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ds >正文

【Java高阶面经:数据库篇】16、分库分表主键:如何设计一个高性能唯一I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分库分表主键生成的核心挑战

在互联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单库单表的数据库架构逐渐无法满足存储和性能需求,分库分表成为解决数据量爆炸和高并发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这一架构调整带来了主键生成的新挑战,传统单库环境下简单可靠的主键生成方式在分布式场景下暴露出诸多问题。

1.1 分库分表的必要性

  • 数据量限制:单表数据量过大导致查询性能下降,如MySQL单表建议数据量控制在500万以内,超过后索引效率显著降低。
  • 高并发压力:单库难以承载海量并发请求,分库分表通过水平扩展将流量分散到多个节点。
  • 业务隔离需求:不同业务模块的数据可拆分到不同数据库,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1.2 主键生成的三大核心需求

1.2.1 全局唯一性

分库分表后,主键需确保在所有数据库和表中唯一,避免数据冲突和不一致。例如,电商订单系统中若不同库生成相同订单号,将导致订单数据混乱。

1.2.2 递增性

递增主键有助于数据库索引优化,减少页分裂现象,提升插入性能。如InnoDB存储引擎中,自增主键按顺序插入,数据页存储紧凑,而随机主键会导致频繁页分裂,影响性能。

1.2.3 高并发支持

在秒杀、社交平台等高频操作场景中,主键生成器需具备低延迟、高吞吐量的特性,避免成为系统瓶颈。

1.3 传统主键生成方式的困境

  • 单库自增ID失效:单库内自增ID(如MySQL的AUTO_INCREMENT)在分库后无法保证全局唯一,不同库可能生成相同ID。
  • 业务逻辑侵入:通过业务字段拼接生成主键(如“USER_20250522_1234”)虽简单,但会导致主键长度不固定,影响存储和查询效率,且缺乏扩展性。

二、常见主键生成算法详解

2.1 数据库自增ID

2.1.1 单库实现原理

在单库单表场景中,MySQL通过AUTO_INCREMENT字段自动生成递增ID,无需应用层干预,生成简单高效。

CREATE TABLE users (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name VARCHAR(50)
);
2.1.2 分库分表后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问题:多个库各自独立自增,导致全局ID冲突。
  • 解决方案:固定步长法
    • 为每个库设置不同的起始值和相同步长,确保各库生成的ID不重叠。
    • 示例:2个库时,库1起始值1,步长2;库2起始值2,步长2。生成的ID序列分别为1,3,5,…和2,4,6,…,全局唯一。
    -- 库1设置
    ALTER TABLE users AUTO_INCREMENT = 1;
    SET GLOBAL auto_increment_increment = 2;
    SET GLOBAL auto_increment_offset = 1;-- 库2设置
    ALTER TABLE users AUTO_INCREMENT = 2;
    SET GLOBAL auto_increment_increment = 2;
    SET GLOBAL auto_increment_offset = 2;
    
2.1.3 优缺点与适用场景
  • 优点:实现简单,单库内递增,符合索引优化需求。
  • 缺点:需手动配置管理起始值和步长,动态扩库时调整复杂;全局ID无序,无法反映生成顺序。
  • 适用场景:小规模静态分库场景,如固定2-4个库且无扩库计划的业务。

2.2 UUID(通用唯一识别码)

2.2.1 原理与生成方式

UUID是一个128位的数字,通过算法生成全球唯一标识符,常见版本有:

  • 版本4(随机生成):基于随机数生成,不依赖任何环境信息,隐私性好。
  • 版本1(时间有序):基于MAC地址和时间戳生成,有序但暴露设备硬件信息。
2.2.2 代码示例(Python生成版本4 UUID)
import uuiddef generate_uuid():return str(uuid.uuid4())# 示例输出:f2f0b1b4-7b9c-4f5a-8c9d-0b1e4f5a8c9d
2.2.3 优缺点与适用场景
  • 优点:全局唯一性强,生成无需与其他系统协调,适合高并发场景。
  • 缺点
    • 存储开销大:通常以36位字符串(如“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存储,占用空间比整数主键大得多。
    • 索引效率低:随机生成的UUID作为主键会导致索引碎片化,InnoDB引擎中随机写入会频繁触发页分裂,影响查询性能。
  • 适用场景:对唯一性要求极高但对性能和存储不敏感的场景,如日志系统、分布式缓存键、临时文件标识等。

