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WAIC 2025】AI安全的攻防前线:合合信息AI鉴伪检测技术

【WAIC 2025】AI安全的攻防前线:合合信息AI鉴伪检测技术

  • 01|写在前面
  • 02|AI安全的攻防
    • 1️⃣ 人脸视频篡改检测:从“假脸”识别,到AI诈骗预防
    • 2️⃣ AIGC图像鉴别:用MLLM给图像真伪做逻辑推理
    • 3️⃣ TextIn通用篡改检测平台:图文双模检测护航真实合规
  • 03|产业化:数据、比赛、标准
  • 04 | QA环节
    • 伪造检测的“两个世界”:局部篡改 vs 整体生成
    • 部署闭环、平台协同:合合信息的系统思维值得借鉴
  • 05|总结:图像伪造检测已进入“系统战”阶段,单点技术远远不够


请添加图片描述

🌈你好呀!我是 是Yu欸
🚀 感谢你的陪伴与支持~ 欢迎添加文末好友
🌌 在所有感兴趣的领域扩展知识,不定期掉落福利资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25年7月27日 @WAIC

01|写在前面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遵循 CC 4.0 BY-SA 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7月WAIC展会上,我看到了“AI全景图”:底层硬件、上层应用、终端设备、具身智能机器人…… 其中,大模型与具体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展现出百花齐放的产业活力。

几年前还很难想象,一张完整、高清、逼真的护照照片,仅仅需要喂Prompt给Midjourney,再用PS简单拼接一下就能搞定;一个视频会议中的“我”,其实是deepfake模型在后台实时换脸,还能根据语音同步表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随着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和多模态大语言模型(MLLM)技术爆发,内容伪造的成本正在逐步降低。

当我这几天在 WAIC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上看到合合信息展出的完整AI鉴伪产品矩阵时,意识到在业界,内容安全已经不是“后处理问题”,而是AI时代基础设施级的问题

而合合信息,正是国内这个赛道中的一家公司。

这篇文章,既是一份我和他们团队线下技术交流的记录,也是一份AI图像鉴伪方向的系统观察。希望能帮更多对AI内容安全有兴趣的技术同仁,快速建立完整的技术地图(p.s.一些敏感的技术内容删了)。


02|AI安全的攻防

我在WAIC 2025 展台上体验了三款产品:人脸视频篡改检测、AIGC图像鉴别、TextIn通用篡改检测平台,就是他们这个安全体系的三个支柱。


1️⃣ 人脸视频篡改检测:从“假脸”识别,到AI诈骗预防

在展台的交互区,我体验了一个项目:我站在摄像头前,系统实时生成了一个“数字假面”,然后平台用它自研的人脸鉴伪模型对换脸视频做实时检测。

结果显示,系统不仅判断“这是伪造”,还能直接在画面上打出伪造评分,其评分依据是伪造区域——包括光影不合理、光影冲突、纹理冲突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类伪造视频,很多是实时生成的。我们知道,这类算法已经非常成熟,几秒钟就能合成大量视频片段。

合合信息的方案采用了多尺度视觉编码网络 + 跨帧一致性检测 + 高频纹理偏差捕捉等技术,保证模型能在毫秒级检测出伪造区域,且具有跨算法的泛化能力

并且,对主流Deepfake方法(Roop、FaceSwap、Face2Face等)均有良好鲁棒性。

并且,这套系统可以在多个银行、保险、远程核身场景中使用,支持网页API接入、SaaS部署,可以在CPU上运行,适配国产环境


2️⃣ AIGC图像鉴别:用MLLM给图像真伪做逻辑推理

现场的“名画找茬”活动里,我肉眼都分不清真假,但模型一眼判别名画真假,很有意思。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它可以有效识别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StyleGAN、GPT-4o 等主流AIGC图像,准确率超90%。

传统方法大多是判别式模型,输出 0/1。而这里开始往解释性推理靠近,提取图像频谱、压缩特征、视角不一致点。比如:

  • “这个图像假,是因为人物的影子与光源方向不一致”
  • “画面中的远景比例异常,与真实透视冲突”

这个技术方向感觉很符合未来可信AI的趋势,如何让模型不仅判断真假,还能“说清楚为什么”

期待合合信息后续的表现。


3️⃣ TextIn通用篡改检测平台:图文双模检测护航真实合规

相比人脸图像,文档伪造往往隐藏得更深:一个身份证改个出生日期,一张发票涂掉金额,哪怕是10个像素级的修改,就足以骗过OCR和人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合合信息的TextIn平台支持十几种常见证照类型(身份证、护照、行驶证、驾驶证、港澳台证件等),毫秒级检测。在适配场景下,误检率低至 千分之一。并且,适配压缩、裁剪、转码、截图等各种现实“干扰因素”。

这种技术是内容可信合规系统的底层模块,尤其适用于金融级风控场景。

目前结合上百万文档伪造样本训练,已落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


03|产业化:数据、比赛、标准

很多人提起合合信息,第一反应是“扫描全能王”。确实,它们开始时是做文档图像处理起家的,OCR、名片识别、发票解析都是强项。

但正是因为这个出身,它们比很多“大模型热”背景下的新AI公司,更早地意识到一个事实:

伪造图像不是单一问题,而是“图像识别-数据抽取-内容合规”整个链条的挑战。

所以这几年,合合信息把视觉安全相关的工作系统性整合,在图像内容安全上构建了“三大检测系统”,同时搭配完整的文字识别、结构化解析、流程集成,实现了真正的 端到端闭环能力


