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ds >正文

Chromium base 库中的 Observer 模式实现:ObserverList 与 ObserverListThreadSafe 深度解析

在大型软件系统中,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设计模式,用于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Chromium 的 base 库提供了 ObserverListObserverListThreadSafe 两种实现,它们在浏览器内核的事件订阅、异步消息处理、模块解耦中被广泛使用。本文将从概念、源码、用法、对比及常见坑等角度,全面解析 Chromium 中 Observer 模式的实现。


一、Observer 模式概念回顾

Observer 模式,又称发布-订阅模式,核心思想是:

  • Subject(被观察者):维护一个观察者列表,当自身状态改变时,通知所有观察者。

  • Observer(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当被观察者状态发生变化时接收通知。

UML 简单示意

+-----------+ +------------+ | Subject |<>-------->| Observer | +-----------+ +------------+ | observers | | update() | | attach() | +------------+ | detach() | | notify() | +-----------+

在 Chromium 中,ObserverList 完全实现了这种一对多通知机制,并提供了线程安全版本 ObserverListThreadSafe


二、ObserverList 概述

ObserverList 是 Chromium base 提供的非线程安全版本的观察者列表,适用于单线程场景

1. 头文件及基本类型

#include "base/observer_list.h"

常用类型:

base::ObserverList<MyObserver> observers;

  • MyObserver 必须是抽象类或接口类。

  • 支持三种通知策略:

    • ObserverListPolicy::EXISTING_ONLY:只通知已经存在的观察者。

    • ObserverListPolicy::NOTIFY_EXISTING_ONLY:仅通知当前存在的观察者。

    • ObserverListPolicy::CHECK_EMPTY:调试模式检查列表为空。


2. ObserverList API

class ObserverList<ObserverType, CheckedType = DEFAULT, AllowEmpty = false> {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Type* observer);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Type* observer); template <typename Functor> void Notify(Functor functor); // functor 为 observer 的回调函数 };

核心方法
  1. AddObserver/RemoveObserver

    • 添加或移除观察者,必须在同一线程操作。

  2. Notify

    • 遍历观察者列表,并调用回调函数。

    • 内部处理了遍历期间删除 observer 的安全性(使用 ObserverList::ForwardingInfo)。


3. ObserverList 示例

#include "base/observer_list.h" #include <iostream> class MyObserver { public: virtual void OnEvent(int value) = 0; }; class ConcreteObserver : public MyObserver { public: void OnEvent(int value) override { std::cout << "Received event: " << value << std::endl; } }; int main() { base::ObserverList<MyObserver> observers; ConcreteObserver obs1, obs2; observers.AddObserver(&obs1); observers.AddObserver(&obs2); observers.Notify([](MyObserver* o){ o->OnEvent(42); }); observers.RemoveObserver(&obs1); observers.Notify([](MyObserver* o){ o->OnEvent(100); }); return 0; }

输出结果:

Received event: 42 Received event: 42 Received event: 100

解析
  • Notify 使用 lambda 遍历 ObserverList,安全处理了 observer 在通知过程中被删除的情况。

  • 非线程安全,适用于 UI 或单线程逻辑。


4. ObserverList 内部机制

  • 内部使用 双向链表IntrusiveList)维护 observer。

  • 遍历时,使用 ForwardingInfo 记录当前遍历状态,保证删除当前 observer 不会破坏迭代

  • CheckedObserverList 可在调试模式下检查空列表或重复添加。


三、ObserverListThreadSafe 概述

ObserverListThreadSafe 是线程安全版本,适用于多线程场景

1. API

#include "base/observer_list_threadsafe.h" scoped_refptr<base::ObserverListThreadSafe<MyObserver>> observers;

  • 内部使用 引用计数(RefCountedThreadSafe) 管理对象生命周期。

  • 支持在任意线程添加/移除 observer。

  • 通知回调可以指定在哪个线程执行(通过 base::SequencedTaskRunner)。


2. ObserverListThreadSafe 示例

#include "base/observer_list_threadsafe.h" #include "base/task/sequenced_task_runner.h" #include "base/task/single_thread_task_runner.h" #include <iostream> class MyObserver { public: virtual void OnEvent(int value) = 0; }; class ConcreteObserver : public MyObserver { public: void OnEvent(int value) override { std::cout << "Thread-safe event: " << value << std::endl; } }; int main() { auto observers = base::MakeRefCounted<base::ObserverListThreadSafe<MyObserver>>(); auto obs = std::make_unique<ConcreteObserver>(); observers->AddObserver(obs.get()); // 在主线程通知 observers->Notify(FROM_HERE, [](MyObserver* o) { o->OnEvent(999); }); return 0; }

特点
  • Notify 必须传入 FROM_HERE(用于追踪调用栈)和 lambda。

  • 支持跨线程安全调用。

  • 内部使用锁或原子操作保证线程安全。


四、ObserverList 与 ObserverListThreadSafe 对比

特性ObserverListObserverListThreadSafe
线程安全❌ 单线程✅ 多线程
生命周期管理需外部保证 observer 生命周期内部 ref-count 管理,可延长生命周期
通知回调线程当前线程可指定线程
性能高(无锁)相对低(锁或原子操作)
使用场景UI 线程、单线程任务多线程模块、后台任务

五、常见坑与注意事项

1. 遍历中删除 Observer

observers.Notify([&](MyObserver* o){ observers.RemoveObserver(o); // 安全,但注意遍历策略 });

