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n棍棍子,棍子i的长度为ai,想要从中选出3根棍子组成周长尽可能长的三角形。请输出最大的周长,若无法组成三角形则输出0。
题目描述:
有n棍棍子,棍子i的长度为ai,想要从中选出3根棍子组成周长尽可能长的三角形。请输出最大的周长,若无法组成三角形则输出0。 算法为O(nlogn)
初始理解题目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理解题目要求:
- 输入:有n根棍子,每根棍子的长度为a_i(i从1到n)。
- 目标:从中选出3根棍子,组成一个三角形,且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尽可能大。
- 输出:
- 如果可以组成三角形,输出最大的周长。
- 如果无法组成三角形,输出0。
- 算法要求: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
三角形的基本条件
要组成一个三角形,必须满足三角形不等式:对于任意三条边a, b, c(假设a ≤ b ≤ c),必须满足:
a + b > c
这是因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如果a + b ≤ c,那么这三条边无法构成一个三角形(它们要么无法闭合,要么是一条直线)。
解决思路
为了找到周长最大的三角形,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排序:首先将所有的棍子长度按非递减顺序排序。这样我们可以方便地检查连续的三个棍子是否满足三角形条件。
- 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满足题目要求。
-
选择最大的可能周长:为了找到周长最大的三角形,我们应该从最长的棍子开始检查。因为周长是三条边之和,更大的边更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周长。
-
检查连续的三个棍子:从排序后的数组末尾开始,依次检查三个连续的棍子是否满足三角形不等式。具体来说:
- 假设排序后的数组为a[0], a[1], …, a[n-1],其中a[0] ≤ a[1] ≤ … ≤ a[n-1]。
- 从i = n-1开始,检查a[i-2], a[i-1], a[i]:
- 如果a[i-2] + a[i-1] > a[i],那么这三根棍子可以组成三角形,且由于是从最大的开始检查,这时的周长a[i-2] + a[i-1] + a[i]就是最大的可能周长。
- 如果不满足,则继续检查i-1, i-2, i-3的组合。
-
无法组成三角形的情况:如果检查完所有可能的三元组(即i从n-1降到2)都没有满足条件的,则返回0。
为什么这种方法有效?
- 排序后检查连续的三个:因为我们需要最大的周长,所以优先检查最长的三条边。如果最长的三条不满足,那么我们需要尝试次长的三条(即去掉最长的,检查剩下的最长的三条)。
- 贪心选择:这种从大到小检查的方法是一种贪心策略,可以确保我们尽早找到最大的可能周长,而不需要检查所有可能的三元组。
- 时间复杂度:
- 排序:O(n log n)。
- 检查:最多检查n-2次(从n-1到2),每次检查是O(1),所以是O(n)。
- 总时间复杂度:O(n log n) + O(n) = O(n log n),满足要求。
示例
假设棍子长度为:[3, 4, 5, 6, 10]
- 排序后:[3, 4, 5, 6, 10]
- 检查最后三个:5, 6, 10
- 5 + 6 > 10? 11 > 10 → 满足,周长为5 + 6 + 10 = 21
- 因为这是第一次检查且满足,所以21就是最大的周长。
另一个例子:[1, 2, 3, 4]
- 排序后:[1, 2, 3, 4]
- 检查最后三个:2, 3, 4
- 2 + 3 > 4? 5 > 4 → 满足,周长为2 + 3 + 4 = 9
- 所以最大周长为9。
再一个无法组成的例子:[1, 2, 3, 5]
- 排序后:[1, 2, 3, 5]
- 检查最后三个:2, 3, 5
- 2 + 3 > 5? 5 > 5 → 不满足(严格大于)
- 检查下一个:1, 2, 3
- 1 + 2 > 3? 3 > 3 → 不满足
- 无法组成三角形,返回0。
伪代码
function maxTrianglePerimeter(arr):n = length(arr)if n < 3:return 0sort(arr) // 非递减排序for i from n-1 down to 2:a = arr[i-2]b = arr[i-1]c = arr[i]if a + b > c:return a + b + creturn 0
边界情况
- 棍子数量少于3:无法组成三角形,直接返回0。
- 所有棍子长度相同:
- 例如 [4, 4, 4]:
- 4 + 4 > 4 → 8 > 4,满足,周长为12。
- 例如 [4, 4, 4]:
- 多个可组成的三元组:
- 例如 [3, 4, 5, 6, 7]:
- 检查5, 6, 7:5 + 6 > 7 → 11 > 7,周长为18。
- 虽然3, 4, 5也满足,但周长较小,不会被选中。
- 例如 [3, 4, 5, 6, 7]:
为什么不能随机选择三个棍子?