2.3 雪花算法(Snowflake)

2.3.1 起源与设计目标

雪花算法由Twitter开发,用于解决分布式系统中高并发场景下的ID生成问题,目标是生成全局唯一、有序递增、高性能的64位ID。

2.3.2 64位ID结构详解
部分位数说明
符号位1位固定为0,保留用于扩展。
时间戳41位精确到毫秒,可表示约69年((2^41 - 1) / (1000606024365) ≈ 69年)。
节点ID10位可区分1024个节点,通常由数据中心ID和机器ID组成。
序列号12位每个节点每毫秒内可生成4096个ID(2^12 = 4096)。
2.3.3 核心代码实现(Java版本)
public class SnowflakeIdGenerator {private final long workerId;          // 机器ID(0-1023)private final long datacenterId;      // 数据中心ID(0-1023)private long sequence = 0L;          // 序列号(0-4095)private long lastTimestamp = -1L;     // 最后生成ID的时间戳(毫秒)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TW_EPOCH = 1288834974657L; // 自定义起始时间(2010-11-04 00:00:00)public SnowflakeIdGenerator(long workerId, long datacenterId) {// 限制workerId和datacenterId在有效范围内this.workerId = workerId & 0x03FF;this.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0x03FF;}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long current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处理时钟回拨(时间倒退)if (current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long diff = lastTimestamp - currentTimestamp;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String.format("Clock moved backwards by %dms! Refusing to generate ids.", diff));}if (current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同一毫秒内,序列号递增sequence = (sequence + 1) & 0x00000FFF;if (sequence == 0) {// 序列号耗尽,等待下一毫秒currentTimestamp = waitNextMillis(currentTimestamp);}} else {// 新的毫秒,序列号重置为0sequence = 0L;}lastTimestamp = currentTimestamp;// 组装ID:时间戳部分 + 数据中心ID + 机器ID + 序列号return ((currentTimestamp - TW_EPOCH) << 22) |(datacenterId << 12) |(workerId << 0) |sequence;}private long waitNextMillis(long lastTimestamp) {long 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while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return timestamp;}
}
2.3.4 优缺点与适用场景
  • 优点
    • 全局唯一:通过时间戳、节点ID和序列号的组合确保唯一性。
    • 有序递增:生成的ID按时间顺序递增,有利于数据库索引优化,提升插入和范围查询性能。
    • 高性能:无网络调用,纯内存计算,单节点每秒可生成数百万ID。
  • 缺点
    • 依赖时间戳:若服务器时间回拨(如NTP调整时间),可能导致ID重复,需特殊处理。
    • 节点ID管理:需中心化服务分配节点ID(如Zookeeper),增加系统复杂度。
    • 扩展性限制:节点ID位数固定(10位),最多支持1024个节点,超过需调整算法结构。
  • 适用场景:高并发业务系统,如电商订单、社交平台动态、金融交易记录等,要求ID有序且高性能生成的场景。

2.4 其他主键生成方式

2.4.1 字符串拼接
  • 原理:将业务相关字段(如用户ID、时间戳、随机数)拼接成主键。
    def generate_business_key(user_id):timestamp = time.strftime("%Y%m%d%H%M%S")random_num = random.randint(1000, 9999)return f"USER_{user_id}_{timestamp}_{random_num}"
    
  • 优缺点
    • 优点:简单直观,业务含义明确。
    • 缺点:主键长度不固定,存储和查询性能差,不适合作为数据库主键,可作为业务标识辅助使用。
2.4.2 数据库序列(Sequence)
  • 原理:数据库内置序列对象生成递增ID,如Oracle的CREATE SEQUENCE、PostgreSQL的SERIAL。
  • 分布式场景问题:跨库时需协调序列起始值和步长,实现复杂,且不同数据库语法差异大,移植性差。
2.4.3 全局唯一ID服务
  • 原理:独立部署ID生成服务,其他服务通过HTTP/RPC调用获取ID,如美团Leaf、淘宝TDDL。
  • 优缺点
    • 优点:集中管理ID生成规则,易于扩展和维护,支持灵活的分段策略。
    • 缺点:引入分布式调用开销,可能成为性能瓶颈,需考虑服务高可用性(如主备、集群)。

