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ds >正文

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之前的文章中说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这一篇来介绍转型的过程,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瞄准业务行动。

说起数字化转型,必须得提信息化,那么信息化和数字化有什么区别呢,我试着解释下!

 

在信息化以前,信息的载体主要是纸张,决策者要想全面了解信息,又没有全量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只好通过科层制组织架构,层层汇总数据、层层上报信息,这样信息极易衰减、失真、甚至篡改。

信息化,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数据库存储和处理数据,决策者就能全面快捷掌握业务信息,有利于快速采取对策,所以信息化的指向是决策。 但是,这样的信息化实质是把原来纸质载体上的内容信息,变成网络能跑的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数字形式信息,业务流程本质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数字化,是“万物数化、万物互联”,是卷入流程链条上所有人、物、事,极大提升效率、优化体验。数字化的终点是直接行动。

以下这个简单的标准来判定您公司处于哪个阶段,你可以对号入座:

如果数据的采集大量来源于手工的誊抄,然后汇总到专人处理,这个专人的Excel功力深厚,公司的汇报形式以PPT为主,实行层层上报制,定时汇报制,这属于“前信息化”。

如果数据的采集大部分来源于自动采集或底层人员的业务流水,通过平台系统数据清洗,建模,以业务驾驶舱模式指导决策,能即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属于“信息化”。

如果数据的采集大部分来源于自动采集或底层人员的业务流水,打通各环节数据,依据算法,达到提醒、预警、建议、自动行动,是“数字化”。

 

因此,我们要对数字化转型建立的第一个新的认知是:

“数字化不是信息化,数字化是直接行动”。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交通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面有N多的屏幕摄像头循环监控着各个交通路口,屏幕前方是几十至上百人的办公卡位,当某个路口车流增大,办公人员就会电话通知交警前往指挥交通,这是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那么数字化是怎样的呢?当摄像头检测到东西向车流变大时,便自动调整路口红绿灯时长,让东西方向绿灯长一些,然后再将路况信息上传至交管中心云服务器,并被导航地图软件调用,反馈至每一个用户APP,提示绕行。同时设置当拥堵达到一定程度时报警提醒交警是否实地介入,这就是数字化的方案。

所以,信息化不是数字化,数字化是直接行动。

再举个一般公司都会遇到的场景,每个公司都有大量的采购业务,一般ERP的对应流程是:人提采购申请,人审批,人下订单,人维护入库,人维护出库,全程留痕,这是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的方案呢,从客户订单开始,整合产品库存、在制品量、现生产量、产品定额、物料库存、物料订单、到货期、物料入库、物料出库数据,自动给合作供应商发送一条信息,“请贵公司于2025年5月12日将液体树脂胶HQ300(物料编码HT25487)送达XX公司,结算价格按照上次价格XX元结算。”

所以,信息化提供的是一大堆的信息,指向决策,而数字化指导行动,甚至直接行动。

 

我们需要建立的第二个新的认知是:

“数字化的过程将卷入所有的业务流程,只要开始就不会结束”。

什么是业务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简单说就是“人用工具干事”。

因此,卷入流程实际就是“卷入更多的人”及“更多的物”。

 

卷入更多的人——

数字化的本质是从信息采集到智能化的行动,数字化系统不只是决策者能用,而是产业链上的所有人都能用。
再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城市交通管理的案例。
那块布满整面墙的大屏,只是为少数决策者服务的,也就是交管中心警察的决策工具。数字化转型后,我们开发出了新的地图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让每一个使用城市道路的人用,无论是司机还是上班的普通市民,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地图App进行导航。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位朋友公司,过去产品出厂后基本失控,甚至连数都统计不准。后来自研了一套简单的物流系统,出厂后以整箱二维码为唯一标识,每一个业务环节都是扫码确认,对出厂后的物流各个环节的数量算是统计准确了。

后来因客户发现质量问题,需要增加一个功能,就是当客户处发现某一件产品有问题时,可以对产品实施精准追溯,外服人员可以对同属性的产品(比如同一时间段,同一模具号等)进行一键封存,封存的物资没有办法流入下一环节。因此增加了产品激光打码功能,装箱时自动记录箱码和产品码匹配记录。

