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BR_调制特性(RF/TRM/CA/BV-07-C [Modulation Characteristics])

目录

一、规范要求

1、协议章节

2、测试目的

二、测试方法

1、样机初值条件:

2、测试步骤:

方法一:频谱仪

方法二:综测仪CMW500

3、预期结果


 

一、规范要求

1、协议章节

4.5.7 RF/TRM/CA/BV-07-C [Modulation Characteristics]

2、测试目的

调制指数的验证。

二、测试方法

1、样机初值条件:

IUT测试模式:loop back 或 TX mode

IUT Hopping off.

IUT(被测设备)以最大输出功率向测试仪回传信号。

2、测试步骤:

方法一:频谱仪

测试步骤
当在互操作性能力声明(ICS)中声明了多种功率等级时,应使用代表所支持的最高功率的功率等级来进行测试。

a) 被测设备(IUT)在最低工作频率上发射(fTX​)。
b) 测试仪发送支持的最长的 DM 或 DH 数据包,该数据包带有完整净荷(1、3 或 5 个时隙),并以 “11110000……” 的比特模式作为净荷。测试仪的测量带宽应至少为 1.3 兆赫兹。在通带内,频率偏移在正负 550 千赫兹范围内的纹波:峰峰值最大应为 0.5 分贝。建议测试设备应使用具有以下规格的测量滤波器:过渡带最小衰减:

  • 正负 650 kHz:-3 dB
  • 正负 1 kMz:-14 dB
  • 正负 2 kMz:-44 dB

c) 测试仪确定被测设备(IUT)环回的数据包中比特 p0 的位置(见 6.7 节 “比特 p0 位置的定义”)。这是识别净荷字段中比特的定时参考。
d) 对于净荷中的每个 “00001111” 8 比特序列,测试仪计算这 8 个比特的频率值的平均频率。为了确定每个比特的正确频偏值,应至少对其进行四倍过采样。然后将这至少四个样本的平均值作为每个比特的频偏。对于这 8 个比特中的第 2 个、第 3 个、第 6 个和第 7 个比特,将在比特周期内与平均频率的频偏记录为Δf1max​。

e) 计算之前测量得到的所有Δf1max​频偏值的平均值,并记录为Δf1avg​。
f) 测试仪发送支持的最长的 DM 或 DH 数据包,该数据包带有完整净荷(1、3 或 5 个时隙),并以 “101010……” 的比特模式作为净荷。
g) 测试仪确定被测设备(IUT)环回的数据包中比特 p0 的位置(见 6.7 节 “比特 p0 位置的定义”)。这是识别净荷字段中比特的定时参考。
h) 从第二个净荷比特开始,测试设备(STE)针对净荷中的每个 “01010101” 8 比特序列,计算这 8 个比特的平均频率。对于这 8 个比特中的每一个,将在比特周期内与该平均频率的最大频偏记录为Δf2max​。
i) 计算之前测量得到的所有最大频偏值的平均值,并记录为Δf2avg​。
j) 对至少 10 个数据包重复步骤 b) 至 i)。
k) 当被测设备(IUT)在以下频率发射(fTX​)时,重复步骤 b) 至 j):

 

方法二:综测仪CMW500

(1) 按右侧“Display”软键,选择“Modulation Scalars”视图。
(2) 按右侧“Input Signal”软键,选择屏幕下方的“Pattern Type...”,依次更换测试数据格式类型为11110000、
10101010、Alternating。
(3) 按右侧“RF Settings”软键,选择屏幕下方的“Frequency/Channel...”更换测试信道,依次测试并记录Δf1avg、
Δ2max、Δf2avg/Δf1avg 数据。

测试条件

除非在个别测试用例中另有说明,否则以下内容在整个测试套件中均适用:

1. IUT 通过一个 50Ω 连接器与测试仪相连。如果没有天线接口,可以使用临时的 50Ω 接口或者合适的耦合装置。

2. 该测试案例应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

3、预期结果

所有测量值应满足以下条件。

所测得的所有频率偏差的平均值Δf1avg​应在 140 kHz至 175 kHz范围内。

所测得的所有频率偏差Δf2max​中,至少 99.9% 的值应大于 115 kHz。

所测得的所有频率偏差的平均值Δf2avg​与Δf1avg​的比值不应低于 80%。

140 kHz ≤ Δf1avg​ ≤ 175kHz

对于所有Δf2max​值,至少 99.9% 的Δf2max​ ≥ 115 千赫兹

注意:

在执行该测试用例时,应禁用Whitening处理。

另外,如果可能的话,允许使用发射(TX)模式而非环回模式来发送 “1010……” 比特模式和 “1111000……” 比特模式的信号。

使用 99.9% 这一比例是为了补偿测量值的统计分布所带来的影响,因为在判定结果时每个单独的值都被纳入考虑。

该测试用例应使用环回模式执行。如果采用环回模式,测试系统应确保测试用例不会因为未能正确识别返回的数据包或出现净荷错误而判定失败,也就是说:测试系统应提供一种检查数据包类型是否正确的方法。此外,如有需要,建议同时检查净荷内容。

然而,如果有此要求且测试系统无法提供区分数据包类型的方法,那么在测试系统和被测设备(IUT)双方都支持的情况下,可以改用发射(TX)模式。

允许测试仪在环回测试模式和发射测试模式下改变测试序列的顺序。测试仪可以按任意顺序发送和测量带有任意一种净荷的数据包。

 

http://www.xdnf.cn/news/66151.html

相关文章:

  • [密码学基础]GB与GM国密标准深度解析:定位、差异与协同发展
  • 【C++】基于红黑树的map和set封装实现
  • 美信监控易:易用性卓越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
  • 详解机器学习各算法的优缺点!!
  • 算法——背包问题(分类)
  • DeepSeek与WPS的动态数据可视化图表构建
  • 2025 活体识别+人脸认证工具类【阿里云api,需要先申请试用】
  • NetApp ONTAP 9 故障磁盘更换操作指南
  • MySQL的窗口函数(Window Functions)
  • 实训Day-1 漏洞攻击实战
  • 【LeetCode 热题 100】哈希、双指针、滑动窗口
  • 【Markdown】【HTML】在Markdown中实现康奈尔笔记模式(右侧留白)
  • 算法分析与设计——动态规划复习题(待更新
  • Flutter 状态管理 Riverpod
  • 华为IPD流程变革如何推动组织转型?2025变革路径
  • 从代码实现理解Vision Permutator:WeightedPermuteMLP模型解析
  • Java并发编程-线程池
  • spark–sql项目实验
  • 声学重构+交互创新,特伦斯便携钢琴V30Pro专业演奏的移动化时代
  • 信息收集之hack用的网络空间搜索引擎
  • 文件有几十个T,需要做rag,用ragFlow能否快速落地呢?
  • PCB原理图解析(炸鸡派为例)
  • Google独立站和阿里国际站不是一回事
  • Python爬虫与代理IP:高效抓取数据的实战指南
  • Web开发:ABP框架10——使用数据库存储文件,完成文件的下载和上传
  • 【第四章】19-匹配规则定义
  • GPT-4.1 开启智能时代新纪元
  • 算法之动态规划
  • 第42讲:走进智慧农业的“感知神经系统”——农田遥感 + 边缘计算的融合实践
  • WiFi模块使用AT+lwip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