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web >正文

前端面试核心技术30问

前端面试核心技术问答集锦

🎯 专业面试问答,深度技术解析
💡 理论结合实践,代码示例丰富
🚀 面试话术精准,技术表达专业

📋 目录导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计算机网络篇

  1. 五层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
  2.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
  3. TCP可靠传输的原理
  4. TCP和UDP区别
  5. 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区别
  6. HTTP和HTTPS区别
  7. HTTPS加密原理
  8. HTTP 1.0、2.0和3.0有什么变化
  9. 常见状态码含义

🌍 浏览器原理篇

  1. DOM树的建立过程
  2. 缓存策略对比
  3. 内存泄露与垃圾回收
  4. 前端路由原理
  5. 浏览器多进程架构

💻 操作系统篇

  1. 进程与线程区别
  2. 进程间通信方式
  3. 进程同步机制
  4. 进程调度策略
  5. 死锁问题与解决方案

🌐 计算机网络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五层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

📚 技术原理

五层网络体系结构是TCP/IP协议栈的标准模型,从下到上分别是:

应用层 Application
传输层 Transport
网络层 Network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物理层 Physical
HTTP/HTTPS/FTP/SMTP
TCP/UDP
IP/ICMP/ARP
Ethernet/WiFi
光纤/电缆/无线

各层职责详解: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 负责比特流的传输
    • 定义电气、机械、功能特性
    • 处理信号的调制解调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帧的封装和解封装
    • 错误检测和纠正
    • 流量控制
    • MAC地址寻址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IP地址路由
    • 数据包转发
    • 路径选择
    • 拥塞控制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 端口号标识
    •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 数据分段和重组
  5.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 数据格式转换
    • 会话管理
💻 代码示例
// 模拟网络协议栈数据封装过程
class NetworkStack {constructor() {this.layers = {5: 'Application',4: 'Transport', 3: 'Network',2: 'DataLink',1: 'Physical'};}// 数据发送过程(封装)sendData(data) {let packet = { data: data, headers: [] };// 从应用层到物理层逐层封装for (let layer = 5; layer >= 1; layer--) {packet = this.encapsulate(packet, layer);console.log(`${this.layers[layer]}层封装完成:`, packet.headers[0]);}return packet;}// 数据接收过程(解封装)receiveData(packet) {// 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逐层解封装for (let layer = 1; layer <= 5; layer++) {packet = this.decapsulate(packet, layer);console.log(`${this.layers[layer]}层解封装完成`);}return packet.data;}// 封装数据encapsulate(packet, layer) {const headers = {5: { protocol: 'HTTP', method: 'GET', url: '/api/data' },4: { protocol: 'TCP', srcPort: 8080, destPort: 80, seq: 1001 },3: { protocol: 'IP', srcIP: '192.168.1.100', destIP: '192.168.1.1' },2: { protocol: 'Ethernet', srcMAC: 'AA:BB:CC:DD:EE:FF', destMAC: 'FF:EE:DD:CC:BB:AA' },1: { signal: 'electrical', encoding: 'Manchester' }};return {data: packet.data,headers: [headers[layer], ...packet.headers]};}// 解封装数据decapsulate(packet, layer) {return {data: packet.data,headers: packet.headers.slice(1)};}
}// 使用示例
const networkStack = new NetworkStack();
const originalData = 'Hello, Network!';console.log('=== 数据发送过程 ===');
const encapsulatedPacket = networkStack.sendData(originalData);console.log('\n=== 数据接收过程 ===');
const receivedData = networkStack.receiveData(encapsulatedPacket);console.log(`\n原始数据: ${originalData}`);
console.log(`接收数据: ${receivedData}`);
🎯 前端应用

在前端开发中,理解网络分层有助于:

  1. HTTP请求优化:理解传输层的TCP特性,合理使用Keep-Alive
  2. 网络错误处理:根据不同层的错误进行相应处理
  3. 性能监控:分析网络延迟的具体来源
  4. 安全防护:理解各层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五层网络体系结构,我是这样理解的:

"五层网络模型是TCP/IP协议栈的核心架构,每一层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从底层的物理层负责比特传输,到数据链路层处理帧封装和MAC寻址,再到网络层的IP路由,传输层的TCP/UDP端到端传输,最后到应用层的HTTP等协议。

在前端开发中,我经常需要考虑这种分层设计。比如在做网络请求优化时,我会分析是传输层的TCP拥塞导致的延迟,还是应用层的服务器处理时间过长。在错误处理时,我也会根据不同层的特点进行分类处理,比如网络层的连接失败和应用层的CORS错误需要不同的处理策略。

这种分层思想也影响了我的代码架构设计,我倾向于将复杂系统按职责分层,每层专注于自己的核心功能,层与层之间通过标准接口通信,这样既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也便于问题定位和性能优化。"


2.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

📚 技术原理

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客户端服务器TCP三次握手1. SYN=1, seq=xSYN_SENT状态2. SYN=1, ACK=1, seq=y, ack=x+1SYN_RCVD状态3. ACK=1, seq=x+1, ack=y+1ESTABLISHED状态客户端服务器

TCP四次挥手(断开连接):

客户端服务器TCP四次挥手1. FIN=1, seq=uFIN_WAIT_1状态2. ACK=1, seq=v, ack=u+1CLOSE_WAIT状态FIN_WAIT_2状态3. FIN=1, ACK=1, seq=w, ack=u+1LAST_ACK状态4. ACK=1, seq=u+1, ack=w+1TIME_WAIT状态CLOSED状态客户端服务器
💻 代码示例
// TCP连接状态机模拟
class TCPConnection {constructor(isClient = true) {this.isClient = isClient;this.state = 'CLOSED';this.sequenceNumber = Math.floor(Math.random() * 1000);this.acknowledgmentNumber = 0;this.connectionId = Math.random().toString(36).substr(2, 9);}// TCP三次握手过程async performHandshake() {console.log(`\n=== TCP三次握手开始 (连接ID: ${this.connectionId}) ===`);if (this.isClient) {await this.clientHandshake();} else {await this.serverHandshake();}}// 客户端握手过程async clientHandshake() {// 第一次握手:发送SYNthis.state = 'SYN_SENT';const synPacket = {SYN: 1,ACK: 0,seq: this.sequenceNumber,ack: 0,timestamp: Date.now()};console.log(`1️⃣ 客户端发送SYN: seq=${synPacket.seq}, 状态: ${this.state}`);await this.simulateNetworkDelay();// 模拟接收服务器的SYN+ACKconst synAckPacket = {SYN: 1,ACK: 1,seq: Math.floor(Math.random() * 1000),ack: this.sequenceNumber + 1,timestamp: Date.now()};console.log(`2️⃣ 客户端接收SYN+ACK: seq=${synAckPacket.seq}, ack=${synAckPacket.ack}`);// 第三次握手:发送ACKthis.state = 'ESTABLISHED';this.acknowledgmentNumber = synAckPacket.seq + 1;this.sequenceNumber = synAckPacket.ack;const ackPacket = {SYN: 0,ACK: 1,seq: this.sequenceNumber,ack: this.acknowledgmentNumber,timestamp: Date.now()};console.log(`3️⃣ 客户端发送ACK: seq=${ackPacket.seq}, ack=${ackPacket.ack}, 状态: ${this.state}`);console.log('✅ TCP连接建立成功!');}// TCP四次挥手过程async performDisconnection() {console.log(`\n=== TCP四次挥手开始 (连接ID: ${this.connectionId}) ===`);if (this.isClient) {await this.clientDisconnection();}}// 客户端断开连接过程async clientDisconnection() {// 第一次挥手:发送FINthis.state = 'FIN_WAIT_1';const finPacket = {FIN: 1,ACK: 0,seq: this.sequenceNumber,ack: this.acknowledgmentNumber,timestamp: Date.now()};console.log(`1️⃣ 客户端发送FIN: seq=${finPacket.seq}, 状态: ${this.state}`);await this.simulateNetworkDelay();// 模拟接收服务器的ACKthis.state = 'FIN_WAIT_2';console.log(`2️⃣ 客户端接收ACK, 状态: ${this.state}`);await this.simulateNetworkDelay();// 模拟接收服务器的FINthis.state = 'TIME_WAIT';const serverFinPacket = {FIN: 1,ACK: 1,seq: Math.floor(Math.random() * 1000),ack: this.sequenceNumber + 1,timestamp: Date.now()};console.log(`3️⃣ 客户端接收FIN: seq=${serverFinPacket.seq}, 状态: ${this.state}`);// 第四次挥手:发送ACKconst finalAckPacket = {FIN: 0,ACK: 1,seq: this.sequenceNumber + 1,ack: serverFinPacket.seq + 1,timestamp: Date.now()};console.log(`4️⃣ 客户端发送最终ACK: seq=${finalAckPacket.seq}, ack=${finalAckPacket.ack}`);// TIME_WAIT状态等待console.log('⏳ 进入TIME_WAIT状态,等待2MSL...');await this.simulateTimeWait();this.state = 'CLOSED';console.log(`✅ TCP连接关闭完成,状态: ${this.state}`);}// 模拟网络延迟async simulateNetworkDelay() {const delay = Math.random() * 100 + 50; // 50-150ms随机延迟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setTimeout(resolve, delay));}// 模拟TIME_WAIT等待async simulateTimeWait()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setTimeout(resolve, 200)); // 简化为200ms}// 获取连接状态getConnectionInfo() {return {connectionId: this.connectionId,state: this.state,sequenceNumber: this.sequenceNumber,acknowledgmentNumber: this.acknowledgmentNumber,isClient: this.isClient};}
}
🎯 前端应用

