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通信—UART
1.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串行通信:数据通过一条信号线逐位传输。
特点:抗干扰能力强,但速度较慢。
并行通信:数据通过多条信号线同时传输。
特点:速度快,但线路多抗干扰能力弱。
2.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
单工通信:数据只能单向传输(固定发送方和接收方)。
半双工通信:数据可双向传输,但同一时间只能单向进行(发送时不能接收,接收时不能发送)。
全双工通信:数据可双向同时传输(发送和接收独立进行)。
3.串口通信及其时序
串口通信:一种串行通信方式,通过单条或两条信号线传输数据,广泛用于设备间短距离通信。
常见的串口通信为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
通信时序(以 UART 为例):
UART通过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的帧结构传输数据。
时序如下:
1.空闲状态:信号保持高电压(逻辑1)
2.起始位:发送方拉低信号线(逻辑0),表示数据传输开始。
3.数据位:实际数据,低位在前。
4.校验位:用于简单错误检查(奇校验 / 偶校验 / 无校验)。
5.停止位:拉高信号电压(逻辑1)。(通常1 位或 2 位)。
4、串口通信速率的决定因素及常见波特率
串口通信的速率(传输速率)由波特率(bps)决定,即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位数(bit/s)。波特率需由收发双方预先约定一致,否则会出现数据错乱。
常见波特率:1200、2400、4800、9600(最常用)、19200、38400、57600、115200 等。
例如:9600 波特率表示每秒传输 9600 位(约 1200 字节 / 秒,因包含起始位、停止位等额外开销)。
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及串口的归属
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及串口的归属
同步通信:收发双方通过统一的时钟信号或同步字符校准传输节奏,数据连续传输。
特点:效率高(无冗余位),但需时钟线或同步机制,硬件复杂。
异步通信:收发双方无统一时钟,通过起始位和停止位标记每帧数据的开始和结束,帧之间可空闲。
特点:无需时钟线,硬件简单(仅需数据线),但有额外开销(起始 / 停止位)。
串口通信(UART)属于异步通信,通过帧结构中的起始位和停止位实现同步,无需专用时钟线。
6、TTL、RS232、RS485
三者均为物理层通信标准,定义了电信号特性(电压范围、逻辑电平、接口等),常用于串口数据传输
TTL (晶体管逻辑):单片机内部常用的电平标准,逻辑 1 为3.3V 或 5V,逻辑 0 为0V。
传输距离短。
RS232:逻辑1为 -3V~ -15V 逻辑0为 +3V ~ +15V
特点:传输距离较近,支持全双工,需通过电平转换芯片(如 MAX232)与 TTL 设备连接(如单片机与电脑的 USB 转串口。
RS485:工业领域常用的总线标准,通过差分信号传输(A、B 两根线的电压差表示逻辑)
逻辑 1 为B>A(通常 + 2V~+6V), 逻辑 0 为A>B(通常 - 2V~-6V)
特点:抗干扰强、传输距离远(可达 1200 米),多工作在半双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