三、雪花算法深度优化与变种

3.1 分段灵活调整

3.1.1 调整原则

根据业务需求重新分配64位各部分的位数,平衡时间范围、节点数量和序列号容量。

3.1.2 典型调整场景
  • 场景1:缩短时间戳,扩展序列号
    • 适用场景:业务生命周期短(如短链接生成,有效期几天),但需要高并发生成ID(如每秒生成数十万ID)。
    • 调整示例:时间戳30位(约34天),节点ID10位,序列号24位(每毫秒生成1600万+ID)。
  • 场景2:减少节点ID,增加时间戳
    • 适用场景:节点数量少(如仅10个节点),但需要支持更长的时间范围(如跨数年的历史数据)。
    • 调整示例:时间戳50位(约136年),节点ID5位(32个节点),序列号9位(每毫秒512个ID)。

3.2 时钟回拨处理

3.2.1 时钟回拨风险

当服务器时间因NTP同步、手动调整等原因回退到之前的时间点时,雪花算法可能生成重复ID。

3.2.2 解决方案
  1. 抛出异常(阻断式)
    • 检测到回拨时直接抛出异常,由业务层捕获并处理(如重试或提示用户)。适用于对ID重复零容忍且允许短暂阻塞的场景。
  2. 等待同步(阻塞式)
    • 计算回拨时间差,线程睡眠等待至最后时间戳之后再生成ID。
    if (current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long waitTime = lastTimestamp - currentTimestamp;Thread.sleep(waitTime); // 阻塞等待current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3. 时间补偿(非阻塞式)
    • 记录回拨偏移量,将当前时间戳调整为最后时间戳+1,牺牲部分时间精度避免重复。需谨慎使用,可能导致ID时间顺序混乱。
    if (current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current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1;
    }
    

3.3 序列号耗尽处理

3.3.1 耗尽场景

单节点在同一毫秒内生成超过4096个ID时,序列号(12位)会溢出为0,需等待下一毫秒。

3.3.2 解决方案
  1. 随机起始序列号
    • 初始化时为序列号设置随机起始值(0-4095),分散生成压力,降低同一毫秒内耗尽的概率。
    private long sequence = new Random().nextInt(4096); // 随机起始序列号
    
  2. 扩展序列号位数
    • 减少时间戳或节点ID位数,增加序列号位数。如将节点ID从10位缩减为8位,序列号扩展为14位(每毫秒生成16384个ID)。
  3. 异步等待下一毫秒
    • 序列号耗尽时,通过异步线程或非阻塞方式等待下一毫秒,避免阻塞业务线程。

3.4 节点ID管理优化

3.4.1 中心化分配(Zookeeper)
  • 使用Zookeeper的持久顺序节点特性生成唯一节点ID,确保分布式环境下无冲突。
  • 步骤
    1. 在Zookeeper创建“/snowflake/worker_ids”节点。
    2. 各机器请求创建顺序子节点(如“/snowflake/worker_ids/seq-”),获取节点编号作为workerId。
  • 优点:自动化分配,无需手动配置,适合动态扩缩容场景。
3.4.2 基于IP地址哈希
  • 通过机器IP地址的哈希值生成workerId,避免中心化依赖。
  • 实现
    String ip = InetAddress.getLocalHost().getHostAddress();
    long workerId = Math.abs(ip.hashCode()) & 0x03FF; // 取后10位
    
