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 《成为技术领导者》思考题(第八章)
文章目录
- 犯错、偷窃和结合
- 思考题
- 思路和示例框架
- 1. 你所犯过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与你所受教育的其他部分,如上课和读书的代价相比,这种学习的代价如何?
- 2. 领导能力或领导力的缺乏在你所犯的最大错误中起了什么作用?什么样的培训或经验能帮你提高你当时的领导能力?那会产生怎样的差别?
- 3. 你能列出你在上个月所使用的新想法的至少十种不同来源吗?你还能列出十种你现在不再使用的想法来源吗?
- 4. 你大多数想法的结局如何?它们是否已实现了?有多少因为缺乏激励而被淘汰了?有多少因为缺乏支持环境而流产了?
- 5. 你对于字面含义的反应如何?如“烧掉这栋楼”?
- 6. 研究头脑风暴法,并与本章对创新的理解对照
- 7. 下一次会议上结合两个想法,生成新想法,并赞扬提议者
- 8. 结合两个问题,生成解决方法(如超重+没时间锻炼)
犯错、偷窃和结合
提升创新的三大策略。
思考题
- 你所犯过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与你所受教育的其他部分,如上课和读书的代价相比,这种学习的代价如何?
- 领导能力或领导能力的匮乏在你所犯的最大错误中起了什么作用?什么样的培训或经验能帮你提高你当时所具有的领导能力?那会产生怎样的差别?
- 你能列出你在上个月所使用的新想法的至少十种不同来源吗?你还能列出十种你现在不再使用的想法来源吗?
- 你大多数想法的结局如何?它们是否已实现了?有多少因为缺乏激励而被淘汰了?有多少因为缺乏支持环境而流产了?
- 你对于字面含义的反应如何?例如,对于一些“荒谬”的建议,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有人在头脑风暴会议上建议你烧掉这栋楼?
- 头脑风暴是一群人用来提高创新能力而使用的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如果你从未听说过头脑风暴,那么找一本相关的书研究一下。头脑风暴的实践是如何围绕着本章中对创新力量从何而来所做的表述而展开的?
- 在下一次会议上时,选两个相关的想法,并把它们结合成一种新的想法,同时充分赞扬那些给出这些想法的人。看那些给出想法的人的反应如何?
- 列举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选出其中两个并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使它们能相互解决问题。例如,你可能超重了,但又没时间锻炼,你可以通过利用午餐时间进行长距离散步的方法来把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
思路和示例框架
1. 你所犯过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与你所受教育的其他部分,如上课和读书的代价相比,这种学习的代价如何?
思路:
这个问题让你反思“经验式学习”是否比“课堂学习”更有代价或更有成效。关注错误本身、教训的深度和后续影响。
示例框架:
### 我犯过的最大错误
在项目中忽视了团队沟通,导致任务重复、进度混乱。### 学到的东西
- 沟通要及时且透明
- 不要假设每个人都理解目标### 与正式教育比较
- 教训更深刻,情绪代价更大
- 一次错误比十节课更能让我记住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领导能力或领导力的缺乏在你所犯的最大错误中起了什么作用?什么样的培训或经验能帮你提高你当时的领导能力?那会产生怎样的差别?
思路:
从“领导力”的视角剖析上题中的错误。你缺失了哪些关键领导素质?是否是决策、沟通、情绪管理的问题?
示例框架:
### 领导力因素分析
- 我没有进行有效授权,结果事无巨细都自己决定,导致信息堵塞
- 没有激励他人主动发言,导致团队士气低落### 如果接受过这些训练/经验…
- 领导力工作坊:角色扮演学会“放手”
- 早一点担任小组长:能体会协调的重要性### 可能产生的差别
- 项目可以按时完成,团队关系更融洽
3. 你能列出你在上个月所使用的新想法的至少十种不同来源吗?你还能列出十种你现在不再使用的想法来源吗?
思路:
本题着重考察“认知来源的多样性”,你从哪里获得灵感?是否已经局限于某几个固定渠道?
示例框架:
### 上个月使用过的新想法来源(10个)
1. 书籍:《原则》by Ray Dalio
2. 播客:Tim Ferriss Show
3. 同事聊天
4. 社交媒体(LinkedIn)
5. 老板的建议
6. 看电影时获得灵感
7. 早上跑步时的冥想
8. 用户反馈
9. 失败项目复盘
10. 线上课程(Coursera)### 不再使用的想法来源(10个)
1. QQ空间文章
2. 某个微信公众号
3. 父母的传统观点
4. 初中语文课本的名人语录
5. 无营养的知乎热榜
6. 朋友圈的“心灵鸡汤”
7. 某部过时的管理书
8. 纸媒广告
9. 老旧PPT资料
10. 微信群随意转发的“建议”
4. 你大多数想法的结局如何?它们是否已实现了?有多少因为缺乏激励而被淘汰了?有多少因为缺乏支持环境而流产了?
思路:
审视你的“创意生命周期”——你的想法是死在愿景阶段,还是倒在执行阶段?阻力在哪里?
示例框架:
### 想法的结局统计
- 总共尝试过的创意:15个
- 实现完成的:3个
- 因动力不足被淘汰的:7个
- 因环境不支持被搁置的:5个### 反思
- 激励不足:执行中间无人鼓励、反馈机制缺失
- 环境障碍:缺乏资源、团队文化不支持冒险
5. 你对于字面含义的反应如何?如“烧掉这栋楼”?
思路:
检视自己是否能在面对荒谬建议时“跳出框架”看本质,而非被字面吓退。
示例框架:
### 对荒谬建议的反应
- 第一反应:抗拒 + 惊讶
- 进一步分析:或许“烧掉这栋楼”代表“从根重建”,是一种极端但有效的象征### 反思
- 我有时候过于理性,容易忽略象征背后的意图
- 下次可以先暂停判断,问“你说这个背后想表达什么?”
6. 研究头脑风暴法,并与本章对创新的理解对照
思路:
了解头脑风暴技术的原理,再与“创新来源于释放而非压抑”的理念进行对比。
示例框架:
### 头脑风暴法简要学习
- 原则:自由联想、不批评、鼓励荒谬、数量优先
- 工具:SCAMPER法、六顶思考帽、随机词刺激### 与本章观点对照
- 创新不是逻辑线性推导,而是从不设限开始
- 本章讲“允许自己错”,而头脑风暴正是创造这种安全环境
7. 下一次会议上结合两个想法,生成新想法,并赞扬提议者
思路:
这是实践题,鼓励你进行“想法融合式创新”并在情绪上正向激励同伴。
示例框架(会后记录):
### 会议记录片段
- A提议:用短视频宣传
- B提议:让客户代言→ 我结合两者提议:
“我们是否可以用客户拍的短视频做品牌故事?”### 我的回应
- 赞扬A的创意视觉感,B的用户导向思维
- 提出新方案并感谢两人启发### 反馈
两位被认可后更积极参与接下来的创意讨论
8. 结合两个问题,生成解决方法(如超重+没时间锻炼)
思路:
学习“复合问题解决法”,把两个彼此矛盾的问题,变成协同解决的一体两面。
示例框架:
### 问题列表
1. 工作压力大
2. 睡眠不足
3. 运动时间不足
4. 午饭太敷衍
5. 不想社交
6. 阅读时间少### 组合并解决
问题:没时间锻炼 + 不想社交
解决方案:组建一个固定的晨跑小圈子,既运动又减少社交焦虑(固定熟人)问题:压力大 + 阅读时间少
解决方案:下班后泡澡时间听有声书,一边放松一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