在前端开发中,理解TCP握手和挥手过程有助于:

  1. WebSocket连接管理
  2. HTTP连接复用优化
  3. 网络错误处理
  4. 性能监控和调试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我的理解是:

"TCP三次握手是建立可靠连接的关键机制。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表明想要建立连接,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回复SYN+ACK确认收到并同意建立连接,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发送ACK确认收到服务器的回复。这三次握手确保了双方都具备收发数据的能力,并同步了初始序列号。

四次挥手则是安全断开连接的过程。由于TCP是全双工通信,需要分别关闭两个方向的数据传输。客户端发送FIN表示不再发送数据,服务器回复ACK确认,然后服务器发送FIN表示也不再发送数据,最后客户端回复ACK确认。

在前端开发中,我经常需要处理WebSocket连接,它的连接建立和关闭过程与TCP类似。我会实现连接状态管理、自动重连机制,并且在连接异常时进行适当的错误处理。理解这些底层原理帮助我更好地设计网络通信模块,提高应用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3. TCP可靠传输的原理

📚 技术原理

TCP通过以下机制保证可靠传输:

  1. 序列号和确认号:确保数据按序到达
  2. 重传机制:丢失数据的重新发送
  3. 流量控制:防止发送方发送过快
  4. 拥塞控制:防止网络拥塞
  5. 校验和:检测数据传输错误
  6. 超时重传:基于RTT的自适应超时
TCP可靠传输
序列号机制
确认应答
重传控制
流量控制
拥塞控制
数据分段编号
按序重组
累积确认
选择确认SACK
超时重传
快速重传
滑动窗口
接收窗口
慢启动
拥塞避免
快速恢复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TCP可靠传输的原理,我的理解是:

"TCP通过多种机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首先是序列号和确认号机制,每个数据段都有唯一的序列号,接收方通过ACK确认收到的数据,确保数据按序到达。其次是重传机制,包括超时重传和快速重传,当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重发。

