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ds >正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线系统的详细概述

1.数据传输的两个方式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串行:适合的就是传输的距离比较远,这个对应的成本也是比较低的;

并行:传输的效率很高,因为分成了不同的线路,这个适合的就是短距离的这个传输;

image-20250414144029552

下面的这个是CPU和存储器之间的这个总线的具体的结构:

总线分为下面显示的这个数据线控制线和地址线三个不同的类型的;

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这个地址线和数据线复用的情况,而且这个控制线不一定只有一个,下面的这个就是一个实例罢了;

image-20250414144205198

下面引入的就是我们的总线时钟频率的概念,他表示的含义是我们的一秒这个时间里面的数据的传输的次数

image-20250414144539987

总线的带宽的解释和相关的介绍:带宽说的就是最带的传输率,相当于是一个速度的单位

image-20250414144643742

一个简单的案例:带宽=宽度*总线的时钟频率,下面的这个是我们的指定的这个时钟频率换算成为了使用字节作为单位的;

image-20250414144855862

易错点的辨析:区分总线的工作频率==总线的时钟频率,因为默认情况下的这个一个周期里面进行一次这个数据的传输,所以上面的这个公式里面就是

image-20250414145007586

2.总线仲裁

image-20250414145410395

如果我们的多个主设备对于总线进行对应的请求,这个时候我们的总线需要对于这个请求进行回复和同意,但是这个时候只能让一个设备使用这个总线,因此这个时候需要交给我们的总线控制器进行仲裁,这样的这个过程我们就称之为总线仲裁;

3.总线内部结构

image-20250414201128538

4.总线周期

1)总线周期的这个定义:我们的系统完成一次的这个总线操作需要的这个时间,就是一个周期;

2)在这个周期里面主要进行的就是下面的这个操作;

3)第一步:申请分配,交给我们的仲裁器,申请得到这个总线的使用权限;

4)寻址,这个寻址是寻找我们的数据发送到的这个设备的地址,我们通过这一步知道我们的数据发给谁,确定这个数据的接受者;

5)数据传输,确定了这个数据的接受者之后,我们进行这个数据的传输过程即可;

6)结束阶段:我们的申请者撤出相关信息,让出来我们的总线的使用权限;

image-20250414201530693

5.总线定时

通信双方如何获知:通信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进行通信的双方如何进行协调和配合;

image-20250414201954902

5.1同步定时

下面的这个里面也涉及到了一个周期,但是这个周期说的是我们的数据传输的过程,和上面的总线周期相比,不包含申请分配的这个阶段;

image-20250414202833119

5.2提高数据传输率

image-20250414203329324

5.3异步定时

总线上面的这个主设备和从设备的存储的时间不一致在我们的这个异步定时里面是允许存在的,当我们的这个从设备收到信号之后,可以等待这个信号稳定之后通过控制线给这个主设备一个应答;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主设备撤销信号之后,我们的这个从设备才可以取消掉这个数据相关信息;

image-20250422194111182

6.异步串行通信

6.1字符的格式–帧

帧的组成主要是下面的这几个部分的:

1)起始的低电平位置,低电平使用数字0进行表示

2)中间的几个数据位;

3)奇偶校验位:进行检验这个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错误的;

4)终止位:通常使用高电平进行显示,高电平通常使用数字1进行表示;

image-20250422200004329

6.2奇偶校验位

下面的这个就是我们的:

image-20250422200945897

6.3进一步理解

image-20250422201208591

默认的是高电平,因此这个低电平是0,方便我们知道这个时候数据来了;

6.4波特率和比特率

波特率:全部数据的位数;

比特率:有效数据的位数

image-20250422201431748

6.5突发传输和非突发传输

突发传输需要16个周期,非突发传输只需要7个周期;

非突发传输:面对与一个字节的数据,第一个周期发送对应的地址,第二个周期通过控制线发送读取的命令,第三个周期得到这个数据,第四个周期撤销相关的信息,四个字节就是四个这样的过程,也就是16个周期;

突发传输:前面的两个过程是一样的,就是一次性全部发送,然后再撤销相关信息,一共是7个周期;

image-20250422202136533

http://www.xdnf.cn/news/1320.html

相关文章:

  • HCIP-H12-821 核心知识梳理 (5)
  • 如何修改文件termsrv.dll实现多用户同时远程
  • 一个关于相对速度的假想的故事-4
  • AGI大模型(12):向量检索之关键字搜索
  • 企业战略到数字化落地 —— 第四章 SOP 的概念
  • 几种电气绝缘类型
  • Mininet--node.py源码解析
  • 学习笔记——《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抽象和接口
  • 实验1python基本网络应用
  • 为TA开发人员介绍具有最新改进的Kinibi-610a
  • 【Vue3 / TypeScript】 项目兼容低版本浏览器的全面指南
  • 【MySQL】数据库基础
  • 从马拉松到格斗大赛:人形机器人撕开的万亿市场,正在改写AI规则
  • STM32单片机入门学习——第45节: [13-2] 修改频主睡眠模式停止模式待机模式
  • G1 人形机器人硬件构成与接口
  • 图像挖掘课程笔记-第一章:了解机器视觉
  • 【TeamFlow】4.3.2 细化时间单位
  • 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部署成本:技术架构与成本优化策略解析
  • Linux——基于socket编程实现简单的Tcp通信
  • Size of map written was 1, but number of entries written was 0. 异常分析
  • 进阶篇 第 7 篇 (终章):融会贯通 - 多变量、模型选择与未来之路
  • 数据可视化--数据探索性分析
  • 数据库MySQL学习——day1(创建表与数据类型)
  • win10中打开python的交互模式
  • Ubuntu 22.04安装IGH
  • CRM系统的功能有哪些?CRM系统功能指南
  • RenderDoc 使用介绍
  • STL C++详解——priority_queue的使用和模拟实现 堆的使用
  • 高新技术申报有哪些潜在风险?如何避免?
  • AI 模型可靠性危机:DeepSeek 输出异常的技术归因与防范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