因为我们需要最大的周长,所以必须从最长的棍子开始考虑。如果随机选择,可能会错过更大的周长组合,或者需要检查所有可能的三元组,导致时间复杂度增加(O(n^3))。
为什么检查连续的三个?
在排序后的数组中,连续的三个棍子(a[i-2], a[i-1], a[i])是当前最大的三个未被排除的棍子。如果a[i-2] + a[i-1] ≤ a[i],那么a[i]对于任何更小的a[j](j < i-2)也无法满足a[j] + a[k] > a[i](因为a[j] ≤ a[i-2], a[k] ≤ a[i-1]),所以可以安全地排除a[i],继续检查a[i-1]。
时间复杂度验证
- 排序:O(n log n)。
- 检查:单次循环,最多n-2次,每次O(1),所以O(n)。
- 总时间:O(n log n) + O(n) = O(n log n)。
实现代码(Python示例)
def max_triangle_perimeter(arr):arr.sort()n = len(arr)for i in range(n - 1, 1, -1):a, b, c = arr[i - 2], arr[i - 1], arr[i]if a + b > c:return a + b + creturn 0# 示例
print(max_triangle_perimeter([3, 4, 5, 6, 10])) # 输出:21 (5,6,10)
print(max_triangle_perimeter([1, 2, 3, 4])) # 输出:9 (2,3,4)
print(max_triangle_perimeter([1, 2, 3, 5])) # 输出:0
print(max_triangle_perimeter([4, 4, 4])) # 输出:12 (4,4,4)
print(max_triangle_perimeter([1, 1])) # 输出:0
可能的误区
- 忽略排序:如果不排序,无法有效地从大到小检查,可能导致无法找到最大周长或时间复杂度过高。
- 错误的不等式检查:可能会误以为只需要检查a + b > c,而忽略了a ≤ b ≤ c的假设。排序确保了这一点。
- 过早终止:如果在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三元组后继续寻找更大的周长,可能会浪费时间,但实际上第一次找到的已经是最大的。
- 处理边界条件:如棍子数量少于3时,应直接返回0。
数学证明
为了更严谨地证明这种方法的正确性:
- 假设排序后的数组为a_1 ≤ a_2 ≤ … ≤ a_n。
- 我们需要找到i, j, k(i < j < k)使得a_i + a_j > a_k,且a_i + a_j + a_k最大。
- 由于数组已排序,最大的a_k是a_n。为了最大化周长,我们希望a_i + a_j尽可能大,因此选择a_{n-2}和a_{n-1}。
- 如果a_{n-2} + a_{n-1} > a_n,则这是最大的可能周长。
- 否则,a_n不能作为最长边,尝试a_{n-1}作为最长边,检查a_{n-3} + a_{n-2} > a_{n-1},依此类推。
- 这种策略确保了我们在最早的可能位置找到最大的周长。
其他方法的比较
- 暴力法:检查所有可能的三元组,时间复杂度O(n^3),不满足要求。
- 固定最长边,双指针找其他两边:类似于排序后从最长边开始,用双指针寻找其他两边,但不如上述方法简洁。
- 动态规划:不适用于此问题,因为没有明显的子问题重叠。
优化空间
- 如果数组中有很多重复元素,可以考虑去重,但最坏情况下不影响时间复杂度。
- 实际实现中,排序是主要开销,可以使用内置的高效排序算法(如Timsort)。
总结
通过将棍子长度排序并从大到小检查连续的三元组,我们可以在O(n log n)的时间内找到可以组成最大周长三角形的三条边,或者确定无法组成三角形。这种方法高效且正确,满足了题目的所有要求。
C++ 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这个算法,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输入处理:读取输入的棍子数量
n
和棍子长度数组a
。 - 排序:将数组
a
按非递减顺序排序。 - 查找最大周长三角形:
- 从数组的末尾开始,依次检查三个连续的棍子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 如果能组成三角形,则返回这三个棍子的长度之和(即周长)。
- 如果遍历完所有可能的三元组都无法组成三角形,则返回
0
。
- 输出结果:根据查找结果输出最大周长或
0
。
C++ 代码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long long maxTrianglePerimeter(vector<int>& a) {int n = a.size();if (n < 3) {return 0;}sort(a.begin(), a.end());for (int i = n - 1; i >= 2; --i) {if (a[i - 2] + a[i - 1] > a[i]) {return (long long)a[i - 2] + a[i - 1] + a[i];}}return 0;