  • ObserverList 内部已处理遍历中删除安全问题。

  • 如果使用 EXISTING_ONLY 策略,可避免通知新加入的 observer。

2. Observer 生命周期管理

  • 对于 ObserverList,必须确保 observer 生命周期长于列表。

  • 对于 ObserverListThreadSafe,推荐使用 scoped_refptrWeakPtr 避免悬空调用。

3. 跨线程通知延迟

  • ObserverListThreadSafe 的通知可能通过任务队列执行,回调不是立即执行

  • 需要注意调用线程与 observer 所在线程。

4. 重复添加与移除

observers.AddObserver(&obs1); observers.AddObserver(&obs1); // 重复添加无效

  • ObserverList 会检查重复添加。

  • ObserverListThreadSafe 内部同样有重复检查机制。

5. 性能考虑

  • ObserverListThreadSafe 内部加锁或原子操作,大量高频事件可能有性能开销

  • 对于 UI 更新等高频通知,优先使用单线程 ObserverList


六、ObserverList 使用场景分析

1. 单线程 UI 事件

  • 浏览器标签页状态变化

  • 界面组件刷新

  • Toolbar 按钮点击事件

2. 多线程后台任务

  • 网络模块状态更新

  • 下载任务状态变化

  • 浏览器扩展事件通知


七、实战示例:结合 TaskRunner 异步通知

#include "base/observer_list_threadsafe.h" #include "base/threading/thread_task_runner_handle.h" #include <iostream> class MyObserver { public: virtual void OnDownloadComplete(int id) = 0; }; class DownloadObserver : public MyObserver { public: void OnDownloadComplete(int id) override { std::cout << "Download complete: " << id << std::endl; } }; int main() { auto observers = base::MakeRefCounted<base::ObserverListThreadSafe<MyObserver>>(); DownloadObserver obs; observers->AddObserver(&obs); // 异步任务 base::ThreadTaskRunnerHandle::Get()->PostTask( FROM_HERE, base::BindOnce([](scoped_refptr<base::ObserverListThreadSafe<MyObserver>> obs){ obs->Notify(FROM_HERE, [](MyObserver* o){ o->OnDownloadComplete(42); }); }, observers)); base::RunLoop().RunUntilIdle(); return 0; }

  • 异步通知保证了 observer 在正确线程执行。

  • 使用 scoped_refptr 管理 ObserverList 生命周期,避免线程结束前被释放。


八、总结

  1. ObserverListObserverListThreadSafe 是 Chromium base 库对 Observer 模式的高效实现。

  2. ObserverList 适用于单线程场景,高性能但非线程安全。

  3. ObserverListThreadSafe 适用于多线程场景,内部通过引用计数与锁保证安全。

  4. 使用时需注意:

    • observer 生命周期

    • 遍历中删除 observer

    • 跨线程异步通知

    • 高频事件的性能开销

  5. 在浏览器开发中,它们被广泛用于 UI 更新、后台任务通知、模块解耦等场景。


九、参考源码阅读建议

  1. base/observer_list.h

  2. base/observer_list_threadsafe.h

  3. Chromium TaskScheduler 与 TaskRunner 使用场景

  4. WeakPtr 在 Observer 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使用


本文全面介绍了 Chromium base 库中 Observer 模式实现,并结合示例、对比和常见坑进行讲解,帮助开发者在浏览器或多线程 C++ 项目中安全高效地使用观察者模式。

http://www.xdnf.cn/news/18296.html

相关文章:

  • 《Python学习之第三方库:开启无限可能》
  • 【K8s】harbor安装与推送镜像
  • 104、【OS】【Nuttx】【周边】文档构建渲染:安装 Sphinx 扩展(上)
  • 【笔记】位错的定义和分类
  • K8s的命名空间需要创建吗
  • HAProxy使用方法以及和LVS区别
  • InfluxDB 开发工具链:IDE 插件与调试技巧(二)
  • 【DDIA】第十章:解析Reduce端连接与分组技术
  • 基于C语言实现的HRV分析方法 —— 与Kubios和MATLAB对比
  • Django 请求生命周期
  • 2025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 ​要点总结
  • 检索增强生成(RAG) 缓存增强生成(CAG) 生成中检索(RICHES) 知识库增强语言模型(KBLAM)
  • PPT生成视频的AI大模型应用技巧
  • 第4.3节:awk正则表达式详解-特殊字符
  • apisix负载均衡测试
  • Webrtc在项目中承担的角色
  • 决策树-信息增益(第二十三节课内容总结)
  • 第2章:进阶篇——第2节:索引
  • 从决策树基础到熵与信息增益
  • PYTHON让繁琐的工作自动化-函数
  • 【DL学习笔记】交叉熵损失函数详解
  • 人工智能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 minio安装和配置
  • 大数据时代时序数据库选型指南:深度解析与 Apache IoTDB 实践
  • 国产!全志T113-i 双核Cortex-A7@1.2GHz 工业开发板—ARM + DSP、RISC-V核间通信开发案例
  • MiniMax Agent 上线 Market Place ,AI一键复制克隆网站
  • 如何解决IDEA/Datagrip无法连接数据库的问题:解决方法为添加参数-Djava.net.preferIPv4Stack=true
  • MySQL的锁:
  • Image and Video Tokenization with Binary Spherical Quantization 论文阅读
  • 【网络运维】Playbook项目实战:基于 Ansible Playbook 一键部署 LNMP 架构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