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地方标准制定负面清单》与安徽标准复审新规
地方标准
2025年,地方标准迎来改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要求“清理妨碍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的地方标准”,安徽省率先发布《2025年地方标准复审工作指引》。据统计,仅2024年,全国已废止超5500项地方标准,江西、湖南等地更是一举废止上百项“僵尸标准”。你的地方标准是否会被列入“淘汰名单”?
这4类地方标准或被废止
根据国家标准委《地方标准负面清单》及安徽省标准复审细则,以下标准将面临被废止:
1、技术指标“踩红线” :核心要素不符合强制性国标(如安全、环保指标)。
2、内容“过时”或“重复” :技术已被淘汰,或已被国标、行标覆盖(如部分农业检验方法标准)
3、妨碍市场流通:利用标准设置地域壁垒(如指定特定供应商、限制外地产品准入)。
4、 “越位”制定标准:涉及一般工业产品技术要求、评分评级类标准(如“养老机构分级评价规范”)。
安徽省2025标准复审流程
安徽省明确:所有地方标准需每5年复审一次,未及时反馈建议的视为“建议废止”。
流程如下:
1、启动信号:复审周期届满前6个月,标准化部门向行业主管部门征询意见。
2、评估重点:是否与最新法律法规冲突?是否存在技术替代或市场环境变化?是否被上级标准覆盖?
3、会议审查:邀请原标准起草单位、行业专家共同决议。
4、结果公示:分为“继续有效、修订、转化、废止”四类(如废止“卫生村建设规范”等标准)。
企业/机构应采取的措施
为避免标准被废止,建议立即行动:
1、对标负面清单:检查是否涉及“禁止类”内容(如限制流通、产品技术要求)。
2、技术迭代扫描:评估标准关键技术是否被新技术替代。
3、覆盖性分析:对比最新国标、行标,识别重复或冲突条款。
4、市场反馈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访谈收集实施问题(如标准是否被实际应用)。
5、合规审查留痕:保留自查报告、修订记录
地方标准管理平台的建设为地方标准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平台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所构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建设新一代数字化标准管理平台,实现标准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为标准化活动提供新的落地支撑,以充分发挥地方标准引领和规范的作用。
标准通地方标准管理平台
1、压缩冗余标准存量
实现数字化管理
1、负面清单通知公示:在平台上公示列出禁止或限制制定地方标准的领域和项目,确保标准制定工作不偏离方向。
2、存量标准审查与清理:现有地方标准进行审查,识别出不符合负面清单要求或已过时的标准,进行清理或修订。
2、标准全过程管理机制
实时追踪制修订进度
1、流程优化与数字化:在平台上重构地方标准制定流程,实现从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到发布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2、专业工具辅助:提供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专业工具,如标准模板、标准体系、标准编辑器等,提高制定效率。
3、完善标准管理制度
全过程留痕可追溯
1、权限管理:在平台上设置严格的权限分配管理,确保设区的市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遵守规定,不越权操作。
2、审核与备案:建立市级标准制定前的审核和备案制度,通过平台提交审核材料,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和备案。
4、标准实施监督机制
确保标准有效执行
1、实施应用记录:通过平台对地方标准的实施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2、监督与反馈:平台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收集用户对标准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整改和优化。
5、提升标准化工作能力
线上线下相结合
创新服务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通过平台提供标准咨询、培训、评估等一站式服务,提升地方标准化服务水平。
目前,地方团体标准化管理平台已在***标准化研究院等成功应用,帮助地方标准实现制定流程重建、制度体系重塑,加强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反馈。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如您想使用或咨询「地方标准管理平台」
请私信
标准通
https://www.bzt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