  • 注意:IP地址变更会导致workerId变化,需配合缓存或持久化存储记录历史ID,避免重复。

四、主键内嵌分库分表键的设计模式

4.1 核心设计思想

将分库分表的路由键(如用户ID的末n位)嵌入主键中,使得通过主键即可直接定位到目标库表,避免额外查询路由表的开销,提升查询效率。

4.2 主键结构设计

4.2.1 典型结构示例(64位)
部分位数说明
时间戳41位毫秒级时间戳,保证ID大体递增。
分库键4位如用户ID末4位,可支持16个库(2^4=16)。
随机数19位降低冲突概率,同一分库键和时间戳下可生成2^19=524288个不同ID。
4.2.2 示例代码(Python生成内嵌分库键的ID)
import time
import randomdef generate_sharded_id(user_id, shard_bits=4):max_shard = (1 << shard_bits) - 1shard_key = user_id & max_shard  # 提取用户ID末shard_bits位作为分库键timestamp = int(time.time() * 1000)  # 毫秒时间戳(41位需截断,此处简化为64位整数)random_part = random.randint(0, (1 << (64 - 41 - shard_bits)) - 1)# 组装ID:时间戳左移(shard_bits + random_bits)位 + 分库键左移random_bits位 + 随机数return (timestamp << (shard_bits + (64 - 41 - shard_bits))) | \(shard_key << (64 - 41 - shard_bits)) | \random_part# 从ID中解析分库键
def get_shard_key_from_id(key, shard_bits=4):random_bits = 64 - 41 - shard_bitsmask = ((1 << shard_bits) - 1) << random_bitsreturn (key & mask) >> random_bits

4.3 优势与适用场景

4.3.1 优势
  • 免路由查询:无需通过缓存或数据库查询分库规则,直接通过主键解析分库键,提升查询性能。
  • 高并发生成:无中心化协调,各节点独立生成ID,适合分布式高并发场景。
  • 灵活扩展:分库键位数可根据实际库数调整(如从4位扩展到5位支持32个库),只需修改解析逻辑。
4.3.2 适用场景
  • 分库策略固定:分库键基于稳定的业务字段(如用户ID、租户ID),且不频繁变更分库规则。
  • 读写均衡需求:通过分库键均匀分布数据,避免热点库问题。

4.4 冲突风险与解决

4.4.1 冲突原因

同一分库键和时间戳下,随机数部分可能重复,导致主键冲突。

4.4.2 解决方案
  • 增加随机数位数:从19位扩展到24位,冲突概率从1/524288降低至1/16777216。
  • 重试生成:检测到冲突时,重新生成随机数部分,直至唯一。
    def safe_generate_sharded_id(user_id, shard_bits=4, max_retries=3):for _ in range(max_retries):id = generate_sharded_id(user_id, shard_bits)# 假设存在校验唯一性的函数(如查询数据库)if not is_id_exists(id):return idraise Exception("Failed to generate unique id after retries")
    

五、 高性能优化策略

5.1 批量取号(预分配)

5.1.1 原理

一次性从发号器获取一批连续的ID,缓存在本地,按需使用,减少与发号器的交互次数,降低网络开销和锁竞争。

5.1.2 数据库自增场景实现
  • MySQL示例:通过设置步长预取一段ID范围。
    -- 预取1000个ID(当前max(id)=1000)
    UPDATE id_generator SET current_id = current_id + 1000 WHERE biz_type = 'order';
    -- 获取当前批次起始值
    SELECT current_id - 1000 AS start_id, current_id AS end_id FROM id_generator WHERE biz_type = 'order';
    
  • 应用层缓存:将获取的ID范围(如1001-2000)存储在内存中,逐一使用,用完后再预取下一批。
5.1.3 雪花算法场景实现
  • 在雪花算法基础上增加本地序列号缓存,一次生成多个ID并缓存。
    public class BufferedSnowflake {private final SnowflakeIdGenerator generator;private final Queue<Long> idBuffer = new LinkedList<>();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BUFFER_SIZE = 1000;public BufferedSnowflake(long workerId, long datacenterId) {this.generator = new SnowflakeIdGenerator(workerId, datacenterId);refillBuffer();}private synchronized void refillBuffer() {for (int i = 0; i < BUFFER_SIZE; i++) {idBuffer.offer(generator.nextId());}}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if (idBuffer.isEmpty()) {refillBuffer();}return idBuffer.poll();}
    }
    

5.2 提前取号(异步预取)

5.2.1 原理

当本地缓存的ID剩余量低于阈值时,异步触发预取下一批ID,避免业务线程阻塞等待。

5.2.2 实现要点
  • 后台线程监控:启动独立线程定期检查缓存剩余量,当剩余量 < 阈值(如20%)时,发起预取请求。
  • 线程安全控制:使用原子变量或锁保证预取操作不重复执行。
    private AtomicBoolean isRefreshing = new AtomicBoolean(false);private void checkAndRefill() {if (idBuffer.size() < BUFFER_SIZE * 0.2 && isRefreshing.compareAndSet(false, true)) {new Thread(() -> {List<Long> newIds = generateBatchIds(); // 异步生成批次IDsynchronized (this) {idBuffer.addAll(newIds);isRefreshing.set(false);}}).start();}
    }
    

