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为什么家电主板采用GND走线而不是整面铺GND铜

不管什么接地方式,本质是为了使得电流的回流路径最短。只要电流的回流路径最短,怎么都可以!

如下图的芯片的一个信号的回流路径,是一个很糟糕的接地!!!!!!!

整改后:只需添加一笔GND走线,这个信号的回流路径便会立刻变小,环路面积变小。

信号从主控芯片发出,外面转一圈后,一定需要从主控芯片的GND引脚回去,也叫回流。

(一)GND走线而不是整面铺GND铜的区别?

在画电路板时,要求地线尽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平面。也就是说,电路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地线都可以几乎走直线联通。什么叫“完整的平面”?如果只显示地线,上下两层的地线应该是一张网,上面可能有大大小小的洞,但任意两点的连线受到洞的影响,但几乎都可以直线相连。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地线电阻尽可能低。让每个信号都有就近的地线作为回路,不产生环形电流。不产生环形电流的理解是:来路电流和回路电流位置重合方向相反,感应磁场可以互相抵消减少辐射能量。所以在布线的时候,就要考虑好地线怎么引出。

如果是四层以上的板,都会用其中至少一层作为完整铺地,也就不存在你说的这个问题了。

严格上说不需要TOP和BOTTOM层也覆GND铜箔,因为GND属性的焊盘不会在表层连起来,表层覆GND铜箔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杂铜问题, 比如下图BGA区,会碰到GND的焊盘通过很细的铜箔勉强连起来,这个宽度可能超出了板厂的最小工艺。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一般的处理方法是BGA区域禁止覆GND铜箔,或者TOP和BOTTOM层不覆盖GND铜箔。GND焊盘要连接到GND,必须从焊盘拉出一段线,然后打孔连接到GND层。

如下图所示,电源和GND焊盘都满足拉出线打孔连接到内层,但左边电源和GND的在电源和GND层间的通孔之间回流路径很大,右边的处理方法就很好,保证电源和GND地在同层间路径最短,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二)两层板是否应该覆GND铜箔?

没有专用电源层和GND层的双层板中,覆GND铜箔的利弊需要结合具体场景分析,不能简单套用多层板的最佳实践。


覆铜的潜在问题
  1. 回流路径非最优

    • 手动布线时,GND焊盘可通过表层短线直接连接,路径最短;但覆铜后可能强制通过过孔跨层连接,路径变长,增加阻抗和噪声风险。

    • 部分GND焊盘需拉远才能找到另一层的铜箔连接,导致实际电流路径迂回。

  2. 虚假连接风险

    • EDA软件可能判定所有GND焊盘已通过覆铜连接,但实际可能存在“孤岛”(局部GND网络未接入主回路),导致电气隔离。

  3. 通流能力不足

    • 大电流GND引脚若依赖覆铜连接,可能因铜箔局部狭窄(如被其他走线分割)导致阻抗过高,引发地电平偏移(地电压≠0)。

  4. 对信号完整性的有限帮助

    • 低速电路(<1GHz):覆铜仅能勉强维持信号对地阻抗的相对稳定,但双层板的覆铜易被信号线割裂,效果有限,更多是心理安慰。


覆铜的明确优势
  1. 机械强度提升

    • 增强电路板抗弯曲能力,防止大引脚器件受外力时铜箔撕裂。

    • 提高层间粘合力,减少分层风险。

  2. 散热改善

    • 铜箔作为导热层,可均匀分布热量,降低局部高温概率。

(三)为什么家电主板采用GND走线而不是整面铺GND铜?

在家电主板的PCB设计中,采用GND走线而非整面铺铜(大面积覆铜)通常是基于以下综合考量:


1. 成本与工艺优化

  • 节省材料
    家电产品对成本极度敏感,整面铺铜会增加铜箔用量(尤其是大尺寸主板),而GND走线可减少铜层面积,降低生产成本。

  • 简化工艺
    整面铺铜需更严格的蚀刻控制,而走线设计可减少蚀刻工序的复杂性,提高良品率。


2. 信号完整性与抗干扰需求

  • 低频电路为主
    家电主板通常以低频控制信号(如继电器、按键扫描)为主,高频噪声较少,无需依赖完整地平面屏蔽干扰。

    • 对比:高频电路(如Wi-Fi模块)必须整面铺铜以减少EMI。

  • 避免地环路干扰
    家电中电机、继电器等大电流器件可能引入地噪声,若整面铺铜会形成低阻抗地环路,反而加剧共模干扰。

    • 走线优势:通过星型接地单点接地走线,可隔离噪声敏感区域(如MCU)与噪声源(如电机驱动)。


3. 热管理需求

  • 局部散热控制
    家电主板可能需在特定区域(如电源芯片、电机驱动)加强散热,整面铺铜会均匀分布热量,而走线设计允许局部加粗铜箔或添加散热孔。

    • 示例:电磁炉主板的IGBT区域常采用独立GND走线并加大铜箔面积。


4. 设计与维修便利性

  • 布线灵活性
    走线设计在单层或双层板上更易实现,避免整面铺铜导致的过孔密集问题(家电主板多为低成本双层板)。

  • 维修友好
    整面铺铜可能掩盖线路断裂或短路点,而走线设计便于目检和飞线维修。


5. 家电特殊应用场景

  • 潮湿环境
    部分家电(如洗衣机、洗碗机)需考虑潮湿环境下的PCB可靠性。整面铺铜在受潮后更易发生电化学迁移(铜离子迁移),而走线设计可减少风险。

  • 安规要求
    强电与弱电区域需严格隔离(如空调主板),走线设计便于实现安全间距(如Creepage≥3mm)。


何时仍需整面铺铜?

以下情况家电主板会采用整面铺铜或混合设计:

  1. 高频模块:如带RF功能的智能家电(蓝牙/Wi-Fi)。

  2. EMC认证困难:辐射超标时,局部铺铜可抑制噪声。

  3. 大电流路径:如电源输入区域需低阻抗回流。


设计建议

  • 混合策略

    • 关键区域(MCU、时钟电路)局部铺铜。

    • 大电流路径单独走线并加宽(如≥2mm)。

  • 验证工具
    使用仿真软件(如HyperLynx)分析地回路阻抗,优化走线路径。


总结

家电主板选择GND走线而非整面铺铜,本质是成本、低频需求、热设计及环境适应性的平衡结果。但在高频或高可靠性场景下,仍需针对性调整设计策略。

http://www.xdnf.cn/news/85501.html

相关文章:

  • [特殊字符]fsutil命令用法详解
  • Kotlin 的 suspend 关键字
  • 【文献分享】Model-based evaluation提供了数据和代码
  • synchronized锁
  • 为啥低速MCU单板辐射测试会有200M-1Ghz的辐射信号
  • ZYNQ笔记(十二):SD卡读写txt
  • 【Git】Fork和并请求
  • 《MySQL 核心技能:SQL 查询与数据库概述》
  • CentOS笔记本合上盖子不休眠
  • WeakSet:JavaScript 中容易被忽视的“弱集合”
  • 2025年4月22日第一轮
  • 本地部署DeepSeek-R1模型接入PyCharm
  • Java常用正则表达式及使用方法
  • 【屠龙勇士】BIT睿信书院屠龙勇士心得分享
  • Buffer of Thoughts: Thought-Augmented Reasoningwith Large Language Models
  • 第八天 AI开发:NavMesh导航系统 对话系统:使用ScriptableObject存储对话数据 存档系统:JSON序列化保存数据
  • 在Windows上安装Git
  • UDP协议理解
  • Linux 系统中使用 OpenSSL 生成适用于 IIS 的证书
  • L2-2、示范教学与角色扮演:激发模型“模仿力“与“人格“
  • Selenium 在爬取过程中,网络响应被退出的解决方案
  • 机器学习第二篇 多变量线性回归
  • CF912E
  • PR网表出现assign该如何解决
  • 三网通电玩城平台系统结构与源码工程详解(一):系统概述与前端搭建
  • 第四届商师校赛 web 1
  • 【Git】Git的远程分支已删除,为何本地还能显示?
  • VSCode 用于JAVA开发的环境配置,JDK为1.8版本时的配置
  • 交易所开发:构建高效数字交易枢纽
  • Spring 事务实现原理,Spring 的 ACID是如何实现的?如果让你用 JDBC 实现事务怎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