再后来,由于质量部门并不负责组织发货,发生质量问题导致仓储部门临时组织配货,抱怨严重。因此需要根据客户的收货情况,外部质量情况来修正发货计划。这样,系统中又加入了发货计划提醒功能。

再后来,发货计划的修改,又导致了生产计划的变动,便加入了生产计划提醒功能。

接着,由于生产计划的变动,导致了采购部门的抱怨,一环一环,最后对接了公司内部物料采购系统。直接修改了物料的采购申请计划。

看看,原本只是为了掌握出厂后的产品数量而设计的流程系统,但却逐步卷入了客户,外服,质保,仓储,生产,采购等各个环节,无一幸免。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是这样,它并不只是让一家公司的CEO用,或者只让一个生产车间的负责人来用,或者是让一些专业人士来用的,而是企业内部生产线上的每一个人,上下游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利用这个系统,来给自己的业务提供决策参考。也就是说,产业链上的所有人都被卷进了数字化系统里了。

 

卷入更多的设备——

数字化在应用层不仅卷入越来越多的人,还要把越来越多的设备也卷入进来。也就是万物互联。

我们还是回到一开始说的城市交通管理的例子,一开始只是警察通过监控信息大屏来监控交通拥堵,再往下一步就是手机导航应用,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决策和应用的主体。但这些就是数字化的最终结果了么?当然不是,如果把城市交通的全价值链打通,未来就应该和路上跑的每一台汽车联通,不用导航,汽车直接就能把我送到我想去的目的地,这也就是自动驾驶。这是最终结果了么?当然不是,必然自动驾驶会卷入了你的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而给你更好更优的体验。

所以,数字化是一个软硬件设备不断被卷入的过程。在智慧交通的场景里,数字化先是卷入了基础的道路交通系统,然后再变成手机上的应用,再往前一层就要卷入汽车和硬件厂家,数字化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深化,并且一步一步将所有设备卷入其中。

敲黑板,总结重点:

1、数字化不是信息化,信息化终点是决策者,数字化终点是直接行动;

2、数字化是从信息到行动的不断演化,会不断卷入全价值链上的各个流程;

3、数字化卷入流程的实质是卷入所有人和所有设备。

http://www.xdnf.cn/news/5223.html

相关文章:

  • 4.3 Thymeleaf案例演示:图书管理
  • 军事目标无人机视角坦克检测数据集VOC+YOLO格式4003张1类别
  • 44.辐射发射整改简易摸底测试方法
  • 企业名录搜索软件哪家好?
  • 6.01 Python中打开usb相机并进行显示
  • 动态创建链表(头插法、尾插法)
  • RISC-V CLINT、PLIC及芯来ECLIC中断机制分析 —— RISC-V中断机制(一)
  • Linux探秘坊-------12.库的制作与原理
  • java-----------------多态
  • 跨平台编码规范文档
  • c++:标准模板库 STL(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
  • 【Go底层】http标准库服务端实现原理
  • 设计模式-迭代器模式
  • 【MySQL数据库】--SQLyog创建数据库+python连接
  • 26考研——中央处理器_CPU 的功能和基本结构(5)
  • 机器学习-数据集划分和特征工程
  • Rust 中的 `PartialEq` 和 `Eq`:深入解析与应用
  • 数据库审计如何维护数据完整性:7 种工具和技术
  • 解决Win11下MySQL服务无法开机自启动问题
  • 数巅智能携手北京昇腾创新中心深耕行业大模型应用
  • 卷积神经网络实战(4)代码详解
  • 第二章 如何安装KEIL5和新建工程
  • 【论文解读】| ACL2024 | LANDeRMT:基于语言感知神经元路由的大模型机器翻译微调框架
  • 2025年数维杯C题完整求解思路讲解+代码分享
  • AI星智协脑:智能驱动的高效协作管理平台全解读
  • QT聊天项目DAY10
  • GoWeb开发(基础)
  • web 自动化之 selenium 元素四大操作三大切换等待
  • CSS transition过渡属性
  • NXP iMX8MP ARM 平台多屏幕克隆显示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