}int main() {int n;cin >> n;vector<int> a(n);for (int i = 0; i < n; ++i) {cin >> a[i];}cout << maxTrianglePerimeter(a) << endl;return 0;
}
代码解释
-
函数
maxTrianglePerimeter
:- 参数:
vector<int>& a
,存储棍子长度的数组。 - 返回值:
long long
类型的最大周长或0
。 - 首先检查数组长度是否小于
3
,如果是则直接返回0
。 - 使用
sort
对数组进行排序。 - 从数组末尾开始遍历,检查连续的三个元素是否满足三角形不等式
a[i-2] + a[i-1] > a[i]
。 - 如果满足,返回这三个数的和作为周长。
- 如果遍历结束仍未找到满足条件的三元组,返回
0
。
- 参数:
-
主函数
main
:- 读取输入的棍子数量
n
。 - 读取
n
个棍子长度并存储在vector<int> a
中。 - 调用
maxTrianglePerimeter
函数并输出结果。
- 读取输入的棍子数量
注意事项
-
数据类型:
- 使用
long long
存储周长以防止大数溢出。 - 输入棍子长度使用
int
类型,但求和时转换为long long
。
- 使用
-
排序:
- 使用
sort
函数对数组进行排序,默认是升序排列。
- 使用
-
边界条件:
- 当
n < 3
时,直接返回0
。 - 当所有棍子长度相同且可以组成三角形时(如
[4, 4, 4]
),返回正确的周长。
- 当
示例测试
输入 1:
5
3 4 5 6 10
输出 1:
21
解释:排序后为 [3, 4, 5, 6, 10]
,检查 5, 6, 10
满足 5 + 6 > 10
,周长为 21
。
输入 2:
4
1 2 3 5
输出 2:
0
解释:排序后为 [1, 2, 3, 5]
,检查 2, 3, 5
不满足 2 + 3 > 5
,检查 1, 2, 3
也不满足,返回 0
。
输入 3:
3
4 4 4
输出 3:
12
解释:排序后为 [4, 4, 4]
,满足 4 + 4 > 4
,周长为 12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 排序:
O(n log n)
。 - 遍历检查:
O(n)
。 - 总时间复杂度:
O(n log n)
,满足题目要求。
- 排序:
- 空间复杂度:
- 排序使用
O(1)
的额外空间(原地排序)。 - 总空间复杂度:
O(n)
(存储输入数组)。
- 排序使用
其他实现细节
- 输入输出优化:对于大规模数据,可以使用
ios::sync_with_stdio(false);
和cin.tie(nullptr);
来加速输入输出。 - 错误处理:如果输入数据不符合要求(如
n
为负数或非整数),可以添加相应的错误处理代码。
最终代码(带输入输出优化)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long long maxTrianglePerimeter(vector<int>& a) {int n = a.size();if (n < 3) {return 0;}sort(a.begin(), a.end());for (int i = n - 1; i >= 2; --i) {if (a[i - 2] + a[i - 1] > a[i]) {return (long long)a[i - 2] + a[i - 1] + a[i];}}return 0;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false);cin.tie(nullptr);int n;cin >> n;vector<int> a(n);for (int i = 0; i < n; ++i) {cin >> a[i];}cout << maxTrianglePerimeter(a) << '\n';return 0;
}
总结
通过排序和贪心策略,我们高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C++ 的实现利用了标准库的排序函数,确保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log n)
,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代码简洁且易于理解,同时考虑了边界条件和数据类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