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硬件】EMI中无源晶振的优势
无源晶振在EMI抑制中的优势分析
从描述的现象来看,无源晶振相比有源晶振在抗EMI干扰方面表现更优,具体体现在以下关键点:
- 系统稳定性提升:使用无源晶振后,RGMII链路未再出现FPGA复位或通讯中断,表明时钟信号抗干扰能力增强。
- 丢包率降低:平均最大丢包数从21.5个降至14.5个,且存在零丢包情况,证明信号完整性改善。
- 结构依赖减少:无需依赖外部屏蔽措施(如铜箔包裹)即可维持基本功能,但屏蔽可进一步优化性能。
现象背后的技术原理
有源晶振的EMI敏感机制
- 有源晶振内置振荡电路,其输出信号包含高频谐波分量,易受电源噪声耦合影响。
- 电源子板的结构变化(如切割铜皮)会改变地回路阻抗,导致共模噪声通过地平面干扰时钟信号。
无源晶振的抗干扰特性
- 无源晶振依赖外部电路起振,其谐振频率由晶体物理特性决定,对电源噪声敏感度较低。
- 无源电路拓扑(如Pierce振荡器)具有更好的高频滤波特性,可抑制电源引起的相位抖动。
优化设计建议
硬件设计层面
- 优先选用无源晶振方案,布局时使晶体尽可能靠近PHY芯片(建议≤10mm)。
- 保留外壳铜箔屏蔽设计,确保屏蔽层与PCB地平面多点低阻抗连接(建议使用导电泡棉或金属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