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项目|朱蓓薇院士团队谭明乾教授课题组在ACS Nano(IF=15.8)发表高水平文章!
近日,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食品交叉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朱蓓薇院士团队谭明乾教授课题组在学术期刊《ACS Nano》(Q1,IF=15.8,自然指数期刊)发表题为“Dual-targeted nanoparticles hitchhiking on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bacterial ghosts to alleviate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的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张秀敏为第一作者,宋玉昆讲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 32401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No. 32430083)的资助。
研究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作为代谢综合征相关慢性肝病的重要进展阶段,以显著的肝脏炎症反应和脂肪积累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临床尚缺乏安全有效的特异性口服治疗药物。虾青素(Astaxanthin, AXT)作为一种强效抗氧化剂,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表现出显著的抗炎和抗脂肪生成活性,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干预方面展现出重要潜力。然而,传统剂型的虾青素存在明显的口服稳定性差、肠道吸收率低和肝脏靶向性不足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其应用效果。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搭便车"策略的仿生递送系统:利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菌影"(LBGs)作为天然仿生载体,构建具有肝靶向和线粒体双靶向的虾青素递送体系(AXT@TWG@LBGs)。AXT@TWG@LBGs不仅能够有效克服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瓶颈,更能实现药物在肝脏病变部位的精准富集,从而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针对性干预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成果介绍
本研究基于鼠李糖乳杆菌"菌影"构建了一种具有口服适应性、肝-线粒体双靶向的虾青素仿生递送系统,通过创新的"搭便车"策略显著提升了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和肝脏靶向效率,实现了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多维度干预。AXT@TWG@LBGs通过增强肝脏抗氧化防御体系,抑制脂质异常蓄积,抑制炎症生成以及重建肝脏脂肪代谢稳态发挥干预作用。本研究建立了从仿生载体设计、靶向递送验证到干预机制研究的完整技术体系,不仅拓展了益生菌仿生载体在纳米递送领域的应用前景,也为开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代谢性疾病的靶向营养干预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图文鉴赏
图1.双靶向纳米粒子“搭便车”菌影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示意图
图2.AXT@TWG@LBGs载运体系的构建与表征
图3.AXT@TWG@LBG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营养干预效果图
图4.AXT@TWG@LBGs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