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导论复习 第一、二章
第一章:人工智能基础知识
一、人类智能
人类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
-
知识是人类获取、理解和储存的信息,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
-
智力是一种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智能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感知能力: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接收外部信息。
-
记忆与思维能力:能存储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
学习能力:能够通过经验不断改进行为和认知。
-
行为能力:能够据目标采取自主行动。
二、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指利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上实现智能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如何构造具有智能行为的机器或系统,使其能够模拟、延伸乃至扩展人类的智慧。
三、人工智能的衡量标准
图灵测试(Turing Test)被广泛认为是衡量机器是否具有人类智能的基本准则。如果一台机器在对话中无法被人类识别出不是人类,就可以认为它具备了人工智能。
四、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孕育阶段:早期的哲学、逻辑学和数学为人工智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
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图灵提出“图灵测试”,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开始成型。
-
发展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算法和数据的进步,人工智能进入快速发展期,逐步应用于各类实际场景中。
五、人工智能的基本研究内容
人工智能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知识表示:如何让机器理解并存储人类的知识。
-
机器感知: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让机器获取外部信息。
-
机器学习:通过数据训练模型,使机器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
机器思维:如推理、规划和决策。
-
机器行为:控制机器人或智能系统完成任务。
六、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
人工智能涵盖的典型研究领域包括:
-
博弈(Game Playing)
-
机器视觉(Machine Vision)
-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
-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
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思考题
-
人类智能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
什么是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
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
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
第二章:知识表示
一、知识的概念
知识是将相关信息组织和关联在一起形成的信息结构,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理解的系统化表达。它区别于零散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层次和内在联系,是实现智能行为的基础。
知识具有以下特性:
-
相对正确性:知识并非绝对真理,可能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
-
不确定性:某些知识存在模糊、随机、主观等特点。
-
可表示性:可以使用一定的结构、语言、图形等形式表示。
-
可利用性:知识必须能被系统读取、解释和推理。
不确信性的主