还有流量控制通过滑动窗口防止发送方发送过快,拥塞控制通过慢启动、拥塞避免等算法防止网络拥塞。校验和机制用于检测传输错误,确保数据完整性。

在前端开发中,我经常需要处理大文件上传场景。我会借鉴TCP的可靠传输思想,实现文件分块上传、断点续传、重试机制和完整性校验。比如将大文件分成多个块并发上传,每个块都有序列号和哈希值,上传失败时自动重试,最后在服务器端按序合并。这样既提高了上传效率,又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TCP和UDP区别

📚 技术原理

TCP vs UDP 核心对比:

特性TCPUDP
连接性面向连接无连接
可靠性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
传输方式字节流数据报
速度较慢较快
头部开销20-60字节8字节
流量控制
拥塞控制
应用场景文件传输、网页浏览视频直播、游戏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TCP和UDP的区别,我的理解是:

"TCP和UDP是传输层的两个核心协议,各有特点。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提供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错误重传,适合对数据完整性要求高的场景,如文件传输、网页浏览。UDP是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头部开销小、传输速度快,适合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如视频直播、在线游戏。

在前端开发中,HTTP基于TCP,保证了网页数据的完整性;WebRTC使用UDP,保证了音视频通信的实时性。我会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协议,比如文件上传用TCP确保完整性,实时聊天可以考虑WebSocket over TCP,而实时游戏状态同步可能更适合UDP。"


5. 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区别

📚 技术原理

拥塞控制 vs 流量控制:

特性拥塞控制流量控制
目的防止网络拥塞防止接收方缓冲区溢出
作用范围整个网络点对点连接
控制对象发送速率发送窗口大小
算法慢启动、拥塞避免滑动窗口
反馈机制丢包、超时接收窗口大小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区别:

“拥塞控制是为了防止整个网络的拥塞,通过慢启动、拥塞避免等算法动态调整发送速率;流量控制是为了防止接收方缓冲区溢出,通过滑动窗口机制控制发送窗口大小。前者关注网络整体状况,后者关注接收方处理能力。在前端开发中,我会在大量并发请求时实现类似的控制机制,既要避免服务器过载,也要考虑客户端的处理能力。”


6. HTTP和HTTPS区别

📚 技术原理

HTTP vs HTTPS 对比:

特性HTTPHTTPS
安全性明文传输加密传输
端口80443
证书无需证书需要SSL/TLS证书
性能较快略慢(加密开销)
SEO普通搜索引擎优先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HTTP和HTTPS的区别:

“HTTP是明文传输协议,数据容易被窃取和篡改;HTTPS在HTTP基础上加入了SSL/TLS加密层,提供数据加密、身份验证和完整性校验。HTTPS使用443端口,需要SSL证书,虽然有一定性能开销,但现在已成为Web标准。在前端开发中,我总是优先使用HTTPS,不仅保护用户隐私,还能获得更好的SEO排名和浏览器功能支持。”


7. HTTPS加密原理

📚 技术原理

HTTPS采用混合加密方式:

  1. 非对称加密:用于密钥交换
  2. 对称加密:用于数据传输
  3. 数字证书:用于身份验证
  4. 哈希算法:用于完整性校验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HTTPS加密原理:

“HTTPS采用混合加密方式。首先通过非对称加密(如RSA)进行密钥交换,客户端验证服务器证书后,生成对称密钥并用服务器公钥加密发送。之后的数据传输使用对称加密(如AES),既保证了安全性又提高了效率。数字证书确保服务器身份,哈希算法保证数据完整性。在前端开发中,我会确保所有敏感数据都通过HTTPS传输,并正确处理证书错误。”


8. HTTP 1.0、2.0和3.0有什么变化

📚 技术原理

HTTP版本演进:

特性HTTP/1.0HTTP/1.1HTTP/2.0HTTP/3.0
连接短连接长连接多路复用QUIC协议
传输文本文本二进制二进制
头部压缩HPACKQPACK
服务器推送支持支持
传输层TCPTCPTCPUDP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HTTP版本演进:

“HTTP/1.0每次请求都要建立新连接;HTTP/1.1引入了长连接和管道化,但仍有队头阻塞问题;HTTP/2.0采用二进制传输、多路复用、头部压缩和服务器推送,大幅提升性能;HTTP/3.0基于UDP的QUIC协议,解决了TCP的队头阻塞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性能。在前端开发中,我会利用HTTP/2的特性优化资源加载,减少请求合并,充分发挥多路复用的优势。”


9. 常见状态码含义

📚 技术原理

HTTP状态码分类:

状态码含义说明
200OK请求成功
301Moved Permanently永久重定向
302Found临时重定向
304Not Modified资源未修改
400Bad Request请求语法错误
401Unauthorized未授权
403Forbidden禁止访问
404Not Found资源不存在
500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内部错误
502Bad Gateway网关错误
503Service Unavailable服务不可用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HTTP状态码:

“HTTP状态码分为5类:1xx信息性响应,2xx成功,3xx重定向,4xx客户端错误,5xx服务器错误。常见的200表示成功,404表示资源不存在,500表示服务器错误。在前端开发中,我会根据不同状态码进行相应处理:200正常展示数据,304利用缓存,401跳转登录,404显示友好提示,500显示错误页面。这样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 浏览器原理篇

1. DOM树的建立过程

📚 技术原理

DOM树构建过程:

  1. HTML解析: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
  2. Token化:将HTML转换为Token
  3. 节点创建:根据Token创建DOM节点
  4. 树构建:建立父子关系
  5. 样式计算:计算每个节点的样式
  6. 布局计算:计算节点位置和大小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DOM树的建立过程:

“浏览器接收到HTML后,首先进行词法分析将HTML转换为Token,然后语法分析创建DOM节点并建立父子关系形成DOM树。这个过程是增量的,边解析边构建。同时CSS解析器构建CSSOM树,最后两者结合生成渲染树。在前端开发中,我会注意HTML结构的合理性,避免深层嵌套,合理使用语义化标签,这样既有利于SEO,也能提高DOM构建效率。”


2. 缓存策略对比

📚 技术原理

前端缓存策略对比:

存储方式容量生命周期作用域用途
Cookie4KB可设置过期时间同源身份认证
localStorage5-10MB永久(手动清除)同源长期数据存储
sessionStorage5-10MB会话结束同源同窗口临时数据存储
Session服务器内存会话超时服务器端用户会话
Token无限制可设置过期客户端控制无状态认证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缓存策略:

“Cookie容量小但会自动发送到服务器,适合存储认证信息;localStorage持久存储,适合缓存用户配置;sessionStorage会话级存储,适合临时数据;Session存储在服务器,安全但占用服务器资源;Token无状态,适合分布式系统。在实际开发中,我会根据数据特性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敏感信息用Token,用户偏好用localStorage,临时状态用sessionStorage。”


3. 内存泄露与垃圾回收

📚 技术原理

V8垃圾回收机制:

  1. 标记清除:标记不可达对象并清除
  2. 引用计数:计算对象引用次数
  3. 分代回收:新生代和老生代分别处理
  4. 增量标记:避免长时间阻塞主线程

常见内存泄露场景:

  • 全局变量
  • 闭包引用
  • DOM引用
  • 定时器未清除
  • 事件监听器未移除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内存泄露和垃圾回收:

“V8使用标记清除算法进行垃圾回收,通过可达性分析标记活动对象。常见的内存泄露包括:意外的全局变量、闭包持有的引用、分离的DOM节点、未清除的定时器和事件监听器。在开发中,我会及时清除定时器,移除事件监听器,避免循环引用,使用WeakMap存储临时关联数据,定期使用开发者工具检查内存使用情况。”


