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java >正文

【R语言】R语言中 rbind() 与 merge() 的区别详解

R语言中 rbind()merge() 的区别详解

在R语言中,对两个数据框(data.frame)进行合并操作的常用函数有 rbind()merge(),但它们的用途和逻辑完全不同。本文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两个函数的区别与应用场景。

文章目录

  • R语言中 `rbind()` 与 `merge()` 的区别详解
    • 1 `rbind()` —— 按行拼接
      • 1.1 基本功能
      • 1.2 示例
    • 2 `merge()` —— 按键合并
      • 2.1 基本功能
      • 2.2 示例
    • 3 详细解释 merge() 函数和 SQL 的 JOIN 功能的相似性
      • 3.1 示例与结果对照
        • 3.1.1 内连接(默认)—— 只要公共部分
        • 3.1.2 左连接 —— 保留 x 的所有行
        • 3.1.3 右连接 —— 保留 y 的所有行
        • 3.1.4 全连接 —— 两边都不丢
      • 3.2 几个实用细节(容易忽略)
    • 4 `rbind()` vs `merge()` 核心区别
    • 5 总结

1 rbind() —— 按行拼接

1.1 基本功能

  • 作用:把两个数据框按照“行”的维度进行拼接(row bind),也就是增加数据的“条数”,但是每个数据的“属性”不变化
  • 要求:两个数据框必须具有 相同的列名相同的列数,否则会报错或强制补 NA
  • 常见用途:当两个数据框结构相同,只是观测值不同,需要纵向叠加时。

1.2 示例

df1 <- data.frame(id = 1:3, value = c("A", "B", "C"))
df2 <- data.frame(id = 4:5, value = c("D", "E"))rbind(df1, df2)

结果:

  id value
1  1     A
2  2     B
3  3     C
4  4     D
5  5     E

👉 df2 的数据被直接拼接在 df1 的下面。

2 merge() —— 按键合并

2.1 基本功能

  • 作用:根据一个或多个键列(key),把两个数据框进行 数据库式的合并,非常类似 SQL 的 JOIN,或者GIS中的表连接。

  • 参数

    • by:指定键列。如果不写,默认使用两个数据框中同名的列。
    • allall.xall.y:控制是否保留不匹配的行,类似 SQL 中的全连接、左连接、右连接。

all:逻辑值,all = L 是 all.x = L 和 all.y = L 的简写,L 可以是 TRUE 或 FALSE。
all.x:逻辑值,默认为 FALSE。如果为 TRUE, 显示 x 中匹配的行,即便 y 中没有对应匹配的行,y 中没有匹配的行用 NA 来表示。
all.y:逻辑值,默认为 FALSE。如果为 TRUE, 显示 y 中匹配的行,即便 x 中没有对应匹配的行,x 中没有匹配的行用 NA 来表示。

2.2 示例

df1 <- data.frame(id = 1:3, score = c(90, 85, 88))
df2 <- data.frame(id = c(2, 3, 4), name = c("Tom", "Jerry", "Lucy"))merge(df1, df2, by = "id", all = TRUE)

结果:

  id score  name
1  1    90  <NA>
2  2    85   Tom
3  3    88 Jerry
4  4  <NA>  Lucy

👉 可以看到,id 相同的行被合并到一起,不匹配的地方用 NA 填充。

3 详细解释 merge() 函数和 SQL 的 JOIN 功能的相似性

(此处参考:R 数据重塑 | 菜鸟教程 。)

merge() 函数和 SQL 的 JOIN 功能很相似

merge() 设置SQL 等价保留哪些行
默认(all = FALSEINNER JOIN仅键匹配成功的行
all.x = TRUELEFT JOIN左表全部 + 右表匹配,不匹配右侧补 NA
all.y = TRUERIGHT JOIN右表全部 + 左表匹配,不匹配左侧补 NA
all = TRUEall.x=TRUE & all.y=TRUEFULL OUTER JOIN两表全部,任何一侧不匹配的用对侧列 NA 补齐

