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i >正文

现代C++特性 并发编程:线程管理库 <thread>(C++11)

文章目录

  • 创建线程
    • operator=
  • 线程 ID 与身份识别:get_id()
  • 线程管理:join() 与 detach()
    • join()
    • detach()
  • 线程状态查询:joinable()
  • 静态函数:硬件并发数
  • 命名空间 std::this_thread
  • 常见错误
  • 完整使用示例


C++11 起引入 <thread> 头文件,提供对多线程的原生支持。

创建线程

//默认构造函,构造一个线程对象,在这个线程中不执行任何处理动作
thread() noexcept;//移动构造函数,将 other 的线程所有权转移给新的 thread 对象。之后 other 不再表示执行线程。
thread( thread&& other ) noexcept;// 创建线程对象,并在该线程中执行函数 f 中的业务逻辑,args 是要传递给函数 f 的参数。任务函数 f 的可选类型有很多,普通函数,类成员函数,匿名函数,仿函数
template< class Function, class... Args >
explicit thread( Function&& f, Args&&... args );

要创建线程,首先需要一个可调用函数或函数对象,作为线程的入口点。

std::thread t(Function&& f, Args&&... args);std::thread t1(func);
std::thread t2 = std::move(t1);  // OK
// std::thread t3 = t1;          // 错误!禁止拷贝
  • function_name 是线程入口点的函数或可调用对象,支持的 Function 类型包括:
    • 普通函数 void func(); t(func);
    • Lambda 表达式 t([](){ std::cout << "Hello"; });
    • 函数对象(仿函数) struct Task { void operator()(); }; t(Task{});
    • 类成员函数 t(&MyClass::method, &obj);
    • 绑定函数(std::bind) t(std::bind(&func, arg));
  • args... 是传递给函数的参数

创建线程后,我们可以使用 t.join()等待线程完成,或者使用 t.detach()分离线程,让它在后台运行。

例如,下面的代码创建了一个线程,输出一条消息:

#include <thread>
#inlcude <iostream>void print_message() {std::cout << "Hello,world!" << std::endl;
}int main() {std::thread t(print_message);t.join();return 0;
}

operator=

线程中的资源是不能被复制的,因此通过 = 操作符进行赋值操作最终并不会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对象。

// move (1)	
thread& operator= (thread&& other) noexcept;
// copy [deleted] (2)	
thread& operator= (const other&) = delete;

通过以上 = 操作符的重载声明可以得知:

  • 如果 other 是一个右值,会进行资源所有权的转移
  • 如果 other 不是右值,禁止拷贝,该函数被显示删除(=delete),不可用

线程 ID 与身份识别:get_id()

应用程序启动之后默认只有一个线程,这个线程一般称之为主线程或父线程,通过线程类创建出的线程一般称之为子线程,每个被创建出的线程实例都对应一个线程 ID,这个 ID 是唯一的,可以通过这个 ID 来区分和识别各个已经存在的线程实例,这个获取线程 ID 的函数叫做 get_id(),函数原型如下:

std::thread::id get_id() const noexcept;

示例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chrono>
using namespace std;void func(int num, string str)
{for (int i = 0; i < 10; ++i){cout << "子线程: i = " << i << "num: " << num << ", str: " << str << endl;}
}void func1()
{for (int i = 0; i < 10; ++i){cout << "子线程: i = " << i << endl;}
}int main()
{cout << "主线程的线程ID: " << this_thread::get_id() << endl;thread t(func, 520, "i love you");thread t1(func1);cout << "线程t 的线程ID: " << t.get_id() << endl;cout << "线程t1的线程ID: " << t1.get_id() << endl;
}

在上面的示例程序中有一个 bug,在主线程中依次创建出两个子线程,打印两个子线程的线程 ID,最后主线程执行完毕就退出了(主线程就是执行 main () 函数的那个线程)。默认情况下,主线程销毁时会将与其关联的两个子线程也一并销毁,但是这时有可能子线程中的任务还没有执行完毕,最后也就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了。

线程管理:join() 与 detach()

每个 std::thread 对象在销毁前必须调用 join()detach(),否则程序会调用 std::terminate() 终止。

方法作用是否阻塞适用场景
join()主动等待线程结束,回收资源✅ 阻塞调用者需要等待结果或确保线程完成
detach()分离线程,后台运行,自动回收❌ 不阻塞不关心线程何时结束,如日志写入、心跳检测

join()

join() 字面意思是连接一个线程,意味着主动地等待线程的终止(线程阻塞)。在某个线程中通过子线程对象调用 join() 函数,调用这个函数的线程被阻塞,但是子线程对象中的任务函数会继续执行,当任务执行完毕之后 join() 会清理当前子线程中的相关资源然后返回,同时,调用该函数的线程解除阻塞继续向下执行。

再次强调,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函数阻塞的是哪一个线程,函数在哪个线程中被执行,那么函数就阻塞哪个线程。该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void join();