4. 前端路由原理

📚 技术原理

路由模式对比:

特性Hash模式History模式
URL格式/#/path/path
兼容性所有浏览器IE10+
服务器配置无需配置需要配置
SEO友好较差较好
原理hashchange事件pushState API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前端路由原理:

“Hash模式通过监听hashchange事件实现,URL中的#后面部分不会发送到服务器,兼容性好但SEO不友好;History模式使用pushState API操作浏览器历史记录,URL更美观,但需要服务器配置支持。在项目中,我会根据需求选择:对SEO有要求的选History模式,简单项目或兼容性要求高的选Hash模式。”


5. 浏览器多进程架构

📚 技术原理

浏览器进程架构:

浏览器主进程
渲染进程
GPU进程
网络进程
插件进程
主线程
合成器线程
光栅化线程
JS引擎
DOM解析
样式计算
布局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浏览器多进程架构:

“现代浏览器采用多进程架构:主进程负责界面显示和进程管理,渲染进程负责页面渲染和JS执行,GPU进程负责图形加速,网络进程负责网络请求,插件进程负责插件运行。这种架构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一个页面崩溃不会影响其他页面。在开发中,我会注意避免长时间阻塞主线程,合理使用Web Worker处理计算密集任务。”


💻 操作系统篇

1. 进程与线程区别

📚 技术原理

进程 vs 线程:

特性进程线程
定义程序执行实例进程内执行单元
资源独立内存空间共享进程内存
创建开销
通信方式IPC共享内存
安全性高(隔离)低(共享)
崩溃影响独立影响整个进程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进程与线程的区别:

“进程是程序的执行实例,拥有独立的内存空间;线程是进程内的执行单元,共享进程的内存空间。进程间通信需要特殊机制,线程间可以直接共享数据。在前端开发中,浏览器的每个标签页通常是独立进程,而JavaScript执行、DOM操作、网络请求等在不同线程中进行。我会使用Web Worker创建新线程处理计算密集任务,避免阻塞主线程。”


2. 进程间通信方式

📚 技术原理

IPC方式:

  1. 管道(Pipe):半双工通信
  2. 消息队列:异步通信
  3. 共享内存:高效数据共享
  4. 信号量:同步控制
  5. 套接字:网络通信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进程间通信:

“常见的IPC方式包括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和套接字。在前端开发中,我会遇到类似场景:主页面与iframe通信使用postMessage,主线程与Web Worker通信使用消息传递,不同浏览器标签页通信可以使用localStorage事件或BroadcastChannel API。”


3. 进程同步机制

📚 技术原理

同步机制:

  1. 互斥锁(Mutex):保证互斥访问
  2. 信号量(Semaphore):控制资源访问数量
  3. 条件变量:等待特定条件
  4. 读写锁:区分读写操作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进程同步:

“进程同步主要通过互斥锁、信号量、条件变量等机制实现。在前端开发中,虽然JavaScript是单线程的,但在处理异步操作时也需要类似的同步控制。我会使用Promise、async/await控制异步流程,使用防抖节流控制函数执行频率,在Web Worker中使用Atomics实现线程同步。”


4. 进程调度策略

📚 技术原理

调度算法:

  1. 先来先服务(FCFS):按到达顺序执行
  2. 短作业优先(SJF):优先执行短任务
  3. 时间片轮转:每个进程分配固定时间片
  4. 优先级调度:按优先级执行
  5. 多级反馈队列:动态调整优先级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进程调度:

“操作系统使用各种调度算法分配CPU时间,如时间片轮转、优先级调度等。在前端开发中,浏览器的任务调度也有类似机制:宏任务和微任务的执行顺序,requestAnimationFrame的调度时机,以及React Fiber的时间切片调度。我会合理安排任务优先级,避免长时间阻塞主线程。”