5.3 SingleFlight模式(合并请求)

5.3.1 原理

在高并发场景下,将相同参数的ID生成请求合并为一个,避免重复计算和资源竞争,减少全局锁的使用。

5.3.2 实现示例(Go语言)
import "sync"type IdGenerator struct {mu      sync.Mutexcache   map[string]*sync.WaitGroup
}func (g *IdGenerator) Generate(key string) string {g.mu.Lock()wg, exists := g.cache[key]if !exists {wg = &sync.WaitGroup{}g.cache[key] = wgwg.Add(1)g.mu.Unlock()// 实际生成ID的逻辑id := generateUniqueId()g.mu.Lock()delete(g.cache, key)g.mu.Unlock()wg.Done()return id}g.mu.Unlock()wg.Wait() // 等待已有的生成请求完成// 从缓存或其他地方获取已生成的IDreturn getCachedId(key)
}

5.4 局部分发(ThreadLocal缓存)

5.4.1 原理

为每个线程/协程分配独立的ID缓存,避免多线程竞争同一缓存,减少锁的使用。

5.4.2 实现示例(Java线程本地缓存)
public class ThreadLocalIdGenerator {private final SnowflakeIdGenerator generator;private final ThreadLocal<Queue<Long>> threadBuffer = ThreadLocal.withInitial(() -> new LinkedList<>());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BATCH_SIZE = 1000;public ThreadLocalIdGenerator(long workerId, long datacenterId) {this.generator = new SnowflakeIdGenerator(workerId, datacenterId);}public long nextId() {Queue<Long> buffer = threadBuffer.get();if (buffer.isEmpty()) {// 批量生成ID并填充本地缓存List<Long> batch = new ArrayList<>(BATCH_SIZE);for (int i = 0; i < BATCH_SIZE; i++) {batch.add(generator.nextId());}buffer.addAll(batch);}return buffer.poll();}
}

六、方案对比与选型指南

6.1 核心指标对比表

方案唯一性递增性高并发支持存储开销路由支持扩展性实现复杂度
数据库自增单库唯一一般需配置静态分库简单
UUID全局唯一强(无状态)简单
雪花算法全局唯一需节点管理节点数限制中等
内嵌分库键全局唯一分库键可调整中等
全局ID服务全局唯一可配置需路由表灵活复杂

6.2 选型决策树

6.2.1 第一步:是否需要全局唯一?
  • :单库自增ID(简单高效)。
  • :进入下一步。
6.2.2 第二步:是否要求ID有序递增?
    • 存储和性能不敏感:UUID。
    • 需节省存储:二进制UUID(16字节)或全局ID服务(整数类型)。
  • :进入下一步。
6.2.3 第三步:并发量与扩展性需求
  • 低并发、静态分库:数据库自增ID(固定步长法)。
  • 高并发、节点数固定:雪花算法(手动分配节点ID)。
  • 高并发、动态扩缩容
    • 需路由支持:内嵌分库键+雪花算法变种(如分库键+机器ID)。
    • 无需路由:雪花算法+Zookeeper动态分配节点ID。
6.2.4 第四步:特殊需求
  • 分库键固定且需快速路由:优先选择主键内嵌分库键方案。
  • 多语言、多团队协作:全局ID服务(统一接口,屏蔽底层实现)。