技术再好,没有数据和标准支撑也很难走向产业化。合合信息在这方面也下了苦功:

数据集:

  • 图像伪造类:CASIA、MIML;
  • 文档伪造类:TextTamper、DocTamper;
  • 自建标注数据用于训练和微调,推动了算法从“小样本实验”走向“大规模泛化”。

比赛成绩:

  • ICDAR 2023“文本篡改检测”赛道总冠军;
  • 全球AI攻防挑战赛金融场景赛道冠军;
  • AFAC金融数据验证挑战赛(700+参赛队)。

标准与治理:

  • 参编《文本图像篡改检测系统技术要求》;
  • 入选“护证计划”首批技术支撑单位(中国信通院发起);
  • 联合推动伪造检测行业平台建设与数据共享机制。

这些工作表明:他们不仅做技术,更在构建AI安全的产业生态闭环


04 | QA环节

这一部分,在活动的技术交流环节中,合合信息请来了图像算法研发总监郭丰俊博士,向我们介绍了这一领域正在进行的探索。

伪造检测的“两个世界”:局部篡改 vs 整体生成

和我们展开聊了聊:

传统图像篡改,往往是局部的,比如修改证件号码、删改合同金额、合成发票的时间戳。这样的伪造属于图像局部篡改类问题,往往肉眼可以察觉,但由于分布不一,检测依然具有挑战性。

而AIGC图像,是整体生成出来的“假图”,它的视觉一致性往往更高,尤其在Midjourney、SD等模型多次训练下,表面上几乎完美。但这类图反而在语义逻辑、结构完整性、视觉错位等层面存在微妙的漏洞。

所以,他们有两个针对性的检测策略:

  • 对PS等局部篡改,强调像素级感知、局部掩膜输出、图像与OCR结构比对;
  • 对AIGC整体生成,更侧重频域残留、视觉推理逻辑、全图合理性建模。

合合信息在产品设计上就按照这两个方向做了系统区分。

部署闭环、平台协同:合合信息的系统思维值得借鉴

在交流时,还了解了一些实际落地细节。比如:

  • 支持网页API(可配置参数)、SaaS云平台、私有部署,甚至支持国产CPU运行;
  • 所有检测模块支持与自家OCR系统联动,形成完整业务闭环;
  • 业务场景包括接入金融、保险、互联网等场景中,与RPA流程、企业风控系统深度融合;
  • 图像安全体系还在逐步扩展,未来会融入更多内容审计模块,打造“图像可信生态”;

也就是说,他们不仅在做检测模型,而是在做“可信内容中台”


05|总结:图像伪造检测已进入“系统战”阶段,单点技术远远不够

图像伪造检测,已经不是模型层面的“点状对抗”,而是跨数据 → 模型 →流程 →解释的“系统工程”。

我在读论文过程中,有一点感受:仅靠一个F1值高的检测器,根本无法应对实际场景中的压缩图、截图、拼图、调色伪造。而合合信息在产业落地中走出的路径,或许正是我们研究者需要补的一课。

期待未来“内容信任时代”的技术建设,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发者、产品团队,关注到这条“伪造攻防战线”背后的真正技术挑战。

🧭完结撒花。

http://www.xdnf.cn/news/1251613.html

相关文章:

  • kubeadm-k8s 中的 etcd 备份与恢复
  • Minio 高性能分布式对象存储
  • 部署 Zabbix 企业级分布式监控笔记
  • 消息队列的优缺点
  • ubuntu18.04在fstab文件中挂载硬盘失败,系统进入紧急模式的解决方法
  • Ubuntu设置
  • 分布式文件系统07-小文件系统的请求异步化高并发性能优化
  • TCP的拥塞控制
  • CSS :is () 与 :where ():简化复杂选择器的 “语法糖”
  • NodeJs学习日志(1):windows安装使用node.js 安装express,suquelize,sqlite,nodemon
  • 基于Hadoop的股票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及多模型的股票预测研究与实现
  • 笔试——Day30
  • 如何快速掌握大数据技术?大四学生用Spark和Python构建直肠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系统
  • 【数据结构与算法-Day 12】深入浅出栈:从“后进先出”原理到数组与链表双实现
  • 开疆智能ModbusTCP转Profinet网关连接EPSON机器人配置案例
  • Gitlab+Jenkins+K8S+Registry 建立 CI/CD 流水线
  • MATLAB深度学习之数据集-数据库构建方法详解
  • 无人机开发分享——基于行为树的无人机集群机载自主决策算法框架搭建及开发
  • 2025国赛数学建模C题详细思路模型代码获取,备战国赛算法解析——决策树
  • 信息安全概述
  • Dart中回调函数的简单实现
  • NY112NY117美光固态闪存NY119NY123
  • C++之vector类的代码及其逻辑详解 (下)
  • 【Excel】通过Index函数向下拖动单元格并【重复引用/循环引用】数据源
  • 【Linux】调试器gdb/cgdb的使用
  • 推荐一款优质的开源博客与内容管理系统
  • Android PDFBox 的使用指南
  • 【数据结构与算法】刷题篇——环形链表的约瑟夫问题
  • 8.6笔记
  • 93、【OS】【Nuttx】【构建】cmake menuconfig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