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正式出海,1688跨境寻源通接口接入,守卫的是国内工厂资源
在1688平台的跨境招商直播中,许多想要进入跨境市场的初学者商家纷纷提问:货通全球的入口在哪里?小白商家应该如何操作?商品为何上传失败?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1688平台在拓展海外市场的一次积极“进攻”。
但仔细研究过去的跨境电商形势,可以发现1688的出海战略更像是阿里巴巴的“守擂”之举,旨在既要稳固国内工厂和商家,又要捍卫其海外to B业务的版图。
一、跨境电商:箭在弦上
这并非1688首次引起广泛关注。凭借与各大品牌的代工厂合作以及多品类的高性价比产品,1688早已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种草热潮。许多消费者在豆瓣小组和B站博主的推荐下,自2023年四五月份起便纷纷在1688上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尽管1688以高性价比赢得了C端消费者的喜爱,其真正的主场却在B端市场。作为国内顶尖的内贸批发平台,1688以源头厂货为核心,稳居业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跨境电商蓬勃发展。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额达到6.6万亿元,同比增长9.4%,预计到2028年,全球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增长25%,达到21.3万亿元。面对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电商价格战的愈演愈烈,商家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开拓海外市场已成为必然选择。2022年9月上线的拼多多海外平台Temu堪称年度黑马,已成功登陆47个国家,APP下载量突破2亿次。Temu通过薄利多销策略以及全托管、买手审核制度,为工厂型卖家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在多个省份的优质产业带积极招募卖家,这无疑触动了1688的核心厂商资源,使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然而,1688在产业带中根基深厚。在中国192个A级以上的产业带中,已有174个入驻1688平台,年撮合成交额可达2万亿元,是淘宝、拼多多的小B商家以及小红书、抖音博主寻找货源的首选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1688在线成交规模突破8000亿元,其中跨境业务占比达到四分之一;1至11月,跨境注册买家数达到594万,同比增长超过76%,这表明1688在跨境业务上并非从零开始。此次平台升级,1688携手AI技术,推出寻源通API、海外直采、寻源换供三套解决方案。其中,寻源通API作为重点,接欧美、日本代采商后,日均订单分别增长69%和42%。未来,1688可能还会有更多战略举措,值得期待。
在商业策略的选择上,企业常常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重复造轮子,还是多条腿走路?作为电商行业的领军企业,阿里巴巴以其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在国内外零售与批发领域都占据了一席之地。尽管其旗下各业务平台在理论上应各有侧重,但实际运作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
在其国际商业板块,阿里巴巴的布局尤为引人注目。该板块可以细分为国际零售商业与全球批发商业,旗下拥有Lazada、速卖通、Trendyol和Alibaba.com(即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聚焦于东南亚市场的Lazada,即便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订单量的正向增长。而专注于土耳其市场的Trendyol,在2023财年更是实现了订单量同比增长约47%,以当地货币计算的GMV同比增长超110%的佳绩。速卖通则主要承担国际零售业务,被众多卖家誉为“国际版淘宝”。在2023财年,速卖通的业务覆盖了21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大量高性价比产品,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韩国,实现了该地区订单超30%的增长。国际站作为最早于1999年推出的平台,核心业务聚焦于国际批发。根据阿里巴巴2023财年报告,截至2023年3月31日,国际站在全球及中国范围内拥有超过22万名付费供应商会员,且该年度国际站的GMV增长了110%,订单量增长了47%,近三年支付买家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从业务范畴来看,1688与国际站存在较大的重合,两者均以服务B端客户为主,但1688过去主要专注于国内线上批发业务。这也使得许多商家在听闻1688拓展海外市场时,下意识认为国际站就是1688的海外版本。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688跨境与国际站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是相互矛盾冲突,还是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对接客户方面,1688跨境寻源通通过API接口运作,商家与海外买家之间没有直接的交流对接,所有业务均由代采商负责衔接。而国际站则能够直接面向海外买家,平台上的商家可以通过与国外买家的沟通与交流,直接积累客户资源,这更有利于老客户资源的沉淀与维护。
在货运物流环节,1688跨境模式下的商家只需负责国内端的物流运输,将商品发往代采商或服务商位于国内的货舱。一旦商品检查无问题,商家的货运任务便宣告完成,后续的国际端快递配送则由代采商或服务商负责处理。国际站的快递配送则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商家自行起草订单时,可采用自己的货代;另一种则是通过与国际物流服务商的合作来完成配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国际商业板块的布局并不是简单的“重复造轮子”,而是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和特点,采取了“多条腿走路”的策略。各平台在业务模式、服务对象和物流配送等方面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了阿里巴巴在国际市场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