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ds >正文

机器学习中的 K-均值聚类算法及其优缺点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算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分成 K 个簇。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质心,然后更新质心位置,直到达到收敛条件。

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的原理如下:

  1. 初始化:随机选择 K 个数据点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
  2. 分配数据点到最近的簇:对于每个数据点,计算它与各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其分配到距离最近的簇中。
  3. 更新簇中心:对于每个簇,计算该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均值,将其作为新的簇中心。
  4. 重复步骤 2 和步骤 3,直到簇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K-均值算法通过不断迭代更新簇中心和重新分配数据点的过程,使得簇内数据点的相似度最大化,簇间的相似度最小化。最终,得到 K 个簇,每个簇包含一组相似的数据点。

需要注意的是,K-均值算法属于局部最优算法,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可能会影响最终的聚类结果。因此,通常会多次运行算法并选择效果最好的结果。

算法步骤:

  1. 初始化 K 个质心。
  2. 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
  3. 更新质心的位置为每个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4. 重复步骤 2 和步骤 3,直到质心不再变化为止。

优点:

  1. 简单且易于实现。
  2. 适用于大型数据集。
  3. 能够处理噪声数据。

缺点:

  1. 需要提前确定簇的个数 K。
  2. 对初始质心的选择敏感,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
  3. 对异常值和离群点敏感。
  4. 对数据集的初始分布和形状有一定假设,不适用于非凸形状的簇。
http://www.xdnf.cn/news/9202.html

相关文章:

  • 快速上手SHELL脚本基础及变量与运算
  • 一文带你彻底理清C 语言核心知识 与 面试高频考点:从栈溢出到指针 全面解析 附带笔者手写2.4k行代码加注释
  • UE C++学习笔记之按键绑定
  • 使用Dockerfile创建镜像
  • AI时代新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
  • 不用框架也能做出 Apple 风的网页动画!
  • 295.数据流的中位数
  • 摩尔线程 MUSA 软件开发集成套件
  • 使用 qiankun 实现 Vue3 与 Avalon 混合应用集成实践
  • 一些git的常见操作记录
  • C50-指针数组
  • [灵龙AI API] AI生成视频API:文生视频 – 第2篇
  • 嵌入式开发新范式:NTP时间同步实验与高精度仿真平台实践
  • OpenGAN:基于开放数据生成的开放集识别
  • 一周学会Pandas2之Python数据处理与分析-Pandas2数据合并与对比-df.combine():元素级合并
  • 统一人体姿态估计与分割的新方法:KDC
  • C# Windows Forms应用程序-003
  • day 37
  • IP协议解析
  • 使用json传递信息时接收不到的问题
  • python做题日记(9)
  • 【AI News | 20250526】每日AI进展
  • AI时代新词-私有数据与AI结合的技术:隐私保护与数据利用的平衡
  • pg库分表操作步骤- PostgreSQL 分区表
  • 车载通信网络 --- 传统车载网络及其发展
  • 固态硬盘的寿命与可靠性如何保障?——以Kingston FURY Renegade G5为例的专业解析
  • 自动编码器 潜在空间 Autoencoders 视频截图
  • 浏览器指纹科普 | 语言 vs 界面语言,区别是什么?
  • GitLab-CI快速开始
  • gin使用Mysql连接池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