3.1 示例与结果对照

x <- data.frame(id = 1:3, score = c(90, 85, 88))
y <- data.frame(id = c(2, 3, 4), name = c("Tom", "Jerry", "Lucy"))
3.1.1 内连接(默认)—— 只要公共部分
merge(x, y, by = "id")
  id score  name
1  2    85   Tom
2  3    88 Jerry
3.1.2 左连接 —— 保留 x 的所有行
merge(x, y, by = "id", all.x = TRUE)
  id score  name
1  1    90  <NA>   # y 中没有 id=1,用 NA 补
2  2    85   Tom
3  3    88 Jerry
3.1.3 右连接 —— 保留 y 的所有行
merge(x, y, by = "id", all.y = TRUE)
  id score  name
1  2    85   Tom
2  3    88 Jerry
3  4  <NA>  Lucy   # x 中没有 id=4,用 NA 补
3.1.4 全连接 —— 两边都不丢
merge(x, y, by = "id", all = TRUE)
# 同等写法:merge(x, y, by = "id", all.x = TRUE, all.y = TRUE)
  id score  name
1  1    90  <NA>
2  2    85   Tom
3  3    88 Jerry
4  4  <NA>  Lucy

3.2 几个实用细节(容易忽略)

  1. 键列的指定
  • by = "id":两表键列同名。
  • by.x = "key_in_x", by.y = "key_in_y":两表键列不同名时这样写。
  • 可以是多个键by = c("id", "date")
  1. 重复键会产生“乘法效应”
    如果两边同一个键各有多行,merge() 会做笛卡尔匹配(m×n 行)。这是预期行为,非 Bug。
    必要时先 unique() 去重或在键上汇总。

  2. 排序
    默认 sort = TRUE,结果会按键列排序;
    要尽量保持原表顺序(尤其左连接),用 sort = FALSE

merge(x, y, by = "id", all.x = TRUE, sort = FALSE)
  1. 同名非键列的冲突
    两表中键以外有同名列,merge() 会保留两列,并自动加后缀:
    suffixes = c(".x", ".y")(可自定义)。

  2. 缺失值匹配
    默认 NA 不参与匹配;可用 incomparables = NA 阻止某些值匹配(较少用)。

4 rbind() vs merge() 核心区别

函数合并方式要求/特点适用场景
rbind()直接拼行(纵向叠加)两个数据框必须有相同的列名和结构数据框结构完全相同,只是增加观测值
merge()按键匹配合并(类似 SQL JOIN根据某些列进行匹配,不要求列结构相同两个数据框包含不同的变量,需要根据键对齐

5 总结

  • 如果你的数据框结构一致,只是想简单地“上下拼接”,用 rbind()
  • 如果你需要根据某些列进行类似数据库表的连接,用 merge()

掌握这两个函数的区别,有助于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 推荐用法选择

  • rbind() 更适合批量读取多个同结构数据(比如多个 Excel sheet)。
  • merge() 更适合数据关联(比如学生成绩表和学生信息表的合并)。
http://www.xdnf.cn/news/18642.html

相关文章:

  • 网络编程-创建TCP协议服务器
  • 疏老师-python训练营-Day54Inception网络及其思考
  • 屏幕类型与信号接口
  • 【KO】前端面试一
  • LLaMA-Factory 中配置文件或命令行里各个参数的含义
  • 如何利用 DeepSeek 提升工作效率
  • 10.Shell脚本修炼手册---脚本的条件测试与比较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自然基金)申请技巧详解
  • 深度学习入门:神经网络
  • 【2025CVPR-目标检测方向】UniMamba:基于激光雷达的3D目标检测,采用分组高效曼巴语进行统一空间信道表示学习
  • Q/DR/CX7.2-2020 是中国企业标准体系中
  • 一个备份、去除、新增k8s的node标签脚本
  • `strdup` 字符串复制函数
  • 【JVM内存结构系列】二、线程私有区域详解: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搞懂栈溢出与线程隔离
  • 奇怪的前端面试题
  • 智能系统与未来生态演进初步思考
  • LangChain4j中集成Redis向量数据库实现Rag
  • 2-4.Python 编码基础 - 流程控制(判断语句、循环语句、break 语句与 continue 语句)
  • 【Python】新手入门:Python标准库有哪些常用模块?
  • 容器安全实践(二):实践篇 - 从 `Dockerfile` 到 Pod 的权限深耕
  • 美食菜谱数据集(13943条)收集 | 智能体知识库 | AI大模型训练
  • 自学嵌入式第二十六天:数据结构-哈希表、内核链表
  • 从0开始学习Java+AI知识点总结-23.web实战案例(班级和学生增删改查、信息统计)
  • 【Prometheus】Prometheus监控Docker实战
  • C++编程语言:标准库:第36章——字符串类(Bjarne Stroustrup)
  • 【C语言16天强化训练】从基础入门到进阶:Day 8
  • Krea Video:Krea AI推出的AI视频生成工具
  • 知识蒸馏 Knowledge Distillation 序列的联合概率 分解成 基于历史的条件概率的连乘序列
  • 大模型——深度评测智能体平台Coze Studio
  • 2025-08-23 李沐深度学习19——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