMapper(UserMapper.class);
User user1 = mapper.findById(1); // 第一次查询,从数据库获取数据并放入一级缓存
User user2 = mapper.findById(1); // 第二次查询,从一级缓存中获取数据

2. 缓存命中与失效

  • 命中条件:相同的 SQL + 相同的参数 + 相同的环境。
  • 失效场景
    • 执行 INSERT/UPDATE/DELETE 操作。
    • 手动调用 sqlSession.clearCache()
    • SqlSession 的查询不会共享缓存。

3. 实战注意点

  • 坑点:跨方法调用时,若使用不同 SqlSession,一级缓存不共享。
  • 适用场景:短生命周期操作(如单次请求内的重复查询)。

5.2 二级缓存

1. 定义与特性

  • 作用范围Mapper 级别(跨 SqlSession),需手动开启。
  • 生命周期:与应用进程绑定,重启或调用 clear() 时清空。
  • 存储结构:序列化后的数据(需实体类实现 Serializable)。

2. 缓存策略与配置

  • 开启步骤
    <!-- MyBatis 全局配置 -->
    <settings><setting name="cacheEnabled" value="true"/>
    </settings><!-- Mapper XML 中声明 -->
    <mapper namespace="..."><cache eviction="LRU" flushInterval="60000" size="512"/>
    </mapper>
    
  • 淘汰策略eviction):
    • LRU:最近最少使用(默认)。
    • FIFO:先进先出。
    • SOFT:软引用,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回收。

3. 工作流程

  1. 查询顺序:二级缓存 → 一级缓存 → 数据库。
  2. 数据提交SqlSession 关闭时,一级缓存数据同步到二级缓存。

5.3 一级缓存 vs 二级缓存:核心差异

维度一级缓存二级缓存
作用范围SqlSessionSqlSession(同一 Mapper)
默认状态开启需手动配置
存储位置内存(JVM 堆)可配置为磁盘或第三方缓存(如 Redis)
数据共享不共享多个 Session 共享
生命周期随 Session 销毁长期存在,需主动管理

5.4 缓存使用陷阱与最佳实践**

1. 常见问题

  • 脏读风险:跨服务节点时,二级缓存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
  • 序列化开销:二级缓存序列化影响性能,需权衡缓存粒度。
  • 缓存穿透:频繁查询不存在的数据,需设置空值缓存。

2. 优化建议

  • 合理配置:根据数据更新频率选择缓存策略(如 flushInterval)。
  • 第三方缓存:集成 Redis 或 Ehcache 实现分布式缓存。
  • 注解控制:使用 @CacheNamespace@CacheNamespaceRef 精细化管理。

总结

掌握这些核心技能,可以高效利用MyBatis构建健壮的数据库应用。实际开发中,需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策略,平衡性能与功能需求。

http://www.xdnf.cn/news/534241.html

相关文章:

  • springboot+mybatis或mybatisplus在进行%name%的前后模糊查询时如何放防止sql注入
  • 汇川MD810-20M4110GXXX变频器为什么要加GRJ9000S电源滤波器?
  • C# 深入理解类(属性)
  • python打卡day30
  • Navicat连接开启sm3认证的瀚高数据库
  • 网络请求和状态管理
  • SAP学习笔记 - 开发13 - CAP 之 添加数据库支持(Sqlite)
  • 《虚实共生:双向映射重塑具身智能决策逻辑》
  • 5.19 打卡
  • 存储系统02——Libevent事件循环
  • Interrupt 2025 大会回顾:关于LangChain 的 AI Agent会议内容总结
  • anythingLLM支持本地大模型嵌入知识库后进行api调用
  • Linux 系统异常触发后自动重启配置指南
  • 深入解析PyTorch中MultiheadAttention的参数key_padding_mask与attn_mask
  • 【AI时代】Java程序员大模型应用开发详细教程(上)
  • ALTER AGGREGATE使用场景
  • Pod 节点数量
  • 【Game】Powerful——Punch and Kick(12)
  • 阿里世界偏好模型:WorldPM-72B论文速读
  • LangChain框架核心技术:从链式工作流到结构化输出的全栈指南
  • Spring的后置处理器是干什么用的?扩展点又是什么?
  • 数据结构学习笔记—初识数据结构
  • 用Caffeine和自定义注解+AOP优雅实现本地防抖接口限流
  • 玉米籽粒发育
  • spring boot 注解 @bean
  • 打卡30天
  • 【IDEA】删除/替换文件中所有包含某个字符串的行
  • ROS2简介
  • 关于ECMAScript的相关知识点!
  • 适合学人工智能的专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