七、实战案例与最佳实践

7.1 电商订单系统:高并发+分库路由

7.1.1 业务需求
  • 日订单量超千万,需按用户ID分库(16个库,用户ID末4位作为分库键)。
  • 订单号需有序递增,便于按时间排序和分页查询。
  • 支持每秒数万订单峰值生成。
7.1.2 方案选择
  • 主键生成:雪花算法变种(内嵌分库键)。
    • 结构:41位时间戳 + 4位分库键 + 6位机器ID + 12位序列号(总64位)。
    • 优势:通过分库键直接定位库表,时间戳保证有序,机器ID和序列号支持高并发。
7.1.3 实现要点
  • 节点ID分配:机器ID由数据中心ID(2位)和服务器ID(4位)组成,通过Zookeeper动态分配。
  • 性能优化
    • 线程本地缓存(ThreadLocal)预取1000个ID,减少锁竞争。
    • 异步检测剩余ID,提前预取下一批。
7.1.4 代码片段(订单ID生成)
public class OrderIdGenerator {private final SnowflakeShardGenerator generator;private final ThreadLocal<Queue<Long>> buffer = ThreadLocal.withInitial(LinkedList::new);public OrderIdGenerator(long datacenterId) {this.generator = new SnowflakeShardGenerator(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为分库键(0-15)}public long generateOrderId(long userId) {long shardKey = userId & 0x0000000F; // 取用户ID末4位作为分库键Queue<Long> ids = buffer.get();if (ids.isEmpty()) {List<Long> batch = generator.generateBatch(shardKey, 1000); // 批量生成1000个IDids.addAll(batch);}return ids.poll();}
}

7.2 日志系统:高吞吐+唯一性优先

7.2.1 业务需求
  • 每日处理数十亿条日志记录,写入并发极高。
  • 日志ID需全局唯一,无需有序,查询频率低。
  • 存储成本敏感,需优化存储空间。
7.2.2 方案选择
  • 主键生成:UUID(二进制存储)。
    • 存储方式:将UUID转换为16字节的二进制数据存储,而非36位字符串。
    CREATE TABLE logs (id BINARY(16) PRIMARY KEY,content TEXT,create_time TIMESTAMP
    );
    
7.2.3 实现要点
  • 生成方式:使用Python的uuid.uuid4().bytes获取二进制UUID。
    import uuiddef generate_binary_uuid():return uuid.uuid4().bytes  # 返回16字节的bytes对象
    
  • 性能优化:关闭索引或仅创建稀疏索引,减少写入开销。

7.3 中小型系统:低成本+简单分库

7.3.1 业务需求
  • 分库数固定为2个,无扩库计划,并发量中等。
  • 主键需全局唯一,无需严格有序。
7.3.2 方案选择
  • 主键生成:数据库自增ID+固定步长法。
    • 库1:起始值1,步长2,生成ID:1,3,5,…
    • 库2:起始值2,步长2,生成ID:2,4,6,…
7.3.3 实现要点
  • 配置管理:通过环境变量或配置文件记录各库的起始值和步长,避免手动修改数据库。
  • 扩展性预留:若未来扩库,可切换为雪花算法或全局ID服务,需提前设计抽象层接口。
http://www.xdnf.cn/news/8293.html

相关文章:

  • transformer网络
  • 云曦25年春季期中考核复现
  • 【会议推荐|权威出版】2025年电力工程与电气技术国际会议(PEET 2025)
  • Python 训练 day31
  • ssh登录设备总提示密码错误解决方法
  • 使用 Navicat 17 for PostgreSQL 时,请问哪个版本支持 PostgreSQL 的 20150623 版本?还是每个版本都支持?
  • Skia如何在窗口上绘图
  • 突破免疫研究瓶颈!Elabscience IL - 4 抗体 [11B11](APC 偶联)靶向识别小鼠细胞因子
  • 纯JS前端转图片成tiff格式
  • 选择第三方软件检测机构做软件测试的三大原因
  • 从零开始学习QT——第二步
  • Rabbit MQ
  • CSS:vertical-align用法以及布局小案例(较难)
  • Spring AI Alibaba 调用文生语音模型(CosyVoice)
  • 基于labview的声音采集与存储分析系统
  • 深入浅出DDD:从理论到落地的关键
  • 海南藏族自治州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实践与动易解决方案应用
  • Java集合框架入门指南:从小白到基础掌握
  • 聚水潭ERP(奇门)集成用友ERP(用友U8、U9、NC、BIP、畅捷通T+、好业财)
  • 位图算法——判断唯一字符
  • 百度智能云千帆AppBuilder RAG流程技术文档
  • 佰力博科技与您探讨半导体电阻测试常用的一些方法
  • Qt 布局管理器的层级关系
  • 【I2C】高效实现I2C寄存器读取函数
  • 如何免费申请SSL证书并无限续期!
  • 使用Node开发需要知道的背景知识
  • 基于机器学习的策略开发和Backtrader回测
  • “2025香港国际法律服务大会探讨“跨法域 链全球”新格局”
  • 基于LangManus深入理解系统提示设计
  • Origin绘制多因子柱状点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