有了这样一个线程阻塞函数之后,就可以解决在上面测试程序中的 bug 了,如果要阻塞主线程的执行,只需要在主线程中通过子线程对象调用这个方法即可,当调用这个方法的子线程对象中的任务函数执行完毕之后,主线程的阻塞也就随之解除了。 修改之后的示例代码如下:

int main()
{cout << "主线程的线程ID: " << this_thread::get_id() << endl;thread t(func, 520, "i love you");thread t1(func1);cout << "线程t 的线程ID: " << t.get_id() << endl;cout << "线程t1的线程ID: " << t1.get_id() << endl;t.join();t1.join();
}

当主线程运行到第八行 t.join();,根据子线程对象 t 的任务函数 func() 的执行情况,主线程会做如下处理:

  • 如果任务函数 func() 还没执行完毕,主线程阻塞,直到任务执行完毕,主线程解除阻塞,继续向下运行
  • 如果任务函数 func() 已经执行完毕,主线程不会阻塞,继续向下运行

同样,第 9 行的代码亦如此。

detach()

detach() 函数的作用是进行线程分离,分离主线程和创建出的子线程。在线程分离之后,主线程退出也会一并销毁创建出的所有子线程,在主线程退出之前,它可以脱离主线程继续独立的运行,任务执行完毕之后,这个子线程会自动释放自己占用的系统资源。该函数函数原型如下:

void detach();

线程分离函数没有参数也没有返回值,只需要在线程成功之后,通过线程对象调用该函数即可,继续将上面的测试程序修改一下:

int main()
{cout << "主线程的线程ID: " << this_thread::get_id() << endl;thread t(func, 520, "i love you");thread t1(func1);cout << "线程t 的线程ID: " << t.get_id() << endl;cout << "线程t1的线程ID: " << t1.get_id() << endl;t.detach();t1.detach();// 让主线程休眠, 等待子线程执行完毕this_thread::sleep_for(chrono::seconds(5));
}

注意事项:线程分离函数 detach () 不会阻塞线程,子线程和主线程分离之后,在主线程中就不能再对这个子线程做任何控制了,比如:通过 join () 阻塞主线程等待子线程中的任务执行完毕,或者调用 get_id () 获取子线程的线程 ID。有利就有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建议使用 join ()。

线程状态查询:joinable()

joinable() 函数用于判断主线程和子线程是否处理关联(连接)状态,一般情况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处于关联状态,该函数返回一个布尔类型:

  • 返回值为 true:主线程和子线程之间有关联(连接)关系,线程可以被join()或detach()
  • 返回值为 false:主线程和子线程之间没有关联(连接)关系,如果我们试图对一个不可join的线程调用join()或detach(),则会抛出一个std::system_error异常。
bool joinable() const noexcept;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void foo() {std::cout << "Thread started" << std::endl;
}
int main() {std::thread t(foo);if (t.joinable()) {t.join();}std::cout << "Thread joined" << std::endl;return 0;
}

静态函数:硬件并发数

thread 线程类还提供了一个静态方法,用于获取当前计算机的 CPU 核心数,根据这个结果在程序中创建出数量相等的线程,每个线程独自占有一个CPU核心,这些线程就不用分时复用CPU时间片,此时程序的并发效率是最高的。

static unsigned hardware_concurrency() noexcept;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int num = thread::hardware_concurrency();cout << "CPU number: " << num << endl;
}

用途:合理设置线程池大小,避免过度创建线程。


命名空间 std::this_thread

提供对当前线程的操作。

函数说明
get_id()获取当前线程 ID
sleep_for(duration)睡眠指定时间
sleep_until(time_point)睡眠到指定时间点
yield()提示调度器让出 CPU 时间片
std::this_thread::sleep_for(std::chrono::seconds(1));
std::this_thread::sleep_until(std::chrono::system_clock::now() + 2s);

常见错误

  • 忘记等待线程完成或分离线程:如果我们创建了一个线程,但没有等待它完成或分离它,那么在主线程结束时,可能会导致未定义行为。 解决方案:

    • RAII 封装(如 std::jthread C++20)
    • 智能指针管理线程生命周期
    • 使用作用域守卫(std::unique_ptr<std::thread, Deleter>
  • 访问共享数据时没有同步:如果我们在多个线程中访问共享数据,但没有使用同步机制,那么可能会导致数据竞争、死锁等问题。

  • 异常传递问题:如果在线程中发生了异常,但没有处理它,那么可能会导致程序崩溃。因此,我们应该在线程中使用try-catch块来捕获异常,并在适当的地方处理它。

    std::thread t([]{try {// 业务逻辑} catch (...) {// 处理异常}
    });
    
  • 传递临时变量问题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void foo(int& x) {x += 1;
    }
    int main() {std::thread t(foo, 1); // 传递临时变量t.join();return 0;
    }
    