5. 死锁问题与解决方案

📚 技术原理

死锁四个必要条件:

  1. 互斥条件:资源不能共享
  2. 占有和等待:持有资源并等待其他资源
  3. 不可剥夺:资源不能被强制释放
  4. 循环等待:形成资源等待环路

解决方案:

  1. 预防:破坏四个必要条件之一
  2. 避免:银行家算法等
  3. 检测:定期检测死锁
  4. 解除:终止进程或回收资源
🎤 面试话术

面试官您好,关于死锁问题:

“死锁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互斥、占有等待、不可剥夺、循环等待。解决方案包括预防、避免、检测和解除。在前端开发中,虽然JavaScript单线程避免了传统死锁,但仍可能出现类似问题:Promise链的循环依赖、模块的循环引用、回调地狱等。我会通过合理的代码结构设计、依赖注入、异步流程控制来避免这些问题。”


📝 总结

这份文档涵盖了前端面试中计算机网络、浏览器原理和操作系统的核心知识点,每个问题都包含了详细的技术原理解释、实际应用场景和专业的面试话术。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前端工程师在面试中展现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 面试建议

  1. 理论结合实践:不仅要理解原理,更要能结合前端开发实际场景
  2. 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概念
  3.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和项目经验来支撑理论
  4. 保持更新:持续关注技术发展,更新知识体系

🚀 持续学习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前端工程师的重要基石,建议:

  • 定期复习和实践这些概念
  • 关注新技术如何应用这些基础原理
  • 在实际项目中思考和应用这些知识
  • 与同行交流分享,加深理解

本文档持续更新中,欢迎反馈和建议 📚

http://www.xdnf.cn/news/18323.html

相关文章:

  • 《C++进阶之STL》【二叉搜索树】
  • 神经网络中的那些关键设计:从输入输出到参数更新
  • Python 函数进阶:深入理解参数、装饰器与函数式编程
  • Java 大视界 -- Java 大数据在智能物流无人配送车路径规划与协同调度中的应用
  • 暴雨中的“天眼”:天通哨兵PS02卫星图传系统筑牢防汛安全网
  • 前端面试题1
  • 边缘智能体:Go编译在医疗IoT设备端运行轻量AI模型(上)
  • Springboot使用Selenium+ChormeDriver在服务器(Linux)端将网页保存为图片或PDF
  • Rust学习笔记(七)|错误处理
  • 0819 使用IP多路复用实现TCP并发服务器
  • 反向代理实现服务器联网
  • Auto-CoT:大型语言模型的自动化思维链提示技术
  • 微服务-08.微服务拆分-拆分商品服务
  • 深度学习环境搭建Windows+ TensorFlow 2.6.0 GPU 版
  • 亚矩阵云手机智能定位:助力Snapchat矩阵账号的本地化内容运营穿透技术
  • Apache IoTDB(4):深度解析时序数据库 IoTDB 在Kubernetes 集群中的部署与实践指南
  • 连接远程服务器上的 jupyter notebook,解放本地电脑
  • VSCode 从安装到精通:下载安装与快捷键全指南
  • 11.第11章 开发环境优化
  • 【C语言强化训练16天】--从基础到进阶的蜕变之旅:Day7
  • Nacos-6--Naco的QUIC协议实现高可用的工作原理
  • 2025年- H98-Lc206--51.N皇后(回溯)--Java版
  • ARM架构下的cache transient allocation hint以及SMMUv2的TRANSIENTCFG配置详解
  • EasyExcel篇
  • OVS:ovn为什么默认选择Geneve作为二层隧道网络协议?
  • 【CV 目标检测】Fast RCNN模型③——模型训练/预测
  • c++最长上升子序列长度
  • 8.18网络编程——基于UDP的TFTP文件传输客户端
  • 力扣32:最长有效括号
  • 如何解决机器翻译的“幻觉“问题(Halluc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