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协议选型篇:如何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
🧭 本文为《嵌入式通信协议全解析》第七篇,面向系统架构师、嵌入式开发者与技术决策者,提供一套实用的通信协议选型方法论,结合性能对比表、使用案例与决策树,助你在“带宽、功耗、距离、可靠性、生态”之间做出最优权衡。
🔍 一、为什么通信协议的选型很关键?
在嵌入式系统中,通信协议的选择往往影响整个项目的:
-
📐 系统架构(主从结构 vs 网状结构)
-
🔋 功耗策略(持续连接 vs 事件唤醒)
-
📡 部署方式(局域 vs 广域,线缆 vs 无线)
-
🧩 外设扩展与兼容性(是否标准化)
选择错误可能导致:
-
无法接入主流平台(如 MQTT 不兼容 AWS/EMQ)
-
模块不稳定(LoRa 帧丢失严重)
-
功耗超标(Wi-Fi 待机 70mA)
-
成本高(CAN 控制器 + 隔离电源)
🧠 二、通信协议五维选型模型
我们从五个维度评估协议的适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