    临时变量使用使用之后立即释放不占内存,取不到引用。

    解决方案是将变量复制到一个持久的对象中,然后将该对象传递给线程。例如,我们可以将1复制到一个int类型的变量中,然后将该变量的引用传递给线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void foo(int& x) {x += 1;
    }
    int main() {int x = 1; // 将变量复制到一个持久的对象中std::thread t(foo, std::ref(x)); // 将变量的引用传递给线程t.join();return 0;
    }
    
  • 传递指针或引用指向局部变量(或指向已释放内存)的问题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std::thread t;
    void foo(int& x) {x += 1;
    }
    void test() {int a = 1;		//局部变量,只在test内有效t = std::thread(foo, std::ref(a));return;  		//a在此处已经被释放
    }
    int main() {test();t.join();return 0;
    }
    

    类成员函数作为入口函数,类对象被提前释放同理。

    可以使用 std::shared_ptr 来管理类对象的生命周期,确保在线程执行期间对象不会被销毁。具体来说,可以在创建线程之前,将类对象的指针封装在一个 std::shared_ptr 对象中,并将其作为参数传递给线程。这样,在线程执行期间,即使类对象的所有者释放了其所有权,std::shared_ptr 仍然会保持对象的生命周期,直到线程结束。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memory>class MyClass {
    public:void func() {std::cout << "Thread " << std::this_thread::get_id() << " started" << std::endl;// do some workstd::cout << "Thread " << std::this_thread::get_id() << " finished" << std::endl;}
    };int main() {std::shared_ptr<MyClass> obj = std::make_shared<MyClass>();std::thread t(&MyClass::func, obj);t.join();return 0;
    }
    
  • 入口函数为类的私有成员函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class MyClass {
    private:friend void myThreadFunc(MyClass* obj);	//将 myThreadFunc 定义为 MyClass 类的友元函数void privateFunc() {std::cout << "Thread " << std::this_thread::get_id() << " privateFunc" << std::endl;}
    };void myThreadFunc(MyClass* obj) {obj->privateFunc();
    }int main() {MyClass obj;std::thread thread_1(myThreadFunc, &obj);	//在函数中调用 privateFunc 函数thread_1.join();return 0;
    }
    

完整使用示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chrono>void task(int id) {for (int i = 0; i < 3; ++i) {std::cout << "Thread " << id << ": " << i << std::endl;std::this_thread::sleep_for(std::chrono::milliseconds(500));}
}int main() {std::cout << "Main thread ID: " << std::this_thread::get_id() << std::endl;std::thread t1(task, 1);std::thread t2(task, 2);std::cout << "t1 ID: " << t1.get_id() << std::endl;std::cout << "t2 ID: " << t2.get_id() << std::endl;if (t1.joinable()) t1.join();if (t2.joinable()) t2.join();std::cout << "All threads finished." << std::endl;return 0;
}

总结:std::thread 是 C++ 多线程的基础,掌握其构造、生命周期管理、参数传递和常见陷阱,是编写安全并发程序的关键。建议结合 std::mutexstd::future 等工具一起使用,构建完整的并发模型。

http://www.xdnf.cn/news/19341.html

相关文章:

  • dayjs 常用方法总结
  • MySQL—— 概述 SQL语句
  • MSVC---编译器工具链
  • 【CUDA入门·Lesson 1】Ubuntu实战:CUDA 概念、nvidia-smi 工具与 GPU 参数详解
  • Docker从零学习系列之Dockerfile
  • 蓓韵安禧活性叶酸独立包装防漏贴心设计
  • 策略模式:模拟八路军的抗日策略
  • 性能测试工具-Slow Query Log
  • React学习教程,从入门到精通, ReactJS - 架构(6)
  • Java GC 销毁机制 与 Redis 过期策略深度对比
  • AI+IP双驱动:效率提升的关键
  • 查漏补缺——与日期有关的字符串
  • SAP Business One的设计哲学
  • Linux 网络编程:深入理解套接字与通信机制
  • 在Windows系统Docker中使用wsl2、容器、windows文件路径三种不同挂载方式的区别和性能差异
  • 大话 IOT 技术(1) -- 架构篇
  • 【代码随想录day 22】 力扣 39. 组合总和
  • 视频理解与行为识别全景综述
  • Multi-Head RAG: Solving Multi-Aspect Problems with LLMs
  • linux 内核 - 常见的文件系统介绍
  • AIA中断控制器IPI的Linux内核实现
  • Qt-Advanced-Docking-System: 一个基于 Qt 框架的高级停靠窗口系统
  • Spring boot注解介绍
  • Python 2025:AI代理、Rust与异步编程的新时代
  • BigDecimal账户分布式原子操作
  • IOT安全学习之IoT_Sec_Tutorial
  • 历史数据分析——寒武纪
  • Wi-Fi技术——MAC特性
  • 【人工智能99问】Qwen3中的QK归一化是什么?(34/99)
  • LeetCode 3459.最长 V 形对角线段的长度:记忆化搜索——就一步步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