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轴承(AMB)系统中引入转速频率陷波器失稳分析
磁悬浮轴承(AMB)系统中引入基于位移信号的转速频率陷波器(用于不平衡补偿)后导致转子控制失稳,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系统排查的问题。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及深入分析:
一、 核心原因:相位与增益的破坏
陷波器本身是一个强相位扰动环节,其引入改变了控制回路的开环频率特性(尤其是关键频段的相位裕度),这是失稳的首要嫌疑点。
-
相位滞后导致裕度不足:
-
问题本质: 标准陷波器(如双二阶IIR陷波滤波器)在中心频率
ω
(即转速频率)附近会产生显著的附加相位滞后。如果系统原始的相位裕度(在增益交界频率ω_gc
处)本身较小(例如接近临界值45°),陷波器引入的滞后可能使相位裕度变为负值,导致闭环失稳(振荡发散)。 -
分析验证: 对比引入陷波器前后的系统开环伯德图(Bode Plot),特别关注
ω_gc
附近以及ω
(陷波频率)附近的相位变化。观察相位裕度是否被显著压缩甚至变为负值。
-
-
陷波器参数设置不当:
-
陷波深度过深: 为了强力抑制不平衡振动,设置了过深的陷波(例如
β
非常接近1)。这会急剧增加陷波器在中心频率附近的相位滞后,对相位裕度破坏最大。 -
陷波带宽过宽: 设置过宽的陷波带宽(
α
较大),虽然能适应一定的转速波动或制造误差,但会导致远离ω
的频率点(可能包含ω_gc
或附近模态)也被显著衰减并引入额外相移,同样侵蚀稳定性裕度。 -
中心频率
ω
设置不准: 如果输入的转速信号ω
存在偏差或波动,陷波器的实际中心频率偏离了转子真实的1X振动频率。这导致:-
真实不平衡振动未得到有效抑制。
-
陷波器在其中心频率
ω_filter
处仍产生相移,但这个相移作用在了系统响应的其他频率点上(可能是有益信号或关键频段),意外破坏了稳定性。
-
-
二、 与基础控制回路的交互问题
陷波器通常作为前馈补偿或嵌入反馈回路,其设计必须考虑与原有基础控制器(如PID、LQR、H∞)的兼容性。
-
基础控制器鲁棒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