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IC ATE集成电路测试学习——开尔文连接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ATE在测试时的PMU测量原理。

驱动线路和感知线路

为了提升 PMU 驱动电压的精确度,常使用 4 条线路的结构:两条驱动线路传输电流另两条感知线路监测我们感兴趣的点(通常是DUT)的电压。这缘于欧姆定律, 任何线路都有电阻,当电流流经线路会在其两端产生压降,这样我们给到 DUT 端的电压往往小于我们在程序中设置的参数。

设置两根独立的(不输送电流)感知线路去检测 DUT 端的电压,反馈给电压源,电压源再将其与理想值进行比较,并作相应的补偿和修正,以消除电流流经线路产生的偏差。驱动线路和感知线路的连接点被称作“开尔文连接点”。

开尔文连接的原理

开尔文连接通过分开电流的施加(通过Force线)和电压的测量(通过Sense线)来减少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在进行低阻值测量时,即使是非常小的电阻也会在Force线上产生电压降,如果仅使用两条线(传统的两线连接方法)进行测量,那么这个电压降会被算入测量结果中,导致测量不准确。开尔文连接通过独立的Sense线直接在DUT上测量电压,从而避免了这种情况,因为Sense线几乎不通过电流,所以它们测量到的电压降几乎完全是DUT的内阻所致,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通过使用四条线路来实现,这四条线路分别是:

1. Force线(F+ 和 F-)
  • Force线用途:这两根线(一正一负)用于施加电流到被测设备(DUT)上。它们直接连接到DUT的两端,以确保可以在DUT上形成一个电流路径。
2. Sense线(S+ 和 S-)
  • Sense线用途:这两根线(一正一负)用于准确测量DUT两端的电压。它们也连接到DUT的两端,但与Force线不同的是,由于Sense线的阻抗特别大,所以Sense线几乎不通过电流,主要作用是检测实际电压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GNDAnalog Ground)这些引脚通常是模拟地线,用作电气测试中的参考点,确保信号的测量有一个共同的参考电位。
CHXX_FChannel Force“F”代表“Force”,即强制线。这些引脚用于将电压或电流强制施加到被测设备的相应管脚上。
CHXX_SChannel Sense“S”代表“Sense”,即感测线。这些引脚用于精确测量被测设备管脚上的实际电压,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CHXX_GChannel Guard“G”代表“Guard”,即对地补偿线。这些引脚的电位通常与AGND相同,但它们在物理上是隔离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由于寄生电容效应而对测量信号产生的干扰。
DGS_XDevice Ground Sense“DGS”可能代表“Device Ground Sense”或者类似的意思。这些引脚可能用于感测设备的地电位是否稳定,或者用于提供设备的地连接。
  1. Force线——大电流,所以压降
  • Force线:比如流100mA
  • 线阻抗:假如线阻抗是0.1Ω
  • 压降:0.1Ω × 0.1A = 10mV
    ➜ 电源板送1.81V,但芯片脚实际只拿到1.8V

所以,Force线有压降,必须补偿


  1. Sense线——微电流,所以无压降
  • Sense线:几乎零电流(一般是nA/pA级,因只接到运放高阻抗输入)
  • 线阻抗:同样是0.1Ω
  • 压降:0.1Ω × 0A = 0V
    ➜ 不管线有多长,压降几乎可以忽略

所以,Sense线真实测到的,就是芯片脚上的实际电压

线类型线阻抗 (Ω)电流 (A)压降 (V)
Force0.1 Ω0.1 A0.01 V (10mV)
Sense0.1 Ω0.000000001 A (1nA)0.1Ω × 1nA = 0.0000001V (0.1uV)

假如你要测一个电源,要求1.8V供电:

  • Force线刚开始送1.8V
  • Sense线一测,发现掉到了1.78V(因为线压降0.02V)
  • 电源内部马上自动把Force线提升到1.82V
  • 这样芯片VDD脚上Sense线真实测到就刚好1.8V
  • 所以芯片始终稳稳供1.8V。
http://www.xdnf.cn/news/382879.html

相关文章:

  • 最速下降法和梯度下降法的异同
  • python基础(十一)-逻辑运算符
  • nextjs 部署失败:cause: Error: unable to verify the first certificate
  • C语言加餐--一些关键字
  • 数字信号处理|| 离散系统的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 【Python训练营打卡】day21 @浙大疏锦行
  • 101alpha第九
  • 一、ArkTS语法学习
  • Qt 界面优化(QSS)
  • 【数据结构与算法】——图(二)
  • 《AI大模型应知应会100篇》第54篇:国产大模型API对比与使用指南
  • 【Redis】基础命令数据结构
  • Spring框架核心知识全解析:从基础到实战
  • [面试]SoC验证工程师面试常见问题(六)高速接口篇
  • 含锡电镀废水深度净化技术体系解析化利用的全流程优化
  • pytest自动化测试执行环境切换的两种解决方案
  • 树莓派OS系统详解
  • 动态规划法:爬楼梯
  • C++模板梳理
  • JAVA练习题(3) 开发验证码
  • 如何避免软件腐朽
  • jflash下载时出现 Could not read unit serial number! 的解决方法
  • 数据结构—(概述)
  • 【typenum】 1 说明文件(README.md)
  • 【AI论文】迈向多模态通才之路:通用层级与通用基准
  • 一文讲透MCP的原理及实践
  • Kubernetes生产实战(十二):无工具容器网络连接数暴增指南
  • 【Day 24】HarmonyOS端云一体化开发:云函数
  • C PRIMER PLUS——第8节:字符串和字符串函数
  • 初等数论--欧拉定理及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