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帕多瓦大学超表面技术:开启矢量光束相位偏振定制新时代
01 前言
近年来,完美涡旋光束(Perfect Vortex Beams)因其独特的环形强度分布和与拓扑电荷无关的特性,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传统方法在生成此类光束时面临相位和偏振控制的挑战,通常需要复杂的光学系统或多重干涉结构,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的灵活性和集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功能超表面(Dual-functional Metasurfaces)的新方法,通过编码任意方位角变化的相位梯度和矢量态,实现了对完美涡旋光束相位和偏振模式的完全控制。
02 创新点
相位与偏振的独立控制
利用超表面的双功能性,可独立调控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的相位,从而在单个光学元件中实现复杂的矢量光束生成。
引入方位角变化相位梯度函数(如线性、指数、正弦等),使光束的相位和偏振模式可沿环形结构任意调整。
紧凑型光学元件设计
通过硅基超表面(metasurfaces)实现多功能集成,替代传统复杂光学系统(如螺旋相位板+轴锥镜组合)。
实验验证了高效(~72%透射率)且高精度的光束生成能力。
动态调控与多模式生成
通过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方向或旋转检偏器,可动态调整输出光束的偏振模式和光强分布,实现多焦点或旋转光斑等效果。
支持多环结构设计,每个环可独立设定不同的相位梯度和偏振态,适用于多粒子操控或信息编码。
03 图文
图 1:AV-PVB 生成的示意图。
图 2:超光学元件生成两个环,具有单个梯度扇区但涡旋状态相反。
图 3:超光学元件产生两个环,分为四个扇区,拓扑电荷为零,但出现方位变化的偏振图案。
图 4:超光学元件生成具有指数和正弦相位梯度的 AV-PVB。
图 5: 制造的样品和实验装置。
总结
本文通过设计和制造双功能硅超光学元件,成功实现了方位变化完美矢量光束(AV-PVBs)的紧凑生成。这些光束具有独特的性质,包括可定制的环形强度分布和任意的方位变化相位及偏振模式。通过精确控制相位和偏振,AV-PVBs在光学镊子、低折射率粒子操纵、冷原子捕获和高容量通信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高度一致,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此外,本文还展示了如何利用输入光的偏振态作为动态控制机制,通过改变偏振态或旋转偏振片来生成不同的多点图案,为信息编码和传输提供了新的方法。总的来说,这项工作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突破,还在实验上验证了其可行性,为未来光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DOI: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5-01859-1
【注】:小编水平有限,